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1起,國家規定不在免費提供塑料袋,發現有人還在免費提供塑料袋,你怎樣說
塑料袋的確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這一時的方便卻帶來長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污染外,它還存在著潛在的危害。 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其一,影響農業發展。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斷累積,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其二,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拋棄在陸地上或水體中的廢塑料制品,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戶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經濟損失約30多萬元。羊喜歡吃塑料袋中夾裹著的油性殘留物,卻常常連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長時間滯留胃中難以消化,這些羊的胃被擠滿了,再也不能吃東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餓死。這樣的事在動物園、牧區、農村、海洋中屢見不鮮。 其三,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 而且,塑料袋以石油為原料,不僅消耗了大量資源,還不能被分解,埋在地下會污染土地、河流。 另外,塑料袋本身會釋放有害氣體。特別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裝后,常常會變質。變質的食品對兒童健康發育的影響尤為突出。 它耗能巨大,據測算,我國每產1噸塑料袋需耗3噸石油,而我國每年塑料袋的用量至少可供300萬輛普通轎車行駛5年。改變這一局面,淘汰超薄塑料袋大勢所趨,利國利民,功在千秋萬代!
滿意請采納
廢舊塑料回收鑒別分類法
塑料雖然有許多種,但實際應用的也就二十幾種,最常用的只有幾種了。從塑料制品的品種也能大致分類一下。廢舊塑料回收中量最大的是聚乙烯和聚丙烯了。聚丙烯(PP)回收料主要是以廢舊塑料編織袋加工而成,用于生產塑料編織袋。低密度聚乙烯(LDPE)回收料主要是以廢舊塑料地膜、棚膜等。高密度聚乙烯(HDPE)回收料主要以牛奶瓶、中空塑料桶、塑料盆、桶等加工而成,用于生產塑料管材、中空塑料制品、注塑制品、薄膜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回收料主要以礦泉水瓶、飲料瓶等加工而成。
塑料最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燃燒鑒別法,以下是幾種塑料的燃燒特征。
聚乙烯:容易燃燒,離火后繼續燃燒,火焰呈上端黃色,下端藍色,有熔融滴落現象并有石蠟燃燒的氣味。
聚丙烯:容易燃燒,離火后繼續燃燒,火焰呈上端黃色,下端藍色,少量黑煙,有熔融滴落現象并有石油味。
聚氯乙烯:難燃燒,離火后即熄滅,火焰呈上端黃色,下端綠色,有白煙,表面軟化并有刺激性酸味。
聚苯乙烯:容易燃燒,離火后繼續燃燒,火焰呈橙黃色,濃黑煙碳束,有軟化、起泡現象并有特殊的苯乙烯單體氣味。
有機玻璃:容易燃燒,離火后繼續燃燒,火焰呈淺藍色,頂端白色,有軟化、起泡現象并有強烈花果臭和腐爛蔬菜臭。
怎樣減少白色污染?
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并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城市塑料協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意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其中天津市達2000萬至4000萬個。
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一、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臺。
二、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三、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四、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五、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