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央企如何加快布局環保領域?
近日,中石化旗下石化油服所屬節能環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石化油服環保公司”)與一批高校和企業簽訂戰略(項目)合作協議,布局固廢處置、土壤修復等新興產業。
根據石化油服環保公司與相關方的合作協議,預計“十三五”期間,僅中國石化內部固廢資源化處置及土壤修復方面的投入就將達300億元左右。
據了解,此次簽約將使石化油服環保公司在固廢處理、土壤修復等方面的技術支撐體系更加完善,為進一步開拓城市土壤修復等社會市場新興業務、產業拓展升級奠定了基礎。未來這將成為石化油服公司新的增長點,為石化油服未來的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石化油服環保公司總經理張建表示,環保公司將積極承接集團內部的固廢處置業務,為環保公司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同時,公司還將與國內外一流伙伴共同探索開拓城市土壤修復、市政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等社會市場環保業務,并提供環境監測技術服務和一體化的解決方案,這些業務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事實上,不少央企國企都在加速搶灘環保領域。2017年12月,葛洲壩集團與北京環衛集團簽約組建合資公司,共同打造北京全口徑固廢處置利用平臺。此前,葛洲壩集團已參與多個環保類PPP項目的建設。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國企進入環保行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首先,工業類大型國有企業(包括央企)借著其本身所需要的環保治理設立環保公司,比如中石化、國電等,他們往往依托自身的項目應用和運營機會,培養自己的環保板塊。這體現了大型工業國有企業為平衡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周期性風險所做出的布局。此外這些附屬企業相對容易培養出外部化專業運營的業務模式,使國家倡導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能夠落地。
其二,建筑類央企轉型設立環保公司,比如中建水務、葛洲壩等,主要針對政府所負責的城鄉環境治理市場。目前PPP中大部分非運營的公益類項目,比如河道治理、園林綠化等,由于其模式設計對建筑類企業相對更容易適應,帶來了這類企業在PPP領域的突出業績。
其三,地方公用事業平臺公司(地方國企)轉型,并積極走出去開拓業務,比如海峽環保、廈門水務、北京環衛等。這些企業的市場化轉型,促進了其為本地環境治理公共服務效率的提高以及各地環境設施運營和環境治理的能力和資源流動,有助于提高整個環保設施運營和相關公共服務能力。
“還有其他典型,比如中航系的中航華航進入排水領域,中航環衛進入環衛領域,中航工業并購凱天進入各類環保領域等。”薛濤補充說。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