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地改良標準及方法
去
百度文庫
,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蔣文靜
鹽堿地
改造
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堿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種植作物。具體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鹽,
放淤
改良,種植植物,培肥改良,
平整土地
和化學改良。
一、挖排水溝,確保排灌暢通
開挖排水溝,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使旱能灌,澇能排,是鹽堿地造林的基本要求。在現場我們看到,每隔100米,就有一條深的排水溝,溝深1.5米,溝寬至少3.0米。壟與壟之間,設置小的排水溝,溝深50厘米。
二、提前整地,降低鹽分
鹽堿地造林,整地必須提前。冬季2月份前做好整地、開溝工作,如能提前1-2年整地,效果更好。
四、采取措施避鹽,確保林木成活
林木栽植時,在樹穴底部放有機肥和
礱糠
,阻止鹽分上升,夏季在樹盤覆草,以減少蒸發,防止返鹽。
五、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
適地適樹
是造林的通則,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是鹽堿地造林成功的關鍵。經過試驗摸索,技術人員成功篩選出了
金絲垂柳
、
重陽木
、女貞、
國槐
、
烏桕
、
黃連木
、
墨西哥落羽杉
、
中山杉
、
洋白蠟
、杞木、
海濱木槿
等耐鹽堿樹種,目前在
海防林
建設中推廣的樹種主要有
夾竹桃
、重陽木、女貞、
欒樹
、黃連木、金絲垂柳、
金合歡
、海濱木槿、墨西哥落羽杉等灘涂地區排水溝一般通過
排水閘
排向海洋。外河水位(海水位)有周期性的漲落,排水溝應根據水位變化,盡量采用自排方式。若不能完全自排,也應充分利用
承泄區
水位的變化,采用自排與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