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為治理大氣污染提出一些建議
1、樹立科學的政績觀,改善政績考核機制。政績考核指標是一只無形的手,這只手指向哪里,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便會偏向哪里。改變簡單地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觀,才能避免地方政府不管環境承載能力盲目拉投資、建工廠,下“血本”,求“發展”。盲目的發展消耗的是資源,留下的是污染,損害的是健康,產生的是人民并不滿意的“GDP”。?
2、推行環保系統垂直管理,減少政府干擾環境執法。一些地方領導為求經濟發展的政績,常常以“挪位子”“摘帽子”等手段干擾環境執法,致使環保局長“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不讓項目“上馬”,環保局長就得“下馬”。即使一些環保局長敢于挺身而出,嚴格執法,但由于技術落后、手段缺乏等原因,這樣的“小馬”也難以“拉大車”。?
3、把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用法律武器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作為一種剛性約束和制度保證,能夠有效克服人為干擾的隨意性。我國現行的法律還存在不少“短板”,有些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強,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甚至有些環境問題根本無法可依。?
4、建立聯防聯動機制,共同提升環境質量。污染無地界,環境治理不能靠一省一市“單打獨斗”,而必須聯手行動。盡快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檢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區域大氣、河流、土壤污染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既強化屬地管理,各負其責,又加強區域聯動,整體配合,共同提升環境質量。
5、加強社會監督,完善舉報投訴處理機制。監管是環保工作的“千里眼”,肩負著生態“守護神”的重要使命。缺乏有力的監管,再好的法律、再嚴的政策也會落空。加快建立環境影響公眾參與機制,強化社會監管環保部門的工作,鼓勵民間環保組織作為第三方,對各地環保治理進行專業評估,定期向社會公布。
建議
1、改善能源結構,盡量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發電氫氧燃料電池,天然氣等。
2、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燃煤前對燃料進行脫硫(減少SO2排放),或添加固硫劑。
3、改進燃燒裝備和技術。
簡介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其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發、森林災害、巖石風化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料、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尤以后者為甚。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