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旭升發明了什么
代旭升發明了什么
代旭升,這個只有初中學歷的工人發明家,現在是勝利油田的“高級藍領”,他的發明已為油田創造效益超過1億元。
他獲得的稱號還有全國技術能手、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獲得者、山東省首席技師、勝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師、勝利油田第一個享受省政府津貼的工人……
今年53歲的代旭升,1972年初中畢業后進勝利油田當了一名采油學徒工,一直在勝利油田從事采油工作至今。走進代旭升的辦公室,看著他熟練敲擊電腦鍵盤的動作,可以發現這個“老工人”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我們在開采石油的同時,也在消耗著能源,節能減排是油田義不容辭的責任。”代旭升指著電腦上的圖紙介紹說,“我最近設計發明的這款活板直拖式抽油機,就可以更好地節約能源。”
近年來,他先后自主完成技術革新80多項,13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國家技術成果獎,60項獲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革新成果獎。
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采油工人,頭腦里怎會有如此多的靈感,并研發出這么多的創新成果?“代老師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火眼金睛,他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到學習和技術攻關上。”勝利東辛采油二礦職工李洪濤的話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為工作難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代旭升發明創造的動力來源。在代旭升看來,每一個生產難題背后都隱藏著一個革新的金點子,反過來,一項革新又能解決實際難題。油田進入開發后期,許多油井受地質、井筒等因素影響而無法正常生產,面臨報廢。為使這些油井發揮效用,他提出用“提撈法”采油的建議,并改造發明了自動泄壓式凡爾抽子和自熱式配重器,填補國內“四次采油”工藝空白,近3年內共撈油2376噸,成為挖掘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代旭升認為,工作中有無窮多的難題,而通過發明革新改進工作的道路也有千萬條。在油田開發行業,傳統的采油計量站和集油管線出現故障放空時,都是將管線內的液體放入露天污油池存放,既造成了產量損失,又污染了現場環境。代旭升研制成功集原油回收、除砂、防火、防盜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計量站玻璃鋼污油儲存罐”,成為油田行業實現文明采油的里程碑式突破。
“一個人創新的作用固然重要,可僅靠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大家都創新了,才能為企業和諧發展積蓄更大的力量。”2006年,代旭升創辦了“技術創新協會”,帶領大批職工一起搞發明創造,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如今,代旭升創辦的“技術創新協會”不僅成為傳播科學技術的課堂,而且成為孵化創新成果的搖籃。僅代旭升所在的勝利東辛采油二礦分會,年均推出創新成果就達70余項,年創經濟效益1200萬元。
“從代旭升老師身上我們認識到,不論從事何種行業,不論學歷高低,只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釋放出來,就能有所收獲。”東辛采油11隊高級技師張建國說。張建國是代旭升的徒弟,在代旭升的帶動下,他先后研發創新成果31項,其中有17項得到廣泛應用,5項成果獲國家專利,累計創效1000多萬元。
如今,代旭升已經帶出高徒65名,其中4人在全國技能競賽中獲獎,7人晉升為高級技師,52人晉升為技師或取得油田以上技術能手稱號,這些人目前全部成了生產管理骨干。
勝利油田分公司副總地質師、東辛采油廠
鐵人”是五六十年代社會送給石油工人王進喜的雅號,而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崇高思想、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體現出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
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鐵人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著不朽的價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內涵
鐵人精神 - “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是鐵人精神的核心價值。大慶精神概括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誕生于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油大慶油田發現紀念日。而鐵人王進喜是大慶精神的實踐者,鐵人王進喜1960年響應當時石油部的號召,從甘肅玉門帶領1205鉆井隊來到大慶油田參加石油開發大會戰,鐵人王進喜是大慶精神的發揚者。是大慶油田工人階級的杰出代表。“愛國創業我最認真,求實奉獻我最根本!“是鐵人王進喜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是鐵人精神的核心價值。
中原油田的企業現狀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以下簡稱中原油田)是集石油工程、社會化服務于一體的國有特大型企業,總部位于河南省濮陽市。石油工程在油田內部主要服務于東濮凹陷、普光氣田和內蒙古探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在國內主要服務于中石化、中石油西北、華北、東北、西南等主要戰場;在國際市場主要分布于非洲、南美、中東、中亞、東南亞等重點區域市場,是阿美、哈里巴頓等國際石油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連續11年入選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50強,連續5年進入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 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裝備實力雄厚,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石油工程品牌。現有專業化施工隊伍548支,各類裝備6695臺(套。經過多年的攻關和創新,逐步形成了深井水平井鉆井、高酸氣田氣體鉆井和酸壓射孔投產、沙漠及沼澤物探、復雜裂縫性儲層測井、非常規油氣藏多段壓裂等系列配套技術,具備復雜地形地面工程建設、大型氣體處理和煉化裝置等設計施工能力。先后承鉆陸上“1”字號重點井300多口,創國家高指標和新紀錄20項,獲國家級榮譽稱號11個;創集團公司高指標和新紀錄66項,獲省部級榮譽稱號21個。
中原油田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國內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為中國石化西部勘探開發重大部署和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實施做出了積極貢獻。國內市場,目前有268支隊伍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從事工程技術服務,形成了西北、華北、東北、西南四個區域市場。國外市場,牢固樹立“規范管理、互利雙贏、扎根海外、長期發展”的理念,有124支隊伍分布在15個國家作業,具備石油工程總承包和地面工程EPC總承包能力,形成了非洲、南美、中東、中亞、東南亞五大區域市場,是阿美公司陸上鉆井第二大戰略伙伴、道達爾全球主要鉆井承包商、哈里巴頓中東首選合作伙伴。近年來,中東市場快速擴大,非洲市場穩定發展,中亞市場連片發展,地面工程EPC運作能力不斷提升,市場結構進一步向高端高效市場優化,項目結構向技術配套方向優化。
中原油田不斷提高社會化服務與管理水平,初步打造了保障生產、服務生活、維護穩定的平臺和基地。構建服務標準、價格費用、成本核算、考核評價“四個體系”,探索專業化管理、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路子,努力建設保障服務型、清潔綠色型、祥和平安型、特色文化型、宜居和諧型的“五型”社區。建成國家級優秀(示范)小區11個、中國石化文明和諧示范小區9個,獲省部級文明小區、綠色小區等稱號39個。
中原油田始終把完善運行機制、深化精細管理作為永恒追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堅持國內國外、技術服務、區域管理“三個一體化”,整合人才、技術、裝備等資源,強化水平井、鉆井液、欠平衡與氣體鉆井技術力量,大力推進非常規技術攻關,培育石油工程差異化技術競爭優勢。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做精做優”的運作機制。逐步深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長效機制、投資成本預算長效控制機制,扎實開展全員績效考核、改善經營管理建議等工作,著力完善內控、審計、監察、稽核、法律“五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生產經營運行效率和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中原油田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比學趕幫超”、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等活動,切實打造高度負責任、高度受尊敬企業,探索建立“雙建”工程管理體系,大力實施素質、環境、平安、繁榮、陽光、溫暖六大工程,保持了生產穩定、隊伍穩定和社會穩定。油田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目前,中原油田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油田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戰略部署,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的要求,深入實施市場開拓、科技興業、綠色低碳、人才強企、國際化經營等戰略,統籌把握精細管理與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的有序運作,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共同進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經濟效益與職工利益的同步提升,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效率效益,推動石油工程提速提效、社會化服務做精做優,全面增強油田的持續發展能力。到“十二五”末,爭取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石油工程總承包商和地面工程EPC承包商,其中海外市場實現100臺鉆機;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和諧穩定的新型社區;構建科學規范、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監督到位的運營機制。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原油田),主要從事勘探開發、油氣化工、油氣銷售等業務,公司本部位于河南省濮陽市。主要勘探開發區域包括東濮凹陷、普光氣田和內蒙古探區。近年來,油田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東濮老區效益開發、普光氣田增產增效、內蒙古探區增儲上產,形成了三個油氣生產基地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累計生產原油1.31億噸、天然氣472億立方米。2011年探明油氣地質儲量1257萬噸,生產油氣當量1112萬噸,躋身千萬噸級油氣田行列,分公司實現收入269.45億元。
東濮凹陷橫跨豫魯兩省,面積5300平方千米,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93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1365.02億立方米。近年來,油田堅持以油藏經營管理為主線,深化復雜斷塊群和構造巖性油氣藏精細勘探,持續開展以井組為中心的精細注采調整,年增探明油氣地質儲量1000萬噸以上,自然遞減得到有效控制,開發狀況持續改善,“十二五”期間具有保持年產300萬噸油氣當量的能力。2011年,積極推進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開發,致密砂巖油氣藏評價開發取得進展,展示了拓展勘探開發領域的良好前景。
普光氣田位于川東北,面積1116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122億立方米,是國內迄今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海相碳酸鹽巖高含H2S、CO2大氣田。氣田2010年6月全面投產,共建成39口開發井、16座集氣站、6套凈化聯合裝置和硫磺外輸鐵路專用線,形成年100億立方米生產能力、120億立方米凈化能力和240萬噸硫磺生產能力。2011年生產天然氣80.49億立方米、硫磺16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
內蒙古探區共有探礦權區塊21個,面積3.56萬平方千米。近年來,大打內蒙探區勘探進攻戰,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白音查干和查干凹陷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219.69萬噸,低溫超稠油熱采試驗取得突破,二連中康合作區塊進展良好。探區已建成11萬噸原油年生產能力,成為油田重要的油氣資源接替戰場。
煉油板塊年加工能力120萬噸,主要產品有四大類21種產品。2010年以來,建成投產25萬噸/年催化汽油加氫、12萬噸/年液化氣后處理裝置。現有常壓蒸餾、催化裂化、特種油、輕烴處理、液態CO2等10余套裝置,以及鐵路專用線、成品油庫等配套設施,實現了國內首家對催化煙氣中CO2回收再處理,并應用于油田提高采收率試驗。
中原油田所管理的東濮復雜斷塊油氣田和川東北普光高酸性氣田,許多勘探開發難題屬于世界級課題。油田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推廣應用、戰略儲備入手,強化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3項精細勘探技術系列、14項老油田精細開發關鍵技術系列。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高含硫氣藏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四川盆地普光大型高含硫氣田開發示范工程》,以及《東濮凹陷油氣富集規律與增儲領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以長井段水平井鉆完井、多段壓裂為重點的非常規油氣開發工程技術初步形成;提高采收率先導試驗見到明顯成效,耐溫抗鹽表面活性劑驅油先導試驗進展順利,氣驅提高采收率技術逐步完善。
中原油田始終把完善運行機制、深化精細管理作為永恒追求,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不斷完善油藏經營管理五項運營機制、普光“油公司”管理模式,逐步深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長效機制、投資成本預算長效控制機制,扎實開展全員績效考核、改善經營管理建議等工作,著力完善內控、審計、監察、稽核、法律“五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生產經營運行效率和規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中原油田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比學趕幫超”、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等活動,切實打造高度負責任、高度受尊敬企業,探索建立“雙建”工程管理體系,大力實施素質、環境、平安、繁榮、陽光、溫暖六大工程,保持了生產穩定、隊伍穩定和社會穩定。油田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目前,中原油田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油田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石化戰略部署,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的要求,深入實施資源接替、科技興業、綠色低碳、人才強企戰略,統籌把握東濮老區與普光新區、內蒙探區的聯動發展,精細管理與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的有序運作,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共同進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經濟效益與職工利益的同步提升,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效率效益,推動東濮效益開發、普光增產增效、內蒙古增儲上產、非常規形成規模,全面增強油田的持續發展能力。到“十二五”末,爭取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000萬噸、天然氣地質儲量400億立方米,年產油氣當量1300萬噸,建成東濮、普光、內蒙古三個油氣生產基地;實施煉油升級改造,提高資源利用率;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和諧穩定的新型社區;構建科學規范、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監督到位的運營機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