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的環境監測功能(大眾傳播的環境監測功能舉例)
一、如何理解大眾傳播的功能?
大眾傳播有四項功能: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教育大眾和提供娛樂,其中傳播信息是大眾傳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①傳播信息:向大眾連續不斷的傳播大量的信息是大眾傳播的第一功能。大眾傳播所處理的信息是人的精神產物的外化形式,包括正在發展變化中的客觀,事實及文學、藝術、科學、廣告等其他信息形態。
②引導輿論:大眾傳媒的重要社會責任之一是將社會輿論引導到有利于社會和人民的軌道上
③教育大眾;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傳播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等內容,不但保存和發展了文化遺產,也促進了社會成員社會化的逐漸完善。
④提供娛樂:現代社會里,更多人選擇以大眾媒介為娛樂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負面影響:①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 人們過多依賴于媒介帶來的間接交流,人際之間的社會交流逐漸減少,與社會、群體逐漸疏遠陌生。
②單方面開放的信息流動造成了對第三世界國家的一種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和社會的沖擊。
二、大眾傳播的基本社會功能?
大眾傳播有以下幾項社會功能:
(1)環境監測功能。由于大眾傳播媒介持續、公開地向社會發布大量有關自然及社會各方面的信息,報道自然及社會所發生的種種變化,使受眾了解世界的發展趨勢,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環境監測還包括維持社會法律和道德的作用,由于媒介對各種違反社會法律和道德的行為不斷地加以揭露和譴責,就形成了一種社會的力量,從而鞏固了社會發展的規范。(2)社會整合功能。新聞界對于世界上發生的各種大小事件不僅是加以報道,而且還通過自己對新聞的選擇、解釋和評論表明態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策略。這樣,實際上就是對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個整合、導向的作用。
(3)文化傳遞功能。大眾傳播媒介在社會上還承擔著將文化從一代人向下一代傳遞的職責,從而使社會成員能夠遵循同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繼承社會的文化遺產。
(4)娛樂功能。公眾接觸大眾傳媒,除了學習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娛樂的需要。在緊張工作一天后,人們需要放松一下,讀讀報刊上有趣的新聞,聽聽廣播中優美的音樂,看看電視中令人開心的節目,使疲勞的身心得到休息。
(5)設置議題功能。就是引導公眾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大眾傳媒經常會提出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發動公眾參與討論,以便引導社會的發展。
(6)授予地位功能。由于大眾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所以某一組織一旦進入大眾傳播的領域,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果能夠獲得大眾傳播媒介的好評,更能極大地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簡述網絡傳播的大眾傳播功能?
大眾傳播的功能有如下四個:
1、賦予人們、和社會活動以一定的社會地位:美國社會學家P.F.拉扎斯菲爾德和R.K.默頓認為,大眾傳播可使社會和人合法化,樹立威望,獲得突出的地位,相反也可使他們失去威望。
2、社會控制的中介作用:大眾傳播是上層社會控制與廣大會員之間的中介領域。它可以宣傳和澄清某些公共道德和社會規范,獲得廣泛的知識和社會認可,也可以使受到社會的譴責。
3、模擬社會環境:李普曼認為報紙的新聞和知識,即“頭腦中的圖像”,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環境作用。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以電視為主體的大眾傳媒對生活的沖擊和滲透,使人們提出了信息環境及其現代人性特征的變化問題。
4、監視環境,守望社會:大眾傳播媒體擁有非常發達的科技手段,是社會的公器,應為最廣大的利益服務,采集新聞素材,進行新聞報道,關注的就是新事實、新問題、新變化、新動向、新兆頭、新端倪。
四、傳統大眾傳播媒介有哪三大功能?
大眾傳播具有兩方面不同功能,積極方面功能(且稱之為正功能)具有以下四點:①傳播信息:向受眾連續不斷地傳播大量信息是大眾傳播的第一功能,也是大眾傳播實現其他功能的基礎。
制作和傳播新聞,是這一功能的最基本體現。
②引導輿論:輿論是社會公眾共同的,強烈的,持久的意見,態度與信念的匯總。
大眾媒介是一種能引導受眾的工具,這種引導體現在兩個方面:設定輿論的議程;引領輿論的方向。
有效的輿論引導應該是一種雙向交流的形式。
③教育大眾:人們獲得新知識,新技能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通過老師課堂上的傳授來獲得;另一種則是通過與各種媒介的接觸來獲得。
大眾媒介通過傳播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等內容,不但保存和發展了文化遺產,也促進了個人的社會化過程。
④提供娛樂。
現代社會里,更多的人選擇以大眾媒介做為娛樂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消極方面功能(且稱之為負功能)具有以下兩點:①李普曼的“擬態環境”與“刻板印象”理論。1.擬態環境。
李普曼認為,現代社會中的人民就是“洞穴中的囚徒”,而大眾傳媒就是一個火堆和一堵墻組成的“影子投射裝置”。
人們只能獲得兩種東西:一個是自己的感受器官能直接了解的東西,另一個是大眾媒介給我們提供的東西。
所謂擬態環境指的就是大眾媒介創造出來的,來源于真實環境卻又不盡一致的一個媒介環境,是一種間接的感知。
2.刻板印象。
指的是對每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籠統的看法。
②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麻醉精神”說。
他們認為,大眾傳播的產品把人民吸引到對事物的關注和討論上,而不是對這些事物采取相應的行動。
人們過多依賴于媒介帶來的間接交流之后,人際間的社會交往和互動也會逐漸減少,甚至與社會,群體逐漸疏遠和陌生。
五、大眾傳播媒介?
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處于職業傳播者和大眾之間的媒介體。指復制、傳遞信息的機械和傳播組織、團體及其出版物和影視、廣播節目。
傳播媒介傳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等特點。
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即宣傳功能、新聞傳播功能、輿論監督功能、實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這兩類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
六、農業大眾傳播的定義?
農業大眾的傳播定義,主要向廣大農業,農村農民進行農村知識支持的教育和傳播
七、大眾傳播的構成的循環模式?
大眾傳播雙循環模式,即信息通過信息源經由傳送器利用各種不同的渠道發個接收器,最終達到目的地,這其中存在一個反饋的過程。
閉路循環傳播系統中,受傳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送者,噪音可以出現于傳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該模式突出了傳播的雙向性,被認為是描繪大眾傳播過程的一個比較完整的模式。
八、大眾傳播有何特點?
大眾傳播的定義:是由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產業化的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活動。大眾傳播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闡述:
(1)大眾傳播的傳播者是從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專業化的媒介組織。
這些媒介組織包括報社、雜志社、電視臺、電臺以及以大量生產為目的的音樂、影像制作公司等。
在西方社會,傳播媒介是以公共法人或企業法人的形態存在的,在我國,是以企業組織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事業機構。
可見大眾傳播是有組織的傳播活動,是在組織的目標和方針指導下的傳播活動。
(2)大眾傳播是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的手段進行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大眾傳播的發展離不開印刷術和電子傳播技術的發展。
高速輪轉機的發明使大規模的印刷得以實現,遠距離傳播技術使廣播、電視成為了主要的傳播媒介。
如今,激光印刷、通信衛星、網絡技術等科技的發展,使大眾傳播在規模、效率、范圍上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現代信息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
(3)大眾傳播的對象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大眾傳播的對象即受眾是社會上的普通大眾,即“一般人”,不分群體和階層。即只要接收到大眾傳播信息的人都是大眾傳播的對象,說明大眾傳播是以滿足社會上一般大眾信息需要為目的的,信息的生產與傳播不分階層和群體。
(4)大眾傳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傳播組織作為以信息為產品的產業,其產品的價值是通過市場實現的。
大眾所看的報紙、電視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的,即信息具有普通的商品屬性。
但是信息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滿足人們生理需要的產品,人們對信息的消費是精神上的消費,即意義的消費。意義是社會文化的產品,這里所指的文化是廣義的文化,包括法律、宗教、社會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道德等等方面,因此我們說信息具有文化屬性。
(5)大眾傳播的性質是單向性的信息傳遞過程。不是說大眾傳播沒有互動性,只是互動性很弱,受眾可以通過熱線電話和寫信進行信息反饋,但是這種信息反饋缺乏即時性和直接性。大眾傳播的單向性具有兩個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傳播渠道,傳播組織作為單方面的傳播組織,其傳播的內容,受眾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接收到,具有一定的被動性。
二是沒有靈活的反饋機制,受眾對于媒介組織的傳播活動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
(6)大眾傳播是制度性傳播。大眾傳播是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傳播活動,其傳播內容與社會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具有直接關系,其傳播過程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很多國家將大眾傳播納入社會制度的軌道。
英國學者J.科納認為:大眾傳播的信息生產過程是“通過大型組織的工業生產活動產生出來的,這種生產組織的政策和職業規范存在于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的結構中來”。
澳大利亞學者蘇利文認為“大眾傳播應在國家的調控的范圍內”。
這些觀點強調了大眾傳播和社會制度的關系。
實際上每個國家的大眾傳播都有各自的傳播制度和政策體系,這些制度和政策都在維護特定社會制度上起作用。
九、大眾傳播內容的主要法律標準?
關于印發《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發布審查規定》的通知
工商廣字〔2012〕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黨委宣傳部、政府新聞辦公室、公安廳(局)、監察廳(局)、糾風辦、通信管理局、衛生廳(局)、廣播電影電視局、新聞出版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管理局:
廣告經營單位的廣告發布前審查是保證廣告內容真實、合法、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廣告法律法規規定的一項法定義務。為進一步完善廣告審查制度,強化廣告審查把關意識,切實落實大眾傳播媒介廣告審查責任,預防和最大限度減少違法廣告的發布,整治虛假違法廣告專項行動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制定了《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發布審查規定》。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中央宣傳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公安部 監察部 國務院糾風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 衛生部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新聞出版總署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
十、人際傳播對于大眾傳播的意義?
大眾傳媒亦稱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媒介。指現代社會中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用以進行信息交流的傳播大眾媒介的基礎上,獲得最好的傳播效果。
大眾傳媒目前在傳播過程中被廣泛運用,它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這對信息的迅速、廣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傳播媒介CommunicationMedia指承擔傳播和完成傳播過程的中介物。作為社會現象的傳播,可粗略地分為3大類:(一)人際傳前4種又稱狹義大眾傳播媒介或新聞媒介。
二次大戰后,電視的迅猛發展,使大眾傳播媒介的面貌為之一新。
有線電視(CATV)、超短波電視(UHF)、光導傳輸、電視報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