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材的發展和研究方向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我國鋼材市場在今后10年內將進入更高級的平穩發展階段。市場行業更為理性化。對外更加開放。今后10年我國鋼材市場的走勢將呈現以下4年特點:
一、消費需求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時期
由于宏觀經濟增長速度趨穩,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鋼材需求增長速度減緩,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增長時期。難以繼續呈現90年代持續多年兩位數的增長幅度。
根據多方面的數據測算,預計今后10年期間,全國鋼材消費需求的年均增長幅度在3%以內,呈現前高后低的基本態勢。
從不同鋼材品種結構來看,線材、螺紋鋼等各種建筑用鋼材的需求力度相對減弱:各種板材、管材、特殊鋼材、不銹鋼材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并逐步在整個鋼材需求結構中占據主要地位。到2009年,在l.7億t鋼材需求總量中,各類生產用材、特殊鋼材、高附加值鋼材等用量將達到5000萬t以,建筑用鋼材、普通鋼材、低附加值材等用量在1億t水平以上。
從不同地區來看,在今后的10年中,在開發大西北的戰略方針指引下,基本建設的主陣地將逐步向內陸地區轉移,而各種以鋼鐵產品為材料的加工制造業在沿海地區繼續旺盛,其中尤以出口加工業
增長強勁。因此,未來10年中,全國鋼材消費格局將出現沿海地區生產用材穩步增長,建筑用材需求逐步向內陸地區轉移的特點。
二、生產量在繼續增長中獲得合理調整
受國內龐大市場需求穩步增長的拉動,今后較長一個時期,我國鋼材生產總量還會繼續增加,而不會停滯或者萎縮。預計今后10年內,我國的鋼材實際生產量接近1.7億t,大約比1999年增長35%―40%。
針對我國鋼鐵工業中存在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未期,我國有關部門做出了調整生產結構的重大決策:大量關閉產品質量差、消耗高、污染嚴重的小企業生產;壓縮供大于求的普通鋼材產量,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生產:將技術、資金和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具有競爭優勢的大集團企業傾斜。此外,又由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些保護措施的削弱或者取消,世界大鋼鐵企業的進入,全球范圍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據此分析,在今后10年中,我國的鋼鐵工業在生產數量繼續增加的同時,還將會發生兩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1、生產企業數量大幅度下降,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預計到2010,隨著一大批質量差、消耗高、污染嚴重的企業被淘汰,我國的鋼鐵生產企業數量將大幅度下降。全國80%以上的鋼材數量,將被寶鋼、鞍鋼、首鋼、武鋼、包鋼等十數個巨型鋼鐵集團控制,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
2、生產結構趨向合理。建筑用材、普通材、低附加值的生產比重下降,生產用材、特殊材、高附加值鋼材的生產比重提高。預計到2010,全國板管材的生產比重將由目前有不足50%,上升到70%以上。一些主要鋼材品種中,薄板產量將超過3000萬t,帶鋼產量超過I000萬t,無縫管產量超過500萬t。而普通線材、4、型材等產量則大體穩定在3000―3500萬t的水平,增長幅度不大。
由于先進裝備和技術的使用,管理的加強,所有鋼材產品的質量也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國際競爭力強。
總之,今年10年,是中國鋼鐵工業由數量擴張轉入質量提高的10年,將進入一個更高的發展階段。10年過后,我國就不僅僅是一個鋼鐵大國,而且將跨人鋼鐵強國的行列。
三、銷售價格大體穩定
進入2000年以后,我國鋼材市場價格將進入相對平衡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那種大范圍、高幅度、長時期的價格波動一般不會再次出現。
l、宏觀經濟發展平穩,市場關宴友顫系較為穩定,可以避免貨源供應和消費需求比例嚴重失調,這就為價格的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市場機制更為成熟。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已經形成了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導致價格劇烈波動的體制性因素基本消失。
3、生產集中度明顯提高,企業行為合理化。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大企業集團控制了全國大部分生產量的情況下,企業之間易于達成控制生產和進口,協調價格的協議,以便合理分配市場份額,劃分銷售地區,按照晌敗需求組織生產,從而避免了自殺式的壓價競爭。
4、我國鋼材市場告段更加開放,與國際市場的關系更為緊密。可以更加靈活地利用國際市場,合理調節國內的供求關系。
四、國際貿易進一步活躍
展望今后中國在成為全球鋼鐵生產大國和鋼鐵強國的基礎上,將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鋼鐵貿易大國。
今后10年中國鋼鐵產品的國際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國際貿易員有較多增長。1999年,全國鋼材的進出口貿易數量在1870萬t左右,預計到2009年,進出口總量將增加到3000―4000萬t,增長1倍左右。
2、進口比重下降,出口比重提高,凈進口量逐步下降。1999年,全國鋼材進口和出口量分別占貿易總量的79%和21%,進口量遠遠大于出口量,是一個世界鋼材凈進口大國。預計到2009年,中國鋼材的出口量將逐步上升到鋼材貿易總量的50%以上,而進口量則下降到50%以下,有可能成為凈出口國。
3、進出口結構中,以高附加值的板材類產品比重提高,低附加值產品減少。進出口貿易向高級階段發展。預計到2009年,在全部鋼材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總量中,板材等高附加值產品約占90%以上,棒材、角鋼等低附加值產品則不足10%。
鋼鐵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沙鋼股份(002075)、山東鋼鐵(600022)、方大特鋼(600507)、包鋼股份(600010)、寶鋼股份(600019)、南鋼股份(600282)、凌鋼股份(600231)、首鋼股份(000959)、華菱鋼鐵(000932)、太鋼不銹(000825)、杭鋼股份(600126)、本鋼板材(000761)、鞍鋼股份(000898)、西寧特鋼(600117)、韶鋼松山(000717)、河鋼股份(000709)、中信特鋼(000708)、新鋼股份(600782)、馬鋼股份(600808)、廣大特材(688186)、本鋼板材(000761)、馬鋼股份(600808)、廣大特材(688186)、首鋼股份(000959)、撫順特鋼(600399)、山東鋼鐵(600022)、鞍鋼股份(000898)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結構、中國鋼鐵行業CO2排放變化結構等
鋼鐵為我國碳排放最多的行業,節能減排面臨巨大挑戰
從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結構來看,“生產過程的能耗和排放口徑”口徑統計,鋼鐵行業占比17%,為我國碳排放最多的制造行業。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仍以碳排放強度高的帶殲團長流程為主,粗鋼產能約占90%。在碳中和承諾以及去產能的雙重壓力下,我國鋼鐵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降低需求、提升能效、廢鋼利用等為鋼鐵行業節能減排主要路徑
根據麥肯錫測算,如果要實現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1.5℃的情景,到2050年中國鋼鐵行業須減排近100%,這是極具挑戰的目標,需要從鋼鐵消費、生產、技術、供應等多個關聯領域共同推進零碳轉型。綜合考量成本、技術成熟度和資源可用性,需求減少、能效提升,以及廢鋼再利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氫氣直接還原煉鋼(H2-DRI-EAF)等技術的加速推動是中國鋼鐵行業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從具體技術路徑來看,我國鋼鐵產業“碳減排”技術路徑為節能降耗――流程優化――循環經濟產業鏈――二氧化碳利用技術,具體減排技術包括礦熱爐煙氣余熱利用技術、鋼鐵行業能源管控技術、高爐鼓風除濕節能技術等。
鋼鐵企業發布碳中和行蠢橘動計劃,推進碳減排
從鋼鐵企業節能減排措施來看,鋼改明鐵企業可從“加減”兩個維度,降低碳排放,提升效率、工藝水平與市場參與度。其中,“減法”措施主要包括降低能源消耗總量、壓縮粗鋼產量;“加法”措施主要包括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提升廢鋼利用率、發展氫冶煉等低碳煉鐵技術、提升短流程電爐煉鋼占比、開發利用余熱回收技術、發展碳配額交易市場等。
從代表性鋼鐵企業“碳減排”技術實踐來看,國內鋼鐵廠從本世紀初開始實踐鋼鐵低碳生產技術,這些技術在原理上主要包括三大類: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副產品利用效率、新進的突破性冶煉技術。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