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補充土壤有機質?
給土壤增加有機質就一定可以促進土壤健康嗎?未必是這樣
因為如果土壤中有害菌群多,而且土壤酸性大,增加有機質,反而給有害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培養基,反而會導致土壤中有害菌增多,增加了果樹生長的負擔。
那么應該怎么樣給土壤補充有機質呢?
正確給土壤補充有機質,其實還要考慮土壤的基礎情況,大多的嗜酸性菌群都是有害菌,個別有害菌是嗜堿性,如果土壤本身酸性太大,在長期沒有調理情況下有害菌占主位,競爭有益菌生存環境,最好是給土壤先調理下酸性,破壞這些有害菌的生存環境,降低他們的生存幾率吧,另外還要及時增加有害菌的菌種,再來增加這個有機質培養基培植有益菌的生長繁殖,這個有機質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國外在土壤調理已經開展微生物的群落技術,而不是單一的菌種技術,土壤健康需要多種微生物代謝作用,因此補充多種有益菌種,再增加有機質培養基物質,幫助菌群菌落快速繁殖生長,才是可行之道。
當下農業,為了追求所謂的產量,由于多年的化肥以及農藥的濫施濫用,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所以當務之急第一歩就是要改善土壤,要建立優良的有機溫床,必須包括良好的通氣性、保水性及豐富的有機質,以繁殖土壤有益微生物來提供有機作物所需各種生長因子及保護作物的各種生物防治因子。
為了更好的改善土壤環境和條件,就需要施用大量的有機肥和有機物質。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有機肥和有機物質都能夠啟到作用,我們一定要學會科學合理的辦法對土壤進行補充和改良。
當下土壤普遍板結,有效土層深度不足,需要添加大量的粗纖維。較易取得的粗纖維有稻殼、粗糠粉、稻桿(切碎)、甘蔗渣、鋸屑、蔗葉、菇渣、秸稈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運費及人工而已,非常經濟,視泥土黏度而調整施入量。
有機肥:最好使用發酵過的半熟肥,最經濟有效的糞肥是雞糞,豬糞其次,而牛糞則因肥分過低、粗纖維多,應當做前項粗纖維使用。餅肥,但價錢稍貴些,最經濟實惠的有米糠(高磷)、篦麻粕(高氮)等,高價的有大豆粉(高氮)、魚粉(高氮、磷)、骨粉(高磷)等,至于高鉀肥則最合算的是煙草粕、草木灰等,視土壤含肥量、作物需肥量及計劃配合之化肥量而異。
.補充綜合微生物菌:活酵菌肥提供大量而完整的微生物體以及豐富而多樣化的有機肥分。它兼任營養及菌種提供的角色。是基肥成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施用量少,效果佳。
土壤改良劑:如利用鈣鎂磷肥來調整土壤pH或添加沸石、炭化的谷殼、黃腐酸鉀、草炭土等等,水稻種植上添加有機硅肥等等。
總而言之有機物質對土壤改良啟著關鍵的作用,但是我們一定要合理規范的使用。不能造成浪費,更不能對土壤造成二次傷害。
能把種十幾年的土壤變有機土嗎?
在以前‘我們總是在說十億人民八億農民‘說的是我們是農業國家。都在土地上討生存,隨著時代進步,科學發展,需求增大,在土地上投入年年倍增,有以下幾點。
第一:化肥大量使用,傳統觀念是: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可現在是化肥真的當不了家。
建議:莊稼生長需要化肥但是要科學合理使用,夠莊稼生長期用最好。
第二:不規范管理。
建議:是時時輪作,秋整地,節桿還田。
第三:農藥大量使用。
建議:是合理科學使用低毒藥效穩定正規生產農藥,盡量不要使用國家禁止長效高毒產品。
第四:治理土壤。
建議:改良土壤,調理土地。
通過各個環節上心,用心去實施,土地會慢慢恢復地力,產出更多更好的糧食,使我們都能吃到安全綠色有機食品。
謝謝邀請
有機土壤基質的特點是肥效高、效果好、增產增收。在腐熟過程中溫度可達到75℃的高溫,可最大限度地殺死蟲卵、病菌和雜草種子;施入土壤后有機腐熟物作為有益微生物的載體,能迅速激活土壤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根細分泌生長素和抗菌素,有效抑制有害菌繁殖,提高作物免疫力,減輕病蟲害;能夠活化土壤,提高土壤團粒結構,調節土壤PH值,加快有機物質的分解,增強固氮、解磷、解鉀功效,促進土壤還原,釋放礦物營養,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有機土生成條件:
有機土是在地面積水或長期土壤水分飽和,生長水生植物的條件下,以泥炭化成土過程為主,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相當于土壤發生分類中的有機水成土。
通常有機土所在地形相對低洼、地表積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凍土層的高寒灘地,坡麓,河流寬谷低階地,山麓潛水滲溢地段,湖濱平地,古冰磧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積水,多數地區為高寒沼澤化草甸,生長耐寒濕,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濕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茂密,覆蓋度80%~95%以上。在長期積水和滯水的情況下,土壤處于嫌氣狀態,有機質分解十分緩慢,從而使有機層的積累超過有機質的分解,即形成了有機土。具體包括泥炭積累過程和潛育化過程。
普通土壤與有機土轉變:
相關報道:2006年的時候,日本有三家公司一起到中國山東的萊陽(煙臺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租了1500畝農耕地,一次性租20年~。可是一轉眼5年過去了,這片耕地卻變成了真正的荒地,早草叢生,一片荒蕪…。五年以后這片雜草叢生的土地上養了很多奶牛,而且都是放牧式的散養,就像草原上的牛兒一樣,別說還真是增添了許多生趣…。隨著牛群的增多,土地上的天然雜草越來越少,但是牛兒越來越壯,牛糞也越來越多。牛糞讓土地更加天然肥沃,又滋養了無公害的農作物生長,奶牛吃了無公害的肥草,最終能擠出健康高品質的牛奶。
這就是土壤變有機土的實際案例,人為的去刻意改變也許會比原來的好很多,但自然有自身的自我調節能力,讓自然去自己調節這會讓土壤變成它原來該有的樣子。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