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地長期連作種植,酸化、鹽化、病菌問題嚴重,如何改良土壤?
這是典型的土壤連作障礙,我們把因長期連作種植引起的土壤酸化、鹽化、病菌問題嚴重、作物生長與發育不良、品質與產量下降等的一系列問題叫做土壤連作障礙,可以說土壤連作障礙是農民朋友遇到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因為連作障礙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農民朋友的活力空間,而且也增加了投資的成本與風險。那么如何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呢?要解決土壤連作障礙,首先的搞明白為什么會引起土壤連作障礙,然后才能“對癥”解決問題。
引起土壤連作障礙的原因1、土壤中的養分失衡
由于同一種作物連續種植,會對某幾種養分處在一直獲取的狀態,在采收后就會帶走大量相似的養分,再加上施肥不合理,勢必會導致某幾種養分的流失,導致土壤養分不均衡,作物也會出現缺素癥狀。
2、土壤中的鹽分累積過度
為了加速作物的生長速度和追求高產,許多農民朋友喜歡超量施肥,導致土壤中營養元素和鹽基累積的越來越多。遇到高溫環境,土壤中的鹽分就會析出在土壤的表層蓄積,從而引起連作障礙。
3、作物的自毒或相克
在作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作物會通過揮發、淋溶、根部分泌有毒物質,這些物質由于連作長期積累,就會對作物的種子發芽、根部的生長以及開花結果等形成抑制作用。
4、土壤的物理性能遭到破壞
由于連作,而又缺少有機質的補充,致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族群減少,土壤的團粒結構也遭到破壞導致發生土壤連作問題的發生。
5、土壤中病菌及蟲害增加
連作為病菌及一些線蟲提供了理想的寄主和繁殖場所,造成土壤中的病菌和線蟲數量增加。
由于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使得土壤中的生物種群數量下降,對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數量減少。
其實,從這一系列的引起連作障礙的因素我們可以看出,連作障礙的根源是我們使用的土地不在健康。那么該如何解決呢?
解決土壤連作障礙的措施許多農民朋友莊稼長的不好就施肥,甚至是成倍的增加施肥量,這樣不但從根本上無法解決問題,而且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在了解了引起連作障礙的原因后,我們就可以對癥提出解決措施。
1、進行土壤的直接改良
直接改良法主要包含淋洗、換土和高溫消毒三個措施。
淋洗:通過灌溉或者雨淋,將土壤中多余的鹽分溶解后通過滲透作用排到土壤的耕作層以下或者直接排出農田。
換土:通過用客土覆蓋當前的耕作層或者通過深耕將鹽分高的表土翻入下層土壤,降低表土層的鹽度。
高溫消毒:通過實踐表明,通過高溫消毒的方法可以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所以高溫消毒也使土壤改良的一個方法。
2、間接的土壤改良方法
通過科學合理的施肥,在施氮磷鉀肥料的同時,更應該重視有機肥和生物菌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補充。通過增施有機肥和菌肥來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種群,在給作物增產的同時,也減少的病害的入侵。
3、添加土壤改良劑
通過添加土壤改良劑如活性炭、腐殖酸等,吸附土壤中多余的鹽分,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性質,從而達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雖然對我們而言,只要存在連作,土壤連作障礙就無法避免,但是可以通過以上一些措施來改良土壤,通過科學施肥、輪作等一些良好的土壤管理措施,就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土壤連作障礙所帶來的不良后果。
好的,針對這個問題,我來嘗試回答。
當前,莊稼地衣期連作種植,其土壤出現酸化、鹽化、病菌、病害增多,土壤質地變差,營養不均衡,農產品產量降低等問題頻發,這并不是個別現象。
造成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多年連作。二是偏施化肥。三是農家肥施用少。以上三種因素多年度綜合作用,造成土壤養分缺乏、平衡性被破壞,土壤質地、PH變化、鹽堿化,土壤板結、硬化,不利作物生長。
針對于以上狀況,宜主要通過農業技術解決,而有能化學改土,否則,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一、建立四年以上輪作體系
多年連作,易造成土壤中缺素單一,肥料種類不均衡,破壞土壤中養分含量,從而破壞了土壤微生物活力和菌群,土壤逐漸板結、硬化。再加上連作致使根系分泌毒素增多,病蟲菌源數量增多等因素,作物生長狀況被嚴重破壞。
針對以上問題,應該采用水旱輪作,四年以上旱田輪作體系,例如,老菜園采用菜、薯、糧、豆、雜(雜糧小品種)連作,將有效改善農田生態狀況,使病、蟲、草找不到原發寄主和得不到適宜環境,而顯著減少,四年以后,大部分得到去除。同時,由于連作而造成的土壤殘茬根系減少狀況也會得到有效補充,以上不利狀況被有效改善。
可見,雖然輪作可能暫時影響作物種植的收益,但從宏觀上,這是防治土壤不良狀況最直接最有益的方式。
二、深翻、深松
深翻深耕能有效防治病蟲草害的有效發生,減少了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的應用投入,一舉多得。
三、多施用有機肥和菌肥
有機肥和菌肥的應用,對創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熱容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農產品品質和產量是得到驗證的,特別對于提高土壤的緩沖性能,平衡土壤養分水平等作用極其明顯。
總之,改善土壤性狀與養分水平,要從長遠出發,以改善性能、綜合應用,創造生態為重點,不能頭疼醫頭那樣治標不治本。
歡迎關注菜刀砍螞蟻,謝謝您的閱讀。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