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改植苗圃?
從專業的角度負責地說,水稻田不適合用來作苗圃:一是雜菌多、二是土壤團粒結構過于密,透氣性不好、三是成本大(浪費土地,若是丟荒五年以上另說)。
稻田地在種植前可以用白灰消毒嗎
石灰中的鈣是水稻需要的營養元素之一,合理施用石灰不僅能滿足水稻對鈣元素的需要,而且,有很多有益的作用。石灰是中和土壤酸性的好原料,能促進土壤中鋁、鐵、錳離子沉淀,消除毒害。在翻地或秸稈還田時施用適量石灰,能促進有機質分解,中和有機質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避免有機酸過多而引起水稻發生赤枯病等不良癥狀。爛泥田施用石灰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效成分,促進水稻早期快發。水稻中期施用石灰,能活化土壤肥力,殺蟲除莠,減輕病蟲危害。
但是,石灰施用必須適量,若用量過多或施用次數過多或過于頻繁,也會帶來許多弊病。據研究,長期盲目地施用石灰,會使土壤堿性過重,破壞土壤結構,損失地力,而且,導致磷和多種微量元素,如硼和鋅等有效性降低,妨礙水稻生長而降低產量。因此,稻田施用石灰要科學。
為了科學合理施用石灰,首先要了解土壤酸堿度、土壤質地和土層深度。一般酸性較強、質地粘重、土層較深厚的,可以適當多施;酸性弱、土層較薄的砂質土壤,則應少施或不施。水稻適宜pH值5.5-6.5之間,應根據土壤酸堿度檢測結果合理施用石灰,防止施用過量石灰不利于水稻生長。
4月份,寧國市土肥站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對土壤pH值偏低地區的農民施肥等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一部分農民反映有些田塊無論怎樣施肥,產量都提不高,調查組認為pH值偏低是阻礙甲路、城郊等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已嚴重制約甲路、城郊等地區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并立即制定了寧國市水稻土酸性改良實施方案。2009年7月4日在甲路鎮開展了水稻田(分蘗盛期)施用石灰試驗、示范。試驗結果表明:各施石灰處理都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增產幅度在21~28.7%,以畝施石灰75公斤處理產量最高(546.7公斤/畝)。考種表明:增產機理主要是提高了成穗率,增加了有效穗數。
硅肥對水稻的主要作用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對硅需求量較多,接近氮、磷、鉀的需求量,居第四位。試驗、應用研究結果表明,硅對水稻生長具有相當大的作用。
(1)水稻施硅能增強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
水稻施硅后增強了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減輕了病蟲的為害程度。水稻施硅能改善植株受光態勢,減輕葉片下垂,提高光合作用,形成硅化細胞,使莖葉表皮胞壁加厚,角質層增加,增強了莖稈硬度,葉片上舉,莖稈清秀挺拔,根系發達,從而提高了抗病防蟲能力。特別是對稻瘟病、葉斑病、莖腐病、水稻白葉枯病和二化螟、鉆心蟲抗性加強。水稻施硅后,植株含硅量增高,導管剛性增強,可增加植株內部的通氣透氣性,促進了根系的生長,并能活化稻田水中的磷,促使磷在水稻植株體內運轉,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減輕了由于施用氮肥過量引起的貪青倒伏,同時還可以預防水稻根的腐爛和早衰,特別是對根治水稻中毒性爛根病有重要作用。(2)施硅肥能改良鹽堿稻田和減少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施用硅肥對鹽堿稻田治理有獨到作用。硅肥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和鈣鎂離子,能迅速補充到元素大量流失的土壤中去,同時硅肥中的這些元素能夠與鹽堿稻田中大量積聚的鈉離子發生置換反應,形成新的化合物,減少有害成分,補充水稻生長急需的二氧化硅和鈣鎂離子,增強水稻的抗性,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農業污染來自于人們對作物病蟲的防治。施用硅肥可以使水稻產生一種較強硬的硅化細胞,使害蟲不易咬噬,以達到減少病蟲為害,降低農藥使用量,由此減少農藥污染。
(3)水稻施硅肥抗旱、抗倒伏,增產效果顯著。
水稻是需硅較多的作物,我國北方稻田土壤大多數是白漿土、草甸土和草甸黑土,加之多年連作的老稻田每年生產的稻谷要從土壤中攝取大量的硅,致使水稻田嚴重缺硅,缺硅土壤水稻生長不良,莖稈細長軟弱,葉片本應為20°~30°直立型則變成垂柳葉,分蘗少、抽穗遲、空秕粒多、千粒重下降、抗性差、易倒伏,易感染和發生稻瘟病、紋枯病、鉆心蟲等病蟲。硅是水稻作物體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稻優化配方施肥中,人們往往十分重視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而忽略了硅肥的配合,事實上硅元素對水稻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硅雖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需要的營養元素,但對水稻有明顯的增產作用。水稻是吸收硅較多的作物,水稻體內硅酸含量約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缺硅已成為限制水稻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水稻吸硅后,可以使水稻植株上皮細胞硅質化、莖稈粗壯、葉片挺舉,減少遮光,光合作用增強15%~20%,抗倒能力增強85%左右,葉片夾角縮小,冠層光合作用增強,抗旱節水能力增強,一般節水30%左右,增產20%~30%。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