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地能施硫酸鎂肥料嗎?
如果鹽堿厲害可以用,如果不厲害最好不用。
硫酸鎂屬于酸根離子肥料,用多了會導致土壤偏酸。使用一定要根據情況使用,有的植物喜歡偏堿性土壤就不要用。最好是測土后咨詢技術員。
硫酸鎂在農業中被用于一種肥料,因為鎂是葉綠素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農業和園藝,硫酸鎂是用來改良缺鎂的土壤(鎂是一個葉綠素分子的基本要素),最常見的用于盆栽植物,或含鎂作物,如馬鈴薯,玫瑰,西紅柿,辣椒和大麻。施用硫酸鎂的優勢超過其他硫酸鎂鎂土壤改良劑(如白云質石灰)是它的高溶解性。
土地泛堿怎么治理?
目前還沒有安全解決土鹽堿化的特殊方法,只有幾種方法可以抑制和減少泛堿的現象。一種是淡化排水法。就是在土地上澆水,將表面的這些水排出,起到淡化堿性物質的作用,但這種方法比較煩瑣,而且在操作時要少澆水但次數要多,才能逐步起到作用。一種方法是隔離法。就是利用含有部分化學成分的土壤改良劑,噴灑在農田里,起到隔離作用,減少泛堿現象的發生。第三是農業措施。在苗期少澆水或者不澆水,減少土地的堿化現象。但這些方法只能作一時之用,不可能徹底恢復堿化了的土地。有足夠資金的話,通過土壤改良和窩土工程才可以將泛堿現象加以控制。
鹽堿地用什么肥好
鹽堿地應該首先使用酸性土壤調理劑。腐植酸就是最適于改良鹽堿地的材料。腐植酸就應該直接撒在地里,起到降低pH的作用。為降低成本,最好直接施用游離腐植酸較高(含量至少50%)的風化煤粉或褐煤粉、泥炭粉;也可以施用腐植酸銨(用氨水或碳酸氫銨處理(氨化)過的風化煤)。根據土壤的鹽堿含量,可以每畝施用200~2000kg,連續3年以上,土壤質量會得到根本改良。
次生鹽績化和土地鹽堿化
次生鹽漬化又稱“次生鹽堿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主要發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地下水位較高、地下徑流不暢、地下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鹽的沖積平原,如我國的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為不合理措施的影響,使地下水抬升,在當地蒸發量大于降水量的條件下,使土壤表層鹽分增加,引起土壤鹽化。防治的關鍵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應健全灌排系統,采取合理灌溉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鹽
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堿化。我國鹽漬土或稱鹽堿土的分布范圍廣、面積大、類型多,總面積約1億hm2。主要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鹽堿土的可溶性鹽主要包括鈉、鉀、鈣、鎂等的硫酸鹽、氯化物、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一般為中性鹽,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為堿性鹽。
實踐證明,改良鹽漬土是一項復雜、難度大、需時間長的工作,應視各國、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統,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臨界深度以下。前蘇聯科學院v.AKovda等專家認為,可能引起土壤鹽漬化的礦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為2.5~3m。
(2)建立現代化排水系統: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溝、暗管的形式進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鹽份;②垂直(豎井)排水,豎井排水價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質好、控制調節性地下水位靈活、維修工作少,同時又可以和灌溉相結合,豎直設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為最好。
(3)化學改良。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在鹽漬土上,特別在堿土上施化學改良劑,如:石膏、硫酸、礦渣(磷石膏),因土地類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時間長短取決于當地的經驗和資金的狀況。施用改良劑后需用大量水沖洗,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應用困難,而且成本高。但是,用這種方法能使土壤積水從379天降到145天,滲水從292mm升到605mm。化學改良盡管成本高,但是從經濟效益看是有益的。
(4)種植水稻對堿土的改良較有效。匈牙利、羅馬尼亞、前蘇聯、泰國、中國都在大面積鹽土上種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產效果。匈牙利專家通過對中歐及東歐地區盆遺土的研究提出灌溉沖洗、施用化學改良劑和種稻改良三結合的綜合改良措施,這一措施為當前改良鹽漬化的重點措施。但這一措施要求水平徘水暢通。
(5)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與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層,從而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減少鹽份隨毛管水蒸發向表土累積,使作物產量明顯增加。伊拉克土壤學家研究將瀝青混入表層5cm土層中,然后沖洗,可提高土溫1.3—2.3℃,從而提高鹽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
(6)利用咸水灌溉。咸水灌溉雖然能增加土壤中鹽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濕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濃度。美國、突尼斯、意大利、中亞、阿拉伯和北非分別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還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國和前蘇聯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7)種植耐鹽堿的樹種特別是能固氮的耐鹽樹種和草木(綠肥)植物,既可以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防止土壤表面積鹽,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鹽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增加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從而徹底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