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污染(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污染途徑及危害)
一、純堿對土壤的污染?
污染的原因有以下五點
1、酸堿度會導致土壤中營養的有效性,比如會使磷的作用降低,如果其PH值超過7.5或低于6,磷酸和鈣等元素會形成遲效態,導致元素成分的有效性降低,導致鉀鈣鎂等元素在偏酸性土壤中容易代換,鈣和鎂元素在強堿性的土壤中溶解度會降低,有效性也會降低,所以土壤最好不要偏堿性,否則會抑制許多元素的有效性,降低其作用。
2、不利于土壤的發育,會破壞土壤的組成結構,使其缺失一些成分,而且在強酸或強奸的土壤中氫和納的含量是很高的,這種偏兩極的酸堿性土壤是很難有一個好的土壤結構的,而且植物也不適合生長在這種土壤中,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3、除了對土壤的結構形成不利和植物的生長不利之外,它還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我們都知道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和植物相依相存的,如果微生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脅的話就肯定會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而且土壤微生物的最適PH值是6.5-7.5之間,這樣的酸堿度是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如果土壤過酸過堿的話都會抑制微生物的繁衍,導致氮素以及其他成分的相互轉化受到抑制。
4、不利于作物的生長和發育,農作物的生長環境是要在不酸不堿的土壤環境中生存的,所以中性的酸堿度環境是農作物生存的最佳環境。像甜菜等作物不適宜酸性土,茶葉要在強酸性的土壤中生長,中性土壤不適合生長,所以還得根據作物的習性來選擇。
5、土壤的酸堿度還會使土壤中產生許多的有害物質,如果土壤酸性太強的話會產生鋁離子,直接被作物吸收危害到作物的生長,而且在堿性土壤中當可溶鹽達到一定的數量值時會影響作物的正常發育,尤其是含碳酸鈉多的堿性土壤對作物的危害更大。
二、廢紙對水、土壤的污染?
不能,廢紙的成分主要是纖維素,而纖維素很難降解成讓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如果只是大自然中偶爾丟棄的少量廢紙,被雨水侵蝕,碎化,進入了土壤,這沒什么問題,因為不影響大的土壤環境,能被自然降解。如果你想以此發來處理廢紙,肯定不行,
原因1:加入太多廢紙會造成土壤蓄水能力下降,易造成植物死亡
原因2:廢紙本身是沒有任何營養物質的,需要降解才能有營養物質,而這個降解過程又很漫長,所以會造成土壤環境變差
原因3:廢書紙中含有染料這些燃料中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在土壤中被植物等吸收,最終會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原因4:兩個字 浪費 相比別的處理方法:比如重生利用等 這個方法廢力不討好,且浪費資源
三、養豬對水土壤的污染?
豬場對水和土壤的污染。豬場的糞污水不經處理或處理不當,任意排放,會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可以使水體“富營養化”、變黑發臭。
病原微生物、寄生蟲、殘留的藥物或添加劑、消毒藥等也會隨降水或污水流入水體和土壤,當流入的量超過了土壤和水體的自凈能力時,就會發生污染。
水或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和各種有害物質,對人和其他生物構成極大的威脅
四、如何防止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1 農藥的基本情況
農藥, 是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物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物質及其制劑。。
我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人口大國, 也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這一特殊用途化學物質問世以來, 在直接參與土壤生態環境生命過程中, 它為人類治理病蟲害, 促進農作物的生長, 提高農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善和提高農作物的品質, 但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土壤生態環境問題, 它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總結。
2 農藥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使用技術落后在農藥的使用上存在著農藥的品種和數量搭配不科學,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問題。農民缺乏科學知識和相應的農藥使用管理措施。出現了濫用農藥,隨意加大用藥量等現象,從而造成了包括農藥對土壤污染在內的一系列污染問題。
?。?)農藥質量問題較突出調查表明,農藥市場上,就農藥產品的活性成分而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農藥商品不合國際規定。這是造成農藥對土壤污染問題的重大隱患之一。
3 農藥對土壤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農藥對農業土壤生態環境污染, 從歷史原因來看, 主要是我國以前使用的都是廣譜、殺滅性強、持效期長的品種, 尚未重視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管理方面側重對農藥質量及藥效的監督, 缺少農藥安全性評價, 缺少對農藥毒性的監測系統。由于對農藥毒性了解和監督不夠,, 嚴重污染土壤農業生態環境。另外由于有些農民環保意識差, 農藥使用不當, 在使用技術上單純追求殺蟲、殺菌、殺草效果, 擅自提高農藥使用濃度, 甚至提高到規定濃度的兩三倍, 大量過剩的農藥導致直接接納農藥和間接接納植物殘體的耕種表面土層中農藥大量蓄積, 形成一種隱形的危害。少量農藥在人體內的積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視。
4 農藥對土壤環境的危害
農藥對土壤生態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首先表現為對土壤動物的危害。據報道, 1605 對幾種步甲的影響比二嗪農、乙拌磷等大得多。對跳蟲的毒性超過六六六、DDT, 甚至超過呋喃丹和涕滅威, 與甲拌磷同屬毒性最高的一類。農藥對蚯蚓的危害更應引起重視。其他殺蟲劑如氯丹、七氯、甲拌磷、呋喃丹對蚯蚓毒性也很高。殺菌劑如威百畝、溴甲烷也是對蚯蚓毒性高的藥劑。除草劑對蚯蚓的毒性一般不高, 常用劑量影響不大。但由于土壤植被減少, 間接影響蚯蚓的種群。蚯蚓對維持土壤和結構有重要作用。因此影響蚯蚓數量的任何一種農藥, 最終都將影響到土壤的肥力和結構。再者, 在施用農藥后, 土壤生物群的各個部分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5 土壤中農藥的遷移轉化規律
控制農藥環境行為的主要因素有三: 吸附、遷移和降解。
5.1 吸附
吸附是農藥與土壤基質間相互作用的主要過程, 它是制約農藥在水- 土體系中運動和最終歸宿的重要因素, 也直接或間接影響降解、殘留等行為。農藥被土壤吸附后, 由于存在形態的改變, 其遷移轉化能力、生物活性和毒性也隨之改變。一旦農藥的吸附條件破壞, 農藥又可釋放到土壤溶液中, 導致土壤受到農藥的再污染。
5.2 遷移
農藥的遷移與擴散是指農藥從施藥區向周圍環境擴散的物理行為。通常在田間噴灑農藥時, 直接粘附在農作物上的是少部分, 而大部分飄落于土壤之中, 并不斷從施藥區向四周擴散, 從而導致對水體、大氣及生物圈的污染和危害。一些持久性農藥, 如DDT, 甚至會通過擴散、移動影響全球環境。
5.3 降解
農藥的降解又可分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2 種方式。在光、熱及化學因子作用下發生的降解現象為非生物降解; 而在動植物體內或微生物體內外的降解作用屬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在農藥降解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影響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環境因子。農藥進入環境后, 會受到一些環境因子的作用, 如: 溫度、濕度、有機質含量等。②農藥本身的因素。農藥的分子結構、農藥的使用濃度及農藥的用藥歷史等也影響農藥的降解性能。農藥因其在分子結構及理化性質方面不同, 對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別很大。③微生物的影響。由于農藥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 因此微生物對于農藥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響。微生物的種類多樣、數量繁多, 有利于農藥的降解。
五、農藥對土壤的污染治理實例?
農藥可以用來殺滅昆蟲、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長的生物。 最早使用的農藥有滴滴涕、六六六等它們能大量消滅害蟲。農藥的穩定性好,能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并在動植物及人體中不斷積累。由于農藥的濫用,對土壤污染很嚴重,農藥具有致畸、致癌、致突變性,對人的健康和生態系統有著巨大的危害。
受到農藥污染的土地應該進行修復,防止產生危害。我國土壤修復技術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快,常用的農藥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有物理修復技術,包括氣相抽提技術、熱解吸技術;化學修復技術,包括光催化降解技術、土壤淋洗技術、化學氧化還原技術;物理化學修復技術有固化/穩定化技術;生物修復技術包括植物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
六、石油對土壤有污染嗎?
原油四組分:瀝青質,膠質,芳香份,飽和份對土壤都有污染。
瀝青質和膠質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易引起土壤板結,透氣性變差,不利于植物生長。芳香份,飽和份對植物有一定毒性,個別組分有激素作用,對生長發育會產生影響。七、固體廢物污染是什么?
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產品邊角廢料、已報廢新產品、喪失實際利用價值或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為所有人拋棄的呈固態或半固態狀態的物品、物質。
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從其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對水體的污染。
固體廢物投入水體,影響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資源的利用。
排入海洋的廢物會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區。
廢物堆積或垃圾填埋場,經雨水浸淋,滲出液和濾瀝亦會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2)對大氣的污染。
固體廢物中的尾礦、粉煤灰、干污泥和垃圾中的塵粉會隨風飛揚,污染大氣。
許多固體廢物本身或者在焚化時,會散發毒氣和臭氣,危害人體健康。
(3)對土壤的污染。
固體廢物及其滲出液和濾瀝所含的有害物質會改變土壤性質和土壤結構,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有礙植物根系生長,或在植物體內積蓄,通過食物鏈影響到人體健康。
許多種固體廢物所含的有毒物質和病原體,除通過生物傳播外,還以水汽為媒介傳播和擴散,危害人體健康。
八、危險廢物對土壤污染的標準?
依據有害成分的固化目的
在對危險廢棄物進行處置時,有時會選擇將廢棄物的有害成分固定在產品中而達到解毒的目的。
①如果目的在于解毒、消除危害,而不是為了生產產品,就屬于處置。
②如果目的是將廢棄物作為產品的一種直接原料或替代原料,缺少這種原料無法形成產品,則屬于利用。
例如,將含六價鉻廢渣添加到玻璃原料中作玻璃著色劑,高溫下將鉻固定在玻璃體中解毒,將少量工業危險廢棄物摻入到水泥窯原料中解毒,石棉粉塵或纖維廢物固定在陶瓷產品中,這都是處置;而利用釩渣生產釩鐵合金,廢渣中的釩是作為釩鐵合金中釩的必須來源,或者唯一來源,這則屬于利用。
2
依據有害化學成分的轉化目的
許多廢棄物是由于含有害化學成分而成為危險廢物的,但化學成分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生變化,通過這種變化可實現降低或消除廢物對環境或健康的危害。
(1)危險廢棄物的焚燒實質上是將有毒有害的化學成分在高溫下轉化為無毒無害的氣體而排放,故是一種最終消除危害的方法,這種通過焚燒使化學成分轉化的形式也有不同的轉化目的。
①如果焚燒危險廢棄物主要目的在于解毒、消除危害,而不是為了回收熱能,一般則視為危險廢棄物處置。
②如果是將危險廢棄物焚燒后,在降低其毒性和危害性的條件下,還充分利用焚燒廢棄物產生的能量,則屬于利用。
(2)廢酸廢堿中和處理后的排放實際上也是通過化學轉化達到去除危害的目的的一種處置形式。但是,必須注意,危險廢棄物的化學轉化處置過程應盡量減少二次污染。
3
依據使用生物處理方法的原因
危險廢棄物的處理方法中,生物處理方法也是比較常見的。經處理后的危險廢棄物也有不同的使用目的。以液態或污泥廢物在土壤中的處理為例。
①將液態或污泥廢物在土壤中進行處理,是利用土壤中的多種微生物將廢棄物進行生物分解,從而消除危害,這是一種處置方式。土壤處置方式受到土壤容量的限制,廢物濃度高、數量大、施加時間長,此時容易導致土壤污染。
②利用土壤中的多種微生物將廢棄物進行生物分解后,將廢棄物作為農業肥料施加到土壤中進行利用,這便屬于利用形式。
又如,高濃度有機廢液加入到活性污泥水處理設施中進行處理,實際上也是生物處置形式。
九、土壤中氟化鈣對水源的污染?
氟(F)為鹵族元素是非金屬中最活潑的元素,其離子半徑為 1.33 ?,與 OH的離子半徑相近,在土壤粘粒礦物表面上可以互相交換替代,因而土壤膠體具有強富氟作用。
數約占世界病例總數的 60%,地方性氟中毒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危害中國民眾身體健康的地方病。據初步統計,全國病區遍及 28 個?。▍^)市,且病區的形成與富氟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土壤中的氟可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氟的含量,造成水源型氟中毒,或影響糧食、蔬菜、水果等作物中氟的含量,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動物或人體氟中毒。
土壤中氟元素主要來源有兩個途徑。其中一是主要來源是自然來源,另一個來源是由于氟在工業生產中的廣泛使用,大量的含氟廢棄物進入環境后,其中一部分直接或間接進入土壤,并在土壤植物系統中遷移,從而影響食品安全,威脅人體健康。
中國土壤中氟近似于對數正態分布,氟元素含量的幾何平均值與中位數接近,對于對數正態或近似對數正態分布的元素,采用幾何平均值表示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
由于氟具有特殊化學特性,其水溶性較好,無論在氧化環境還是在還原環境中氟化物的遷移性都很強。氟進入土壤后的遷移及在土層中的分布,直接關系到植物根系對氟的吸收和淺層地下水的污染狀況。
十、工業鹽對土壤有污染嗎?
這個不用多解釋,你是聽說過的,鹽堿灘涂都是不長莊稼的。
但是,它對水體沒多大影響,比如海洋及海洋生物。要是淡水被鹽過渡污染,短時間內會受到影響。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