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土壤酸化原因及土壤酸性改良?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指土壤酸性增加,變為強酸性、極強酸性的一種自然現象。是土壤吸收性復合體接受了一定數量交換性氫離子或鋁離子,使土壤中堿性(鹽基)離子淋失的過程。酸化是土壤風化成土過程的重要方面,導致pH值降低,形成酸性土壤,影響土壤中生物的活性,改變土壤中養分的形態,降低養分的有效性,促使游離的錳、鋁離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
土壤吸收性復合體接受了一定數量交換性氫離子或鋁離子,使土壤中堿性(鹽基)離子淋失的過程。
酸化是土壤風化成土過程的重要方面,導致pH值降低,形成酸性土壤,影響土壤中生物的活性,改變土壤中養分的形態,降低養分的有效性,促使游離的錳、鋁離子溶入土壤溶液中,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
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我國南方土壤本來多呈酸性,再經酸雨沖刷,加速了酸化過程;我國北方土壤呈堿性,對酸雨有較強緩沖能力,一時半時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態鋁化合物。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脊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酸雨還能誘發植物病蟲害,使作物減產。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養分低,有機質低于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
土壤酸度的兩大類型
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直接反映,其強度用pH來表示。土壤pH越小,表示土壤活性酸越強。
潛性酸:其由交換態的氫離子和鋁離子等離子決定。當這些離子處于吸附態時,潛性酸不顯示出來。當它們被交換入土壤溶液后,增加其氫離子濃度,才顯示出酸性來。是可逆的過程。
土壤酸化的原因
1、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強烈,鈣、霉、鉀等堿性鹽基大量流失,是造成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
2、施石灰、燒火糞、施有機肥等傳統農業措施的缺失,使耕地地土壤養分失衡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3、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長期施用尿素也造成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的危害
1、土壤酸化抑制根系發育:土壤酸化可加重土壤板結,使根系伸展困難,發根力弱,緩苗困難,容易形成老小樹,老僵苗,根系發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長勢弱,產量降低。土壤酸化加重農藥浪費:酸化土壤中植物長勢減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不得不增加施藥量。
2、土壤酸化可導致:大部分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很低。土壤酸化導致肥料流失嚴重,肥料利用率不足30%!土壤酸性不單使70%的氮素的流失,同時也使60-80%的易生成不溶性物質的磷鉀成份吸收不了,加上酸性導致根系生長弱及養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其結果導致大量使用化肥,作物卻生長緩慢,病害多,產量低,品質差,造成投入增加,效益大幅度降低。
3、土壤酸化可導致:作物營養不良,缺素癥嚴重,如蘋果苦痘病、紅點、根瘤、叢葉、花葉、果銹病及梨鐵頭、斑點、雞爪印等缺素癥及病毒等病頻繁發生。樹勢抗逆力弱,容易受病菌侵蝕,用再好的藥也控制不了病害的發生!免疫力差,抗逆性弱,病害爆發。由于土壤酸化,改變了土壤微生態環境,根際有害微生物在酸性條件下大量繁殖,且這些病害控制困難。
4、土壤酸化可導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種群變化,細菌個體生長變小,生長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機質及其蛋白質的主要微生物類群芽孢桿菌,放線菌、甲烷極毛桿菌和有關真菌數量降低,影響營養元素的良性循環,造成農業減產。特別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細菌和固氮細菌的數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對農作物大為不利。
土壤酸化的綜合治理
1、施用石灰,調酸補鈣。施用石灰,一調酸二補鈣,調節酸堿,可以增加養分的有效性,所以,調酸(施石灰)就相當于施肥。秋收后,把地里的秸稈雜草收拾干凈,畝撒生石灰100公斤,翻耕,鈀勻。但宜少量多次,不宜多施。
2、熏制火糞,一舉多得。用地里的秸稈和天邊地角的雜草熏制火糞,也是治理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火糞呈堿性,含鉀較多,有調節土壤酸堿度和不鉀的作用,土家先民就是靠施用火糞維持土壤的酸堿平衡和鉀元素的平衡。
3、施有機肥,平衡酸堿。有機肥有極大的緩沖性,有調節土壤酸堿度的作用,長期施用,可以平衡酸堿,培肥地力。覆蓋栽培,減輕淋溶。在農業生產中覆蓋栽培(地膜覆蓋和草覆蓋),減輕降水對土壤的沖帥,降低土壤中堿性鹽基的淋溶。
4、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按土壤按作物需求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能有效的防治土壤酸化,施用氮肥時,選擇碳酸氫銨,2.7公斤碳酸氫銨相當于1公斤尿素。
5、實行水旱輪作,改善理化性狀,酸性土實行水旱輪作(2年—3年—換)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狀,又能有效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同時又利于有機質的積累,提高單位面積的整體效益。一般輪作田比沒有輪作田增加效益達20%以上。
6、施用硅肥。硅是水稻等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硅肥呈堿性,增施硅肥,可中和土壤酸性,補充硅素營養。具體方法按照不同硅肥品種的說明合理施用。
7、施用土壤調理劑。土壤酸度調理劑種類繁多,作用不盡相同,應用效果也有差異。施用土壤酸度調理劑前要先進行試驗,選擇質量過硬、效果良好的品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