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會加速森林毀滅嗎?
一次性筷子并非我們獨創的餐具,而是從日本興起并傳播開來的。這種筷子一度被認為是衛生就餐的象征。但是,隨著各種粗制濫造衛生筷的曝光,它們的光環也很快褪去,甚至成了有害餐具的代名詞。于是各種禁令接踵而至,陜西省從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餐館提供一次性筷子。
這種筷子被人詬病,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使用衛生筷不環保”。“使用一次性筷子就是在吃掉森林”這樣的論調,已經被很多人接受。那么,一次性筷子究竟是如何同環境保護對立起來的?
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使用木筷很容易讓人聯想砍伐樹木。這樣的解釋可謂簡單明了。在宣傳報道中,一些簡單的數字使這種說法更顯震撼——“目前,我國一次性木筷子使用量在450億雙左右,消耗的木材為166萬立方米”。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木材幾乎會毀掉我們所有的森林。其實只要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就會發現,這種“危機感”只是我們的錯覺。
目前,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基本上都取自速生楊樹或者樺木之類的速生樹種。一般來說,1棵生長5年的速生楊可以提供0.3立方米的木材。而一畝林地通常可以栽種30棵速生楊樹。所以平均來說,1畝林地1年可以提供約1.8立方米的木材。
這樣算起來,要提供166萬立方米的木材,大約需要92.22萬畝的土地。即使算上損耗或者因為管理不到位等等因素引起的減產,將種植面積翻番,也就需要184萬畝的林地。
目前,我國楊樹總面積已達1010多萬公頃,也就是1.515億畝。那184萬畝不過是零頭中的零頭了。據人民網報道,僅江蘇某縣的全縣成片林6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600萬立方米。166萬立方米看似一個嚇人的數字,實際上不過是人工林的一角而已。實際上,只要合理經營,速生林本身就可以固定很多二氧化碳。如果轉而去尋求替代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那反倒會實打實地增加空氣中的碳了。
至于一次性筷子的處理,也并非難事。直接送到垃圾電站,還可以成為不錯的燃料。比起種植單純為了燒火用能源植物(植象草、柳枝稷之類的),一次性筷子還顯得用途多樣,價值使用更充分。
也有人指出,這些速生樹種的種植可能會對土壤產生不好的影響。
對土壤的影響,毫無疑問是存在的。植物生長都會消耗土壤中的礦物營養,特別是這些營養會隨著砍伐被搬走,長久下來,無疑會改變當地的土壤結構。所以,我們會使用有機肥料或者化肥來補充這些林地的土壤營養。實際上,我們不妨換一種眼光,降低一些對對速生林的期望,這些地方不過是長著大樹的“農田”,它們和稻田、麥田在本質上并沒有差別,去稻田里面找鳥語花香也是不現實的。此外,種植速生林可以改善沙漠、廢棄礦山等地區的土壤情況,增加土壤的有機碳含量,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數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還有很大一部分一次性筷子是使用竹子制成的。毛竹在生長6-8年后就需要被采伐,進行更新。并且,長期種植經營的竹林,土壤的微生物和礦質元素組成都會趨于穩定。所以,這樣的一次性筷子來源,也不至于毀壞森林。
當然,如果不是轉向使用替代品,而是節約使用一次性筷子,那么對于保護環境還是有一定幫助的。實際上,我們每天在洗手間里節約一些紙巾、使用節水型的馬桶,都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保護我們的森林。舉手之勞,都是環保,不用非得在“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上糾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