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控制途徑有哪些方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有哪些規定呢?)
一、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有哪些規定呢?
轉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應當向固體廢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批準轉移該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未經批準的,不得轉移。
二、固體廢棄物三防指的是哪三防?
為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十六條規定: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不得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固體廢物。產品應當采用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包裝物。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可以回收利用的產品包裝物和容器等回收利用。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易消納的農用薄膜。擴展資料: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相關要求規定:
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據各自的職責對管轄范圍內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有關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
2、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3、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三、危險廢物處置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危險廢物處置的常見方法,總體來說有五種,包括: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固化/穩定化處理法、熱處置法。
物理處理法:磁選、干燥、蒸餾、洗提、吸收、吸附、膜工藝和冷凍等;
化學處理法:中和、沉淀、氧化還原、水解等;
生物處理法: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等;
固化/穩定化處理法:安全填埋、固化填埋等;
熱處置法:焚燒、熱解、濕式氧化以及焙燒、燒結等。
根據《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焚燒爐的技術性能指標包括焚燒爐溫度、煙氣停留時間、燃燒效率、焚毀去除率、焚燒殘渣的熱灼減率等。危險廢物的處置需要正規的危廢處置單位,不能擅自處理,逐鹿環保危廢查詢平臺可以查詢到該單位是否持危廢處置資質,建議找處置單位的之前先查詢。
四、固體廢物處置條例?
5.3 處置
5.3.1 廢棄物的處置必須委托有關廢棄物處置單位進行合法回收,若是私人清運,要與承包清運人簽訂廢棄物處置保證書,說明廢棄物流向,以避免污染環境。
5.3.2 在廢棄物清運時,在填寫廢棄物清運時,要填寫《廢棄物清運處理記錄表》、出門證。
5.3.3 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危險廢棄物,必須由環保機構認可,具有危險廢棄物收購許可證單位進行處置,若暫時找不到處置單位,公司應對危廢做好儲存防護工作
5.3.4 生產部負責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各類廢棄物的儲放情況。
5.4 異常處理。
5.4.1 各類廢棄物的儲放區位置進行檢查,是否有異常情況發生,若有異常則要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進行處理。
5.4.2 當廢棄物的產生量較多時,由責任部門通知有關方面清運。
6. 相關文件
《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7. 記錄
廢棄物處理統計表(一般廢棄物)
廢棄物處理統計表(危險廢棄物)
固體廢棄分類基準表
分類示 例處 理 方 法廢 棄 場 所
危險廢棄物
熒光屏、鉛蓄電池、充電電池、一般電池、復印機感光鼓、激光打印機硒鼓、壓力容器瓶、有毒有害化學品容器、日光燈管。廢棄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危險品物區
生產廢棄物
1.廢紙、廢紙隔板、廢商標、廢報紙、廢雜志等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紙皮區
2.廢白紙、打印廢紙、廢玻璃等 再利用(委托外部)
3.金屬:不良金屬物品、水龍頭、刀片、鋼尺、鐵夾、打包扣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金屬品區
4.塑膠類:塑料手套、塑料瓶(蓋)、塑料夾、打印機盒、塑料布、塑料桶、塑料尺、打包扣、打包帶、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塑膠品區
5.橡膠類:廢輪胎、廢橡膠物品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 垃圾場橡膠品區
6.玻璃:玻璃瓶、玻璃杯、玻璃片、電腦保護屏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玻璃品區
7.木材:木箱、木條 回收處理(委托外部) 垃圾場木材區
8.不回收生產廢棄物:廢折疊椅子、單向軸承螺絲刀、帶軸(金屬)滾輪 電源插座等 廢棄處理(委托外部) 垃圾場工業廢棄物區
9. 食堂泔腳水 (委托外部)
一般廢棄物不屬于以上兩類物品的其他廢棄物:手紙、名片、毛巾、條紋膠帶、膠卷、膠布、帶膠膜紙、碎紙屑、清掃垃圾、植物葉子、工鞋、拖把、掃把、口香膠、磨砂紙、煙頭、煙灰、果核皮、油性筆、白板筆、建筑垃圾、砂輪、陶瓷品、衛生垃圾廢棄處理(委托外部)垃圾場一般垃圾區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