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氣候種晚熟水稻如何改善
(1)掌握安全齊穗期 根據水稻品種灌漿期的長短確定適宜抽穗期,既可以防御低溫冷害,又能避免抽穗過早造成后期溫度資源的浪費及早衰,發生穗頸稻瘟病。對每個特定的生態區和一個特定的品種,安全齊穗期基本是固定的。
(2)選用抗寒性強的品種,以中熟品種為主,合理搭配各種熟期品種的比例,是防御低溫冷害的主要措施。
(3)培育壯秧 適時播種,降低播量,培育壯秧可使水稻提早抽穗成熟。
(4)適時早插 具體適時幅度,應視當地氣候條件和品種類型而定。例如在遼寧中部,5月中下旬插秧產量較高,在這一范圍內,中晚熟品種偏早些,中熟品種偏晚些。
(5)施肥調節生育進程 增施磷肥,不僅有助于插后返青,還可促進植株的出穗、開花、成熟。增施農家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促進早熟。合理搭配前后期氮肥的比例,也有利于早熟。
(6)加強田間管理 穗分化時遇低溫灌深水;施用促早熟的生長調節劑,如增產靈、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收效較好。
鹽堿地種水稻怎么用腐植酸肥
用如金土壤調節劑來調節是非常好的。
鹽堿地的主要危害是土壤含鹽量高和離子毒害。當土壤的含鹽量高于土壤含鹽量的臨界值0.2%,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植物根系很難從中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引起“生理干旱”和營養缺乏癥。另外鹽堿地的土壤酸堿度高,一般pH值都在8以上,使土壤中各種營養物質的有效性降低。
改良的技術措施有:
①適時合理地灌溉,洗鹽或以水壓鹽。
②多施微生物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脈根、田菁、扁蓿豆、偃麥草、黑麥草、燕麥、綠豆等,以改善土壤不良結構,提高土壤中營養物質的有效性。
③化學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劑,提高土壤的團粒結構和保水性能。
④中耕(切斷土表的毛細管),地表覆蓋,減少地面過度蒸發,防止鹽堿上升。
水稻不長水發渾怎么辦
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技術措施:
1.加強水層管理。插秧后應保持3厘米~5厘米的水層護苗,秧田不能長時間曝曬或長時間的大水溺淹,造成秧苗生長發育受阻或出現死苗現象的發生。
2.及時追施返青肥。插秧后10天~12天,畝追施尿素5公斤~7.5公斤,對緩苗慢的或受低溫危害的,同時加施江蘇生產的1.8公斤碩豐101水稻壯苗生根劑一袋。對一些低洼鹽堿較重的田塊應施入2袋較好。
3.增強土壤通氣性。對一些施用有機肥(牛糞)過多的大田,由于有機質的分解,土壤中形成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應及時采取人工踏田,改善土壤通氣性,促水稻早生快發。
4.抓大田除草。對一些排灌暢通的水稻田塊,應在插秧后5天~7天做好田間的藥劑封閉處理。每畝用50%丁草胺乳油50毫升拌入5公斤尿素撒入田間。或每畝用90%高效殺草丹乳油100毫升加20克杜幫農得時處理。對一些秧苗長勢弱的田塊,應在秧苗完全返青后在6月上旬再進行施藥處理。每畝用禾大壯150~200毫升加30克杜幫農得時拌入5公斤尿素進行全面撒施,保水5天~7天,或畝用稻杰50毫升~60毫升加愛將4克對水15公斤,進行噴霧處理。保水5天~7天,即可達到除草效果。
5.防蟲。針對田間施用有機肥過多發生的紅線蟲的田塊,畝用銳寧100毫升、農思特100毫升、毒死蜱100毫升任選一種藥劑拌毒土,把田間水撤小,撒于田面即可防除。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