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都怕鹽堿地?
土壤中鹽分過多,可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難,同時,大量鹽離子進入植物體后,對其細胞的原生質產生毒害,因此,大多數植物不能生長。但是,在含鹽量較高的鹽土里,仍可看到有些植物健壯地生長著。鹽生植物的抗鹽特性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如鹽角草、濱藜、海蓬子等,它們能在細胞內積累大量的易溶性鹽,使得植物細胞的滲透壓在40個大氣壓以上,個別的可達150個大氣壓,保證水分的吸收。有的植物靠在細胞內積累鹽分的方法,來保證其從鹽漬化的土壤中取得水分,又能通過莖、葉表面的分泌腺,把鹽分排出體外。這類植物是耐鹽植物,但它們在非鹽堿地上生長得會更好。
有改良鹽堿地的的肥料嗎?
鹽堿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堿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種植作物。
超級鹽堿地怎么改造。
一、技術內涵及適用范圍
鹽堿地改造是指針對不同類型或不同程度的鹽堿地存在的主要問題,因地制宜地實施工程、化學、農藝、耕作等措施,達到降低鹽堿危害、提高地力水平、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環境的一種中低產田改造技術。主要適用于我省四大盆地一級階地輕、中度硫酸鹽、氯化物鹽及蘇打鹽鹽化潮土的改良和部分重度鹽堿地的改造。
二、分區治理措施
根據不同區域鹽分特點及改良治理措施的差異,劃分為四個治理區域。
1.輕度危害,農藝措施治理區
該區域灌溉水資源較豐富,水質良好,排水條件好,大部分已有排灌工程,多為中產田。宜采取增施農家肥2噸/畝和過磷酸鈣50公斤/畝,同時實施秸稈還田、秋深耕及地膜覆蓋等為主的農藝改良措施。
2.輕度危害,工程、農藝措施結合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一般,土質偏粘,排灌設施不完善,產量偏低,部分蔬菜種植區鹽漬化有加重趨勢。大同盆地宜采取整修排水渠、種植綠肥牧草、施用過磷酸鈣50~75公斤/畝、秋深耕等措施,晉中、晉南盆地宜采取完善灌溉系統、增施有機肥2~3噸/畝、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硫酸亞鐵50公斤/畝,秸稈還田及地膜覆蓋等幾項措施。
3.中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治理區
該區域水源不足,水質較差,排水困難,產量較低,多數排灌工程不配套或年久失修。應采取整修排水溝、因地制宜實行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增施有機肥3噸/畝及糧肥輪作或間作,施用DS1997和腐殖酸銨類改良劑100~150公斤/畝,并結合平田整地、秸稈還田、秋深耕、地膜覆蓋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4.重度危害,綜合措施配套開發治理區
該區域水質差,排水困難,目前大部分地塊農業難以利用。應因地制宜地采取開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引洪灌淤或深井灌溉降低鹽堿濃度,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施用泥炭提高土壤抗鹽能力,施用脫硫石膏、DS-1997或硫酸亞鐵等調節酸堿平衡,同時,結合鏟除鹽結皮、秋深耕,實行田林溝渠路綜合開發治理。
三、實施效果
多年來,在不同區域,通過采取完善排溉渠系工程排鹽,秸稈還田、增施農家肥農藝抗鹽,合理施用土壤結構改良劑、鹽堿地專用肥化學改鹽,深耕加厚耕作層耕作壓鹽,種植耐鹽作物生物降鹽等“排”“壓”“降”“抗”綜合配套措施,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03~0.05個百分點,耕層土壤鹽分含量降低0.05~0.1個百分點,鹽堿危害明顯減輕,土壤肥力提高一個等級,糧食增產在100~150公斤/畝以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