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物質來源包括)
一、土壤生物的概念?
土壤中活的有機體,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總稱為土壤生物(soil organism)。土壤生物參與巖石的風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對土壤的生長發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變,以及高等植物營養供應狀況有重要作用。土壤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農業技術措施,對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很大影響。棲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機體。可分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兩大類。前者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和藻類等類群;后者主要為無脊椎動物,包括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線性動物和原生動物。原生動物因個體很小,故也可視為土壤微生物的一個類群。土壤生物除參與巖石的風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外,對土壤的生長和發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變以及高等植物的營養供應狀況均有重要作用。其具體功能有:①分解有機物質,直接參與碳、氮、硫、磷等元素的生物循環,使植物需要的營養元素從有機質中釋放出來,重新供植物利用。②參與腐殖質的合成和分解作用。③某些微生物具有固定空氣中氮,溶解土壤中難溶性磷和分解含鉀礦物等的能力,從而改善植物的氮、磷、鉀的營養狀況。④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物如生長刺激素和維生素等能促進植物的生長。⑤參與土壤中的氧化還原過程。所有這些作用和過程的發生均借助于土壤生物體內酶的化學行為,并通過礦化作用、腐殖化作用和生物固氮作用等改變土壤的理化性狀。此外,菌根還能提高某些作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二、土壤生物包括哪些?
土壤中活的有機體,我們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總稱為土壤生物
總的來說可分為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兩大類。前者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和藻類等類群;后者主要為無脊椎動物,包括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線性動物和原生動物。原生動物因個體很小,故也可視為土壤微生物的一個類群。
三、土壤生物修復工程的方法?
1.原位處理 這種方法是在受污染地區直接采用生物修復技術,不需要將土壤挖出和運輸。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處理,有時也加入經過馴化和培養的微生物以加速處理。
2.挖掘堆置處理 該法又稱處理床或預備床,就是將受污染的土壤從污染地區挖掘起來,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廣大地域擴散,將土壤運輸到一個經過各種工程準備(包括布置襯里,設置通風管道等)的地點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并在此進行生物修復的處理,處理后的土壤再運回原地。復雜的系統可以帶管道并用溫室封閉,簡單的系統就只是露天堆放。
3.反應器處理 這種方法是將受污染的土壤挖掘起來,和水混合后,在接種了微生物的反應器內進行處理,其工藝類似于污水生物處理方法。處理后的土壤與水分離后,經脫水處理再運回原地。
四、光溫度水分土壤生物的生態作用?
NO.1生物與光的關系
光質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例如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對光譜變化具有明顯的適應性,海水表層植物色素吸收藍、紅光,深水植物光合色素有效地利用綠光。
光強度變化對生物的影響,例如植物光合作用率在光補償點 附近與光強度成正比,但達光飽和點后, 不隨光強增加。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與光照強度有關。陸生生物對不同光照強度的適應產生陽性植物和陰性植物和耐陰性植物。
陽性植物對光要求比較迫切,只有在足夠光照條件下才能進行正常生長。
陰性植物對光的需要遠較陽性植物低,光補償點低,呼吸作用、蒸騰作用都較弱,抗高溫和干旱能力較低;耐陰性植物對光照具有較廣泛的適應能力,對光的需要介于前兩類植物之間。
動物對光照強度影響動物的行為,例如晝行性動物在白天強光下活動,夜行性動物在夜晚或弱光下活動。
按照植物光周期現象,分為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超過一定數值才開花的植物稱長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數值才開花的植物稱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較長的黑暗才能開花。
按照動物光周期現象,分為長日照動物和短日照動物 。在溫帶和高緯度地區許多鳥獸在春夏之際白晝逐漸延長的季節繁殖后代,稱長日照動物,前者如雪貂、野兔、刺猬;與些相反,一些動物只有在白晝逐步縮短的秋冬之際才開始性腺發育和進行繁殖,稱短日照動物,如綿羊、山羊和鹿等。
NO.2生物與溫度的關系
溫度對生物的作用(溫度的生態學意義) 溫度與生物生長:溫度是最重要的生態因子之一,參與生命活動的各種酶都有其最低、最適和最高溫度,即三基點溫度;不同生物的三基點不同;在一定溫度范圍內,生物生長的速率與溫度成正比;外溫的季節性變化引起植物和變溫動物生長加速和減弱的交替,形成年輪;外溫影響動物的生長規模。
溫度與生物發育:溫度與生物發育最普遍的規律是有效積溫。
溫度與生物的繁殖和遺傳性:植物春化 ,動物繁殖的早遲。
溫度與生物分布:許多物種的分布范圍與溫度區相關。
極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 當溫度低于臨界(下限) 溫度 ,生物便會因低溫而寒害和凍害。凍害原因:冰結晶使原生質破裂損壞胞內和胞間的微細結構;溶劑水結冰,電解質濃度改變,引起細胞滲透壓變化,導致蛋白質變性;脫水使蛋白質沉淀;代謝失調。
高溫對生物的影響:當溫度超過臨界(上限)溫度,對生物產生有害作用,如蛋白質變性、酶失活、破壞水份平衡、氧供應不足、神經系統麻痹等 。
NO.3生物與水的關系
生物體水分的喪失途徑:主要是通過蒸發,例如植物通過蒸發(蒸騰作用、擴散作用)失水,分泌失水。動物通過蒸發失水,排泄、分泌失水。 水分獲得途徑主要是吸收,例如植物根部吸收,葉面吸收。動物食物體表吸收,代謝水。
生物對水因子的適應主要體現在有發達的通氣組織、機械組織不發達或退化、葉片薄而長,以增加光合和吸收營養物質的面積。生態類型主要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陸生植物的水平衡調節機制主要體現在形態適應、發達的根系,葉面小。生理適應主要體現在水分運輸的動力原生質的滲透濃度高。陸生植物的生態類型主要包括濕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NO.4生物與土壤的關系
土壤作用主要是為陸生植物提供基底,為土壤生物提供棲息場所,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須遙礦質元素為水分,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水熱肥氣,維持豐富的土壤生物區系。生態系統的許多很重要的生態過程都是在土壤中進行。
土壤質地和土壤溫度影響植物生長和土壤動物的水平及垂直分布。土壤過堿性和酸性不利于植物生長,酸性還不利于細菌生長。土壤有機質是植物重要碳源和氮源。土壤無機元素是植物生長的13種重要元素來源。
五、土壤生物多樣性多少代表著什么?
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能敏感地反映出自然景觀及其土壤生態系統受人為干擾(破壞)或生態重建過程中的微細的變化及程度。因而是一個評價土壤質量的良好指標。
六、土壤生物互生關系和共生關系的區別?
共生:兩種微生物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如地衣是真菌和藻類共生形成的一種植物體。
互生:兩種微生物之間比較松散的聯合。微生物之間的互生還表現在一種微生物產生和分泌維生素類物質,因而創造了另一種微生物的生活條件,如纖維素分解細菌和固氮菌。
七、為什么稱土壤生物為環保衛士?
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沒有土壤生物充當“清道夫”將森林產生的枯枝殘葉、動物尸體和糞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會被 殘留物所充塞,新鮮的水分和空氣達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 新就會停止,最終會導致森林的死亡。
科學家曾計算過,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20億個細菌、幾百萬真菌、原生物和藻類等。就 是這些不起眼的“環保衛士”,對森林的生長、死亡、再生長, 起著重要的作用。
八、污染類型污染來源污染治理方法?
污染類型有生活污染,工業污染,來源有生活中產生的過剩腐敗物品和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氣廢水廢物渣,治理減量,回收,循環應用,凈化處理等
九、工廠污染屬于什么污染?
工廠污染屬于工業污染。工作污染是工產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它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工業廢渣以及噪音污染。
所以工廠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一定要按照規范要求管理好所產生的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工業廢渣,妥善處理工業噪音。
十、減少污染還是減小污染?
環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減少環境污染的方法方式有很多,一句兩句也說不清的。
1、使用無磷洗滌劑。含磷洗滌劑使用時會使大量的磷進入城市水體,引起水質下降,水體變黑變臭。我們可以選購“無磷”洗滌劑,減少污染。
2、請隨手關緊水龍頭,提倡一水多用。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6噸水。隨水關緊水龍頭,乃是舉手之勞,而一水多用更是節約用水的具體表現。
3、請將再生資源分類回收,注意及時回收廢塑料制品。
4、請少用一次性制品。一次性制品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也浪費了大量保貴資源。“一次性”物品,我們實在消費不起了!
5、請選用環保建材裝修居室。很多人在住進新裝修的房子后,會感到頭痛、惡心等,這都是裝修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引起的。(如使用了含苯等有害物質超標的材料)因此,在此提醒您,在裝修時盡量使用環保材料。
6、拒用野生動物制品。如不穿珍稀動物皮毛服裝,盡量穿天然織物;拒食野生動物;在野外旅游,不偷獵野生動物等等。
7、提倡選購綠色食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