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破了,能放花盆里嗎
在花盆里放些空蛋殼有利于花木的生長,蛋殼里殘留著一些蛋清,蛋清被微生物慢慢分解后成為能被花木吸收的肥料,主要是氮肥,還有鈣磷等元素 許多種花愛好者常把蛋殼扣在花盆里,目的是使蛋殼內殘存的蛋清滲入土壤增加花卉養分。
但是據說施蛋殼、茶葉渣對花卉都是有害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愛把雞蛋殼扣在花盆里或用喝剩的殘茶澆花,以為這樣對花卉生長有益,其實往往是適得其反。因為雞蛋殼扣在花盆上,殼內殘存的蛋清會流入盆土表層,發酵后產生熱量,直接燒灼植物根部。同時蛋清發酵后會產生一種臭味,招引蒼蠅生蛆,咬食根部,進而又易誘發病蟲害的發生,影響花卉生長。殘茶內含有茶堿、咖啡堿和其他生物堿,對土壤中有機質養分具有一種相對的破壞作用。同時殘茶覆蓋于盆面,日久天長會逐漸發酵霉爛,阻礙盆土透氣,造成盆內缺氧,影響根部呼吸作用,對花卉生長不利。但是,經過漚制的雞蛋殼,取其上清液作追肥用或將蛋殼焙干搗碎,施進盆土內,對花卉生長發育是有利的。漚制的茶葉渣作基肥施用,對土壤的改良也是有益的。因為有營養
蘋果核可以埋在花盆里面嗎,對花生長有好處嗎
可以的,有好處,會產生花生生長所需的養分。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學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等。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國、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發油等化妝品的原料。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莖和分枝均有棱,被黃色長柔毛,后變無毛。葉通常具小葉2對;托葉長2-4厘米,具縱脈紋,被毛;葉柄基部抱莖,長5-10厘米,被毛;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2厘米,先端鈍圓形,有時微凹,具小刺尖頭,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側脈每邊約10條;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花長約8毫米;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具縱脈紋,被柔毛;萼管細,長4-6厘米;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直徑1.7厘米,開展,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分離,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細長;龍骨瓣長卵圓形,內彎,先端漸狹成喙狀,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頭頂生,小,疏被柔毛。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種子橫徑0.5-1厘米。花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花生宜氣候溫暖,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生長季節較長。
栽培技術
播種
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播種密度與方式。
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
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田間管理
壟做栽培
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后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后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
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
培土:開花后半個月進行培土,不宜過厚,以3cm為宜。
覆膜栽培
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于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或者,并噴灑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果實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在此期間,如遇干旱,要及時灌水。
重茬方法
整地關。整地一定要精細,必須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細耙多遍,確保土壤上松下實,通透性良好,秋起壟并壓實。通過冬季的低溫作用,殺滅土壤中引起花生莖腐病、根腐病的真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施肥關。花生重茬栽培時必須增施有機肥,結合秋翻地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播種時以磷、鉀肥為主,每畝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8千克。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兩次,同時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細菌和解鉀細菌等菌類及適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專用微生物制劑,防治病害效果顯著。
品種關。加強檢疫,嚴禁從病區引種。選用抗病高產品種并及時更換品種。花生剝殼前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天。結合剝殼選擇粒大飽滿、皮色鮮亮、飽果率高、整齊度好、網紋清晰、大小適中、外形美觀、發芽勢、發芽率高的一級種。
管理關。出苗后如有缺苗斷條現象要催芽補種,齊苗后進行清棵蹲苗,用手將幼苗根際的浮土扒出,使兩片子葉外露。青稞后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窩。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宜淺,防止莖部埋土過多,影響側枝發育,只要疏松表土,把雜草除凈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損傷果針,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即掌握“淺、深、淺”的原則,開花后15天培土以3厘米為宜,不要過厚。加強病蟲害的防治,發現病害及早防治。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