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由誰承擔主體(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有哪些規定?)
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有哪些規定?
一、“三化”原則
“三化”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采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戰略。
1.減量化:減量化意味采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資源和能源,這是治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首先要求和措施。
就我國而言,應當改變粗放經營的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開展清潔生產,開發和推廣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就產生和排放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而言,法律要求其合理地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可使廢物產生量最少的生產工藝和設備。
2.資源化:資源化是指對已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回收加工、循環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即通常所稱的廢物綜合利用,使廢物經過綜合利用后直接變成為產品或轉化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實現資源化不但減輕了固廢的危害,還可以減少浪費,獲得經濟效益。
3.無害化:無害化是指對已產生但又無法或暫時無法進行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進行對環境無害或低危害的安全處理、處置,還包括盡可能地減少其種類、降低危險廢物的有害濃度,減輕和消除其危險特征等,以此防止、減少或減輕固體廢物的危害。
二、全過程的管理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對固體廢物的產生、運輸、貯存、處理和處置的全過程及各個環節上都實行控制管理和開展污染防治工作,這一原則又形象地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管理原則,固廢環境管理是一項集體活動,廢物產生者、承運者、貯存者、處置者和有關過程中的其他操作者都要分擔責任。
三、固廢分類,優先管理危險廢物的原則
固體廢物種類繁多,危害特性與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應根據不同廢物的危害程度與特性區別對待,實行分類管理。
《固廢法》中第三章第二節明確規定:政府經濟主管部門負責工業固廢產生,運輸貯存、綜合利用的管理,促進清潔生產。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工業固廢可能產生和產生的污染環境行為,杜絕工業固廢向環境排放。
《固廢法》中第三章第三節對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明確了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并且明確了建設部門對清運建筑垃圾的責任。
對含有特別嚴重危害性質的危險廢物,實行嚴格控制的優先管理,對其污染防治提出比一般廢物的污染防治更為嚴厲的特別要求和實行特殊控制,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對危險廢物的污染防治專辟一章,做出嚴格的特別規定,來體現優先管理的原則。
四、鼓勵集中處置的原則
根據國內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經驗,對固體廢物的處置,采取社會化區域性控制的形式,不但可以從整體上改善環境質量,又可以較少地投入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還利于監督管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國家鼓勵支持有利于保護環境的集中處置固體廢物的措施,集中處置的形式多樣,其中主要是建設區域專業性集中處置設施,如醫療垃圾集中焚燒爐及危險廢物區域性專業處置場所等。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包含液體廢物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第八十九條
液態廢物的污染防治,適用本法;但是,排入水體的廢水的污染防治適用有關法律,不適用本法。
三、放射性廢氣由哪個單位處理?
放射性污染監管主要由衛生、環境保護等部門負責,還包括公安、國防科工委和交通等其他有關部門,射線裝置與放射源許可證由衛生部門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根據我國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與實際需要,規定了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明確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為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執法主體和歸口部門。
四、塑料廢物管理條例?
目前中國尚未頒布專門的《塑料廢物管理條例》,但是有以下相關法規:
1.《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規定,對于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不同類型的固體廢物需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其中也包括塑料廢物。
2.《塑料制品污染控制行動計劃》是國家環保部門發布的一項行動計劃,旨在通過限制塑料生產和使用、加強塑料廢物回收和處理等措施來減少塑料污染。
3.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涉及塑料廢物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如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
總的來說,針對塑料廢物的管理主要包括加強監管和執法、提高塑料廢物回收利用率以及推廣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等方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