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良鹽漬化的土壤?
1、水利工程改良,合理灌溉降低突然水分蒸發。
2、通過土壤耕作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施用農家肥和植物殘體等改良土壤的方法在生產實踐中已經廣泛應用。
3、深翻和輪作。深翻使表層與深層土壤充分混合,可以有效預防或緩解土壤的次生鹽漬化進程,輪作對恢復地力、減輕植物生理性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顯著的作用
4、施用微生物菌肥,可通過生物改良方式改善土壤。目前生物改良是行之有效,環保、經濟的理想方法。
①微生物菌肥不僅改善土壤的理化結構,而且增加土壤團聚體,土壤的滲透性增強。
②通過施入微生物菌肥,改善了土壤中的環境特征,土壤結構和堅實度提高,有利于減少土壤表面水分蒸發,從而鹽分離子在表面聚集減少,含鹽量降低。
③微生物菌肥通過大量繁殖,促進了土壤中有機質的釋放,有機質的增加不僅改善土壤的理化結構,而且增加土壤團聚粒,改善土壤肥沃度。
④微生物菌肥可以活化土壤,減少養分固定或流失,利于土壤里面沉積的營養離子,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板結的同時,節省化肥.
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污染物質的性質及其來源不同,治理起來的難易程度就有差異。有些污染維持時間較短,如可降解有機物的污染,而有些污染維持時間較長,危害很大,如很難降解的農藥“六六六”的污染,在土壤中可存留幾十年。有些污染比較好治理,有些則非常難治理,一般天然物質污染比較好治理,而人工合成物質的污染很難治理,重金屬污染也很難治理。所以必須根據污染物的性質和來源等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治理。
1、化學方法。通過施用石灰、磷酸鹽、氧化鐵等物質,調節土壤pH值,使重金屬轉化為難溶的形態,降低在土壤溶液中的濃度,從而減輕土壤重金屬對作物的毒害。改良土壤質地,增施有機肥料,增加土壤膠體對重金屬離子和農藥的吸附能力,也起一定的作用。但這種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生物防治。有些植物如向日葵對重金屬具有很強的吸收和富集能力,連續種植幾年可明顯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向土壤施入有機物質,提高微生物活性,或向土壤接種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加快有害物質的分解。
3、物理防治。對污染嚴重的土壤,可以采用換土、客土、翻土深埋等方法,稀釋污染物。
由于污染情況一般比較復雜,用某一種方法很難徹底地解決問題,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法,綜合治理,全面規劃,使污染的土壤得到合理的利用。
種植制度的標準
對耕作制度進行評價的標準:①充分利用水土光熱等自然資源,提高光能利用率。②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同時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壤的肥力不斷提高。③經濟效益高,實現農作物大面積的高產、穩產,做到低投入、高產出。④作物布局合理,促進農田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作物種植的結構、配置、熟制與種植方式的總體。作物的結構、熟制和配置泛稱作物布局,是種植制度的基礎,它決定作物種植的種類、比例、一個地區或田間內的安排、一年中種植的次數和先后順序。種植方式包括輪作、連作、間作、套作、混作和單作等。種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主體。一個合理的種植制度應該有利于土地、勞力等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取得當地當時條件下農作物生產的最佳社會經濟效益,有利于協調種植業內部各種作物,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與飼料作物之間、自給性作物與商品性作物之間、夏收作物與秋收作物之間、用地作物與養地作物之間等的關系,促進種植業以及畜牧業、林業、漁業、農村工副業等的全面發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