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的土質
根據對土體處理的方式,可將人工土質改良方法概括為 4類:
①機械致密。對土體施加一定的靜力或動力,增加土的密實程度,從而降低其可壓縮性和提高其抗破壞性。機械致密的方法和工具有多種,分為靜力法和動力法。前者(預壓和碾壓)主要適用于粘性土,而后者(振沖、爆炸、壓密樁等)一般只對無粘性土有效。但屬于沖擊壓密的夯實法對淺層粘性土的增密是有效的方法,而在碾壓機上附加振動器,則同時具有靜壓和振動兩種作用,對無粘性土的壓密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②排水。將高含水率土中的水排出以改善粘性土的稠度狀態,從而降低其可壓縮性和提高其強度;或者排出飽和無粘性土中的水以提高其強度或使其在松動作用下不致發生液化。一般采用排水溝、井、廊道或礦井等構筑物使土中的水滲出后集中排除。對于粘土,也可利用電滲原理加快其排水過程。
③摻加材料。將某些材料加進土中,使其成為土的一種成分,以降低土的透水性和提高其力學性能。按照摻加方式,這種方法可分為摻合和灌注兩類。摻合法是將一定數量的固體物質(常用的有石灰、水泥、瀝青等)拌入土中。根據需要摻入一定粒徑的土料使其在干、濕季節都能保持相對最佳性能,稱之為最優級配的土。由于摻合方法只能處理淺部土體,因而多用于改善粘性土或砂土組成的路面或路基。灌注是通過鉆孔在一定的壓力下將某些物質(如粘土、水泥、瀝青、水玻璃等)的漿液灌入土中,漿液凝固后便起充填孔隙和膠結顆粒的作用。這種方法對于降低土的透水性效果良好;土力學性能的提高程度,隨材料的不同而異。此法用于處理較深部的無粘性土體。
④凍結。降低土的溫度,使孔隙中的水凍結,借以提高土的強度和降低透水性。在建筑物基坑開挖和隧道施工中,此方法對于防止流沙或地下水流入施工場所甚為有效。
各種土質改良方法的效果,適用范圍以及成本和技術條件等方面各不相同,應根據工程建設的要求,土的類型,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對灌注法、凍結法尤其重要),以及技術可能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選擇。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