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種植前需要對土壤做哪些處理?
苗木在種植前,如果是已種過其他作物的地塊,提前半個月噴施除草劑,如草甘膦、百草枯,等草枯黃了再翻地,深翻25至30公分,這樣可減少以后苗木小苗中雜草的數量,摟平耙細,有農家肥最好施一些,如雞糞、牛糞。要根據所種苗木所喜的土壤選擇相應地塊,比如黃土、沙土、半沙土,有的土質可進行簡單的改良,酸性重的可撒一些。其他的清除枯草,前茬作物根莖,就不多說了。其次把土塊耙細后,做成1米到1米5的隴基,這樣有利于排澇,小溝還可做為經營者以后除草、施肥、噴農藥的道路,不至于踩壞小苗。當然,這說的是最簡單的,如嚴格按科學種植,什么土壤改良、肥力測試、滅菌啦!復雜多了。
獼猴桃樹栽植后,如何進行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最重要的就是多施有機肥,有機肥施入土壤,可以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土壤最理想的狀態便是存在團粒結構。儲水保肥性能都不錯,可以在移栽果樹前,每畝撒施800-2000斤商品有機肥,或自家堆的有機肥,量要大一點。深翻覆土,最好20公分以下,利于根系延伸與吸收養分。移栽前也可以培肥土壤,種一些綠植等等,最后還田,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何做好苗圃的建設與整地施肥?
首先苗圃地的選擇應從當地的具體情況出發,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確定苗圃地時,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地址。地址應設在交通便利、需用苗木地區的中心。這樣可以減少苗木運輸費用和運輸途中苗木水分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培育出的苗木對當地環境條件適應性強,植成活率高,生長發育好。
2.地勢。應選在背風向陽、日照良好地塊。平地應選在地下水位應在1~1.5米以下,并且一年中水位升降變化不大的地塊。地下水位過高的低地,要做好排水工作。否則不宜做苗圃地。低洼的盆地不但易匯集冷空氣形成霜眼,而且排水困難,易受澇害,更不宜選作綠化工程苗圃地。
3.土壤。綠化工程苗圃的土壤,要以肥沃的砂質壤土和輕粘壤土為宜。在這樣的土壤里培育榛子苗,不但因其理化性狀良好,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有利于種子發芽、幼苗生長,而且起苗省工、傷根少。如若要在重黏土、砂土和鹽堿土上規劃苗圃地,可分別摻砂、摻土和修臺田,并大量施用有機肥料等土壤改良措施后,方可利用。
4.灌溉條件。在選擇綠化工程苗圃地時,灌溉條件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綠化工程幼苗生長期間根系淺,耐旱力差,對土壤水分要求更為突出。不但要求要保證水分的及時供應,而且要用無污染的優質水分,才能使綠化工程苗木正常生長。在易發生春旱的地方,依據土地面積準備水源,即挖井或修筑塘壩等貯水,以供無雨時灌溉,在雨多的地方要注意排澇。
苗圃地選好后,根據育苗的性質、任務,培育苗木的種類、品種,結合當地的氣候、地形、土壤等情況進行全面規劃:母本園。母夲園的主要仼務是提供良種繁殖材料,如自根榛苗繁殖材料和優良品種接穗等。母本樹應和品種區域化等要求一致。為了保證種苗的純度和長勢,防止撿疫性病蟲害的傳播,應建立各級專業苗圃的母本園(含采穗母本園)。
繁殖區。此區規劃以耕作和管理方便為依據。結合地形采用長方形劃區,長度不短于100米,寬度可為長度的13~1/2,也可以面積為單位進行劃區。根據所栽培苗木種類的不同,將其區劃的地塊,安排為自根苗培育區、實生苗培育區和嫁接苗培育區。繁殖區還應安排輪作區,2~5年輪作不同種類苗木或其他作物,同時進行深翻改良土壤,刨除苗木殘根進行土壤消毒等。
結合區。劃要求設置道路。主干路以苗圃為中心與外部主要道路相通。大型苗圃的干路寬度為6米左右。支路可結合大區劃進行設置,一般路寬3米。大區內可根
(一)苗圃用地的選擇
1、交通便利
選擇離道路較近,容易進出車輛的地方,以方便日后苗木出圃運輸。
2、苗圃周邊要有足夠的勞動力可供使用。同時要有水有電。
3、最好能夠和一些農業院校有技術上的合作,以提升苗木管理水平。
4、遠離污染源,否則容易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
5、選擇排灌方便,地勢較高、平坦開闊地帶最好。不宜選擇低洼地、風口、峽谷等、以防苗木容易遭受凍害、風害、日灼的危害。
6、應選擇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不宜過高的地方。一般砂土地下水位在1—1.5m,砂壤土2.5m左右,黏性土壤4m左右。
7、在選擇苗圃地時,盡量選在砂壤土和輕粘質壤土上。過分粘重的土壤透氣不良,排水不良,對根系生長不利。而過于砂質土壤,則保水性差、夏季晝夜溫差大,容易造成灼傷苗木。另外帶球移栽時起球困難,不利于起球和栽后成活。
(二)園林苗圃的建立
園林苗圃的建立主要是對一些基礎建設的進行,如房屋、園內道路、水利設施、電路、庫房等。
1、水電引入。水電是建立苗圃的第一工作項,要做到最先的引入。
2、園路的鋪設。為了后期所有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根據規劃,將道路進行鋪設,以利后期的運苗、進駐機械、管理操作等。
3、灌水系統與排水系統的建設。對苗圃內的各項灌排水系統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計、鋪設、試驗。要本著節約用水,能灌能排的原則進行水力設施建設。
4、整地
將苗圃內按照設計栽植的苗木種類,對土地進行整地。整地要做到平整、無大的坷垃。對于土壤粘重或砂土地、鹽堿地、有垃圾的土壤,要進行改良。
(三)苗圃整地、輪作與施肥
1、整地
能促進土壤熟化,利于恢復和創造土壤團粒結構,和苗木的生長。此外還可以通過整地減少雜草的生長和降低蟲害的發生。
1.1整地一般主要是進行淺耕、犁地、耙地、鎮壓和中耕等。淺耕主要是為了減少水分蒸發,消滅雜草和防治病蟲害,提高土壤的質量。犁地,目的主要作用是活化土壤,熟化土壤、疏松土壤、給苗木創造更好的根系環境,改善土壤透氣性等。
1.2耙地的目的主要是平整土地、耙除雜草、混拌肥料、鎮壓土壤、蓄水保水、使土壤細碎,更利苗木生長。
1.3鎮壓,一般在耙地后進行。目的是進一步將土壤壓碎,特別是草坪培育時,常采用鎮壓措施。
1.4中耕。一般是在苗木生長過程中,進行松土的一項措施。可改善土壤通透性,減少水分散失、清除雜草,利于苗木生長。
2、輪作
輪作是在同一塊育苗地上亂換著種植不同的苗木或其他植物,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種植,稱為輪作,也叫換茬。輪作有助于提高苗木質量。還可以改良土壤,減少病菌的滋生。苗圃地輪作,通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輪作模式。
2.1不同樹種之間的輪作。針葉類樹種可以相互輪作,甚至連作。但有些樹種不宜連作,但可以輪作,如楊樹、柳樹、榆樹、京桃等。而松樹和梨樹、蘋果、寶白羊、刺槐等不宜輪作。
2.2苗木與農作物的輪作。通常是與豆類植物進行輪作,利用豆類植物具有固氮的作用,有利于苗木生長。但樟子松、云杉、落葉松等部分針葉類樹木不宜與豆類作物進行輪作,易引發鐮刀菌的危害。
2.3苗木與綠肥植物的輪作。如苜蓿草、田箐等。
3、施肥
3.1苗木常用的肥料及其性質
肥料的種類很多,苗木使用的肥料有多種多樣,這些肥料的性質與肥效也各不相同,但總體可概括成三大類,分別是有機肥、無機肥、生物肥。
有機肥具有改良土壤,營養成分全,肥效長;無機肥料則肥效快,營養成分單一、持效期短;生物肥則是通過從土壤中選育出的有益活菌,經培育而成的有益活菌。
3.2施肥的方法
苗木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對養分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別,根據苗木的生長規律,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應有目的的進行施肥。且采取不同方法的進行施肥,以免對苗木造成傷害。通常采用的施肥方法有基肥、種肥、追肥、根外追肥。基肥以有機肥和遲效肥為主;種肥以速效肥為主,但不能傷害種子,要有一定的距離;追肥以速效肥為主,施肥要澆水,避免肥害;根外追肥,通常是選用速效肥,通過頁面噴施,對肥料要求精細,易吸收,用量少。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