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生物醫學上是什么意思?
一、res生物醫學上是什么意思?
在醫學上resp代表的是呼吸狀態,常在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麻醉機等設備上出現。通常情況下僅表示呼吸頻率,在一些特殊病人還包含呼吸節律、呼吸動作強弱、潮氣量、通氣量、血氧飽和度、二氧化碳分壓等指標。
呼吸系統承擔著給人體提供氧氣,參與新陳代謝等重要生命功能,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呼吸功能監測為疾病病情判斷起著重要作用。
res意思有物,事件,財產。生物的話比較接近。
二、icu病房都有什么設備
心電監護儀,除顫儀,血氣分析機,便攜式血氧飽和儀,多功能病床,仿薯返空氣凈化機,呼吸機,吸痰機,備饑輸液泵手野,靜推泵,亞低溫治療儀,輸液加熱器,床邊血液凈化機,特殊的還備有翻身床,還有很多很多……
監護儀,急救車,除顫儀,呼吸機,等醫療基礎設施
ICU設備清單
(一) 每床配備完善的功能設備帶或功能架,提供電、氧氣握薯、壓縮空氣和負壓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張監護病床裝配電源插座12個以上,氧氣接口1個以上,壓縮空氣接口1個和負壓吸引接口1個以上。醫療用電和生活照明用電線路分開。每個ICU床位的電源是獨立的反饋電路供應。具備不間斷電力系統(UPS)和漏電保護裝置。
(二) 配備適合ICU使用的電動病床,配備防褥瘡床墊。
(三) 每床配備床旁監護系統,進行心電、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有創壓力監測等基本生命體征監護。為便于安全轉運患者,配備便攜式監護儀1臺。
(四) 每床配備1臺呼吸機,為便于安全轉運患者,配備有便攜式呼吸機1臺。
(五) 微量注射泵每床配備。
(六) 其他設備:心電圖機、血氣分析儀、除顫儀、血液凈化儀、心肺復蘇搶救裝備車(車上備有喉鏡、氣管導管、各種接頭、急救藥品以及其他搶救用具等)、纖維支氣管鏡、電子升降溫設備。
(七) 醫院有足夠的設備,隨時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細菌學等檢查。
(八) 腦電雙頻指數監護儀(BIS)。
(九) 輸液加溫設備。隱絕
(十)灶皮姿 呼氣末二氧化碳、代謝等監測設備。
(十一) 防止下肢DVT發生的反搏處理儀器。
(十二) 胸部震蕩排痰裝置。
三、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診斷
寶寶在出生后由于身體比較嬌弱很容易就會出現一些疾病新生兒肺透明膜就是其中的一種,肺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呼吸都是會通過肺來解決,那么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診斷是什么?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診斷?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又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多見于早產兒,因李腔肺表面活性物質不足導致進行性肺不張。其病理特征為肺泡壁至終末細支氣管壁上附有嗜伊紅透明膜。1.肺表面活性物質治。早期給藥是治療成敗的關鍵,一旦出現呼吸困難、呻吟,立即給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用量:一般每次100-200毫克/公斤。2.持續氣道正壓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氣末保持正壓,防止起泡萎陷,并有助于萎陷的氣泡重新張開。如持續氣道正壓呼吸使用后仍出現反復呼吸暫停、二氧化碳分壓增高、氧分壓下降,應改用機械通氣。
1、氧療護理:①持續正壓呼吸(CPAP)給氧:早期可用呼吸機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機行CPAP通氣)或用簡易鼻塞法;②氣管插管給氧,如使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2、氣管內滴入表面活性物質頭稍后仰,使氣道伸直,吸凈氣道分泌物。抽取藥液,用胃管從氣管中滴入,然后用復蘇囊加壓給氧,使藥液迅速彌散。用藥后4-6H內禁止氣道內吸引。3、保暖室內溫度應維持在24℃-26℃,膚溫在36.5℃-37.5℃,以降低機體耗氧;相對濕度在55%-65%,減少體內水分丟失。
4、飲食護理根據患兒的每日所需熱卡計算奶量,保證機體營養所需。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管飼法或靜脈高營養液醫|學教育網整理。5、嚴密觀察病情隨時掌握病情變化,監測呼吸、心率、體溫、神志、精神狀態等情況,觀察呼吸困難及發紺的程度。6、定期對病人進行評估。使用心電監護儀監護,認真做好護理記錄,與醫生密切聯系、配合處理。7、做好消毒隔離注意無菌操作,預防感染。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HMD),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而引起的進行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病理見嗜伊紅透明膜和肺不張為特征1,可并發新生兒顱內出血、肺炎等,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多見于早產兒,發生在出生后4~6小時。如何降低肺透明膜病的死亡率,及早診斷、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和精心的護理至關重要。
什么是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又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缺簡擾察乏而導致。以生后不久出現呼吸窘迫,并呈進行性加重為特點的臨床綜合征,多見于早產兒。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生后6小時內出現呼吸窘迫,呼吸急促,每分鐘大于60次。鼻翼煽動、吸氣性三凹征、口唇發紺,嚴重時表現為呼吸淺表、呼吸節律不整、呼吸暫停以及四肢松弛。多數情況下,肺透明膜病通常于生后第2、3天病情嚴重,72小時后病情明顯好轉。機械通氣和補充肺表面活性物質,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手段。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即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等癥狀,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所引起,導致肺泡進行性萎陷,患兒于生后4~12小時內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呻吟、發紺、吸氣三凹征,嚴重者發生呼吸衰竭。發病率與胎齡有關,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體重越輕病死率越高。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治療策略應該盡可能使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或鼻腔通氣,盡量避免機械通氣;為使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獲得最佳預后,必須給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療,包括維持正常的體溫、恰當的體液療法、良好的營養支持、處理動脈導管開放,以及循環支持維持適當的組織灌注。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又稱為是新生兒呼吸緊迫綜合征,多發生于早產兒,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所引起的。臨床上表現為出生后攔茄不久即出現進行性的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的癥狀。這種狀況一般常見于早產兒,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缺乏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而引起的,表面活性物質中糖和蛋白質含量減少,在胎齡20到24周時候出現35周迅速增加。如果胎兒缺乏了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質,就會引起肺的透明膜,所以叫做肺透明膜病。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