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結構的改良和修復可采取哪些措施
土壤結構的改良和修復主要有四種措施可2113以采取:
一,合理使用化學肥料;
二,加大有機肥投入量;
最合理的方式是近距離的工廠化堆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秸稈還田和當地有機肥資源(如禽畜糞便、各種農業廢5261棄物下腳料等等),進行工廠化腐熟處理,盡可能的降低成本,加大有機肥的投入,連年4102使用對土壤肥力的恢復起到關鍵的作用。
三,補充有益菌(微生物菌劑);
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1653壤有機和無機養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降解重金屬殘留,抑制土傳病害的發生,微生物的代謝物中含有多種天然版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質可促進植物
健康生長。權
四,適當使用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對于土壤的主要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保水保肥,緩解土壤酸化、鹽堿化等方面的作用。
改良土壤的植叼物有哪些
種植大量的飼草可明顯改良土壤,以地被性生長茂盛的草本植物為宜,多為豆科植物。
1、 紫花苜蓿,學名Medicago Satiya L.英名Alfalfa或Lucerne,又名紫苜蓿、苜蓿、苜蓿草。為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2、 沙打旺,學名 Astraglus hungheensis H. C. Fu. Et Y. H. Lin. SP 又名麻豆秧、沙大王、斜莖黃耆、直立黃耆。主根粗壯,側根發達,并有大量根瘤。莖高1.5—2米,叢生。
3、白花草木樨,學名Melilotus albus Desr. 又名白香草木樨、白甜車軸草。是草木樨屬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株高1—3米,多分枝,含香素,全株具有香味,三出復葉,有鋸齒。花小,白色,為細長而稀疏的總狀花序
4、 檸條,學名小葉錦雞兒(Caragana microphylla Lam.),別名檸條、連針。為落葉灌木,葉簇生或互生,偶數羽狀復葉。其株高在150—300厘米以上,樹皮金黃色。
另外還有三葉草、紅豆草、紫云英等屬植物也可明顯改良土壤。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