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對含油污泥處理有什么規范要求
一、國內外對含油污泥處理有什么規范要求
國內外對含油污泥處理規范要求:
含油污泥種類繁多、性質復雜,相應的處理技術和設備也呈現多元化趨勢,目前含油污泥處理技術有篩選流化-調質-離心工藝、熱處理工藝、化學熱洗處理、化學焚燒處理、化學濕法氧化處理、生物處理法、溶劑萃取技術及對含油污
泥的綜合利用等。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并且比較成功的是采用物理法和化學藥劑處理相結合,即調質-機械脫水工藝,該技術比較成熟,在歐美各地的油田應用廣泛并且處理效果良好。該方法的不足是處理效果會受污泥來源的影響,對于含有大量的磚瓦、草根、塑料等雜物的污泥,需要配套預處理設備和工藝。
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河南油田近幾年采用焚燒法處理含油污泥,缺點是污泥中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原油沒有回收利用。國內其他油田采用的污泥處理工藝只是簡單地進行濃縮和分離。國外如加拿大MG工程公司采用的是機械脫水工藝(配合自己專有的藥劑);荷蘭吉福斯公司采用的是調質-機械脫水+生物處理法;德國HILLER公司采用的是調質-機械脫水+電化學工藝;新加坡的CLEANSEAS公司則采用機械脫水+美國ADTU熱解吸的工藝;而法國、德國的石化企業多數采用焚燒的方式。溶劑萃取技術目前只局限于實驗室研究,很難達到工業化應用。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仍然是目前含油污泥處理的目標和趨勢。
在國際上,各地由于在地質和地理條件上的差異,土壤對油類有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因此對于污泥中的總石油烴或者油含量,世界上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法規或指導準則的形式提出了相應的現場專用指標,對土壤或污泥中的含油量及有機物和重金屬含量提出了相應的限制。大部分含油污泥處理指標要求都與污泥的最終處置方式有直接的關系。
針對固體廢物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和《危險廢物鑒別標準》,且對危險廢物的處置給出了規定,制定了《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8-2001)和《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01)等,在這些標準和法規中,
將含油污泥歸類為危險固體廢物,但是并沒有對含油污泥中的含油量提出量化指標。大慶油田根據已建和在建的含油污泥處理站篩分流化-調質-離心處理工藝,依據國外對含油污泥處理后污泥中剩余油含量要求的指標(≤ 2%)開展處理試驗,并對處理后的
污泥采用微生物處理技術和電化學處理技術進行深度處理,是深度處理后的污泥中含油的指標≤3‰,滿足《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 4284-1984)的要求。
二、含油污水怎樣處理才能達標?
先除油,再進行其他處理。像我們焦化廢水(性質和石油廢水差不多),除油工序是斜管除油(輕油上浮,刮板刮掉,重油下沉,管路排出),氣浮機去除乳化油。氣浮機去除乳化油效果很好,但是應當針對水中的油類做破乳實驗,然后選定投加什么藥劑。
除油完成后就簡單了,一般都是生化,噸水處理成本低。
前邊用膜處理是萬萬不能的,生化后如果達到了國家二級排放標準但達不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可以考慮。如果生化后連二級排放標準都達不到,可以考慮高級氧化。
三、對于含油廢水,常用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1 混凝法。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含油污水中的微小的懸浮油粒以及膠狀油粒分離的方法,首先,我們應在含油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學藥品,使其發生充分的化學反應,之后就會逐漸凝結成絮狀或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混合體;之后,我們便會將混凝劑加入到污水之中,這樣原來污水中的膠狀油粒就不再是負電荷了,而是呈電中性,絮狀的聚合物或是穩定的混合體就會慢慢下沉。在實際的處理過程中,我們常使用三氯化鐵、堿式氧化鋁、硫酸鋁以及硫酸亞鐵等混凝劑,加速澄清池則通常被用來當做構筑物。
2 過濾法。所謂的過濾法就是指在濾膜的作用下將含油污水中的顆粒物攔截下來,從而使油水分離開來,達到理想的凈化效果。一般情況下,過濾法應是混凝法和上浮法的下一級處理方法,在形成聚合物或是穩定的混合體后,采用過濾法就可以取出污水中的膠狀油漬。采用這樣的處理方法,最后處理完成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不超過10mg/l,壓力濾池和普通快濾池通常被當做構筑物。采用過濾法的管理過程是有一定難度的,應進行熱水反洗或是空氣反向曝氣的操作,否則就容易出現濾料堵塞的問題。
3 氣浮法。這種方法主要應用在去除含油污水中的乳化油和較小油粒的工作中,采用此方法處理后的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不超過30mg/l,其工作原理為:先向含油污水中灌入一定量的空氣,這樣污水中就會出現大量的氣泡,氣泡同樣也會上浮,這時就形成了一個由氣泡、水和油共同組成的不均勻體系,氣泡會與密度更為接近的油相結合并逐步的向上運動,也就達到了油水分離的效果,根據其產生氣泡方式的不同,我們又可以將上浮法分為以下幾種:
(1)溶氣氣浮法。這種方法實現油水分離的方式是從飽和的含油污水中析出氣泡,在溶氣罐中分別加入含油污水和空氣并逐步的加壓,確保空氣已經很好的溶解在了污水中,溶解時間約為4分鐘,之后將污水送入到上浮池中,空氣突然減壓時就會出現很多細小的氣泡,氣泡與油粒一起上浮,此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污水和空氣之間能夠充分的融合;
(2)布氣氣浮法。這種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將溶解在水中的空氣剪碎,常用葉輪氣浮、水泵吸水管吸氣浮、擴散板曝氣浮以及射流氣浮等設備,這種方法易于操作和管理,并且耗能減小,但是無法準確控制氣泡的破碎程度,上浮的效果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3)電氣浮法。這種方法也叫做電解凝聚氣浮法,其工作原理為在含油污水中安裝一個正負電極,這樣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就會發生電解作用同時陰極還會產生氣泡,油粒同樣會與氣泡逐步的結合并向上浮動,最后實現含油污水的油水分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