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土壤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有哪些
原位修復技術又可分為原位處理技術和原位控制
技術,常用的原位處理技術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等。異位修復技術可分為挖掘和異位
處理處置技術。
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不需要將土壤挖走,直接向污染土壤中投加氮、磷等營養物質和供氧,這種方法不僅操作簡單成本低,而且不破壞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土壤環境,污染物氧化安全、無二次污染,處理效果好,是一種高效、經濟和生態可承受的清潔技術。
異位微生物修復技術:在土壤污染嚴重的情況下,把污染土壤挖出進行集中生物降解,通過向土壤中投入一些填充劑,如木片、樹皮等,它們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使之疏松通氣又可保持一定的溫度,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的的微生物繁殖,處理后的土壤要運回原處。
如何改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特征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養分低,有機質低于1.5%,嚴重缺有效磷)、“粘”(土質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為紅、黃、紫色)。在這些土壤上種植作物,不易全苗,常形成僵苗和老苗,產量低品質劣。改良培肥方法是: 一、增施農家肥,培養土壤肥力 在作物種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并以農家肥為主,借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際微生物活動,敦促土壤中難溶性礦質元素變為可給態的養料,達到改善耕性和培肥地力的效果,以及提高單產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二、種植耐酸作物,邊利用邊改造 耐酸作物有綠豆、紅茹、油菜、蕎麥、紅蘭花草子和水稻,通過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層,調整酸度,適應作物良好生長。 三、實行水旱輪作,改善理化性狀 實踐證明,酸性土實行水旱輪作(2年—3年—換)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狀,又能有效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同時又利于有機質的積累,提高單位面積的整體效益。一般輪作田比沒有輪作田增加效益達20%以上。 四、適時增施石灰,定向進行改良 酸性田在整地時,頭年施石灰40公斤,第二年施20公斤,第三年施10公斤,直到變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這項方法是改良酸性土的關鍵措施。 五、改進栽培技術,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實行播后蓋膜,雨后適墑中耕,調整復種方式(如肥—稻—稻,改為油—稻—稻或麥—瓜—稻)、選用堿性肥料(如碳銨、磷礦石粉、氨水)。
土壤修復應從那些方面進行
展開全部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
主要技術原理
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在政府財政支持下 我國開展了多個類型場地的修復技術設備研發。盡管可以羅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復技術很多 但實際上 經濟實用的修復技術很少。 土壤修復技術歸納起來 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熱力學修復技術,利用熱傳導,熱毯、熱井或熱墻等,或熱輻射,無線電波加熱等實現對污染土壤的修復。
2、熱解吸修復技術,以加熱方式將受有機物污染的土壤加熱至有機物沸點以上 使吸附土壤中的有機物揮發成氣態后再分離處理。
熱解吸處理設備 (4張)
熱解吸附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污染廢棄物處理技術之一,主要處理對象為農藥污染土壤、油田含油廢棄物、罐底油泥等。其作業原理為利用污染廢棄物中有機物的熱不穩定性,通過非焚燒的間接加熱方式實現實現污染物與土壤的分離,并可將廢棄物中的固相、油相、水相、氣相絕大部分回收利用,從根本上實現無害化處理,因此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全球的油田廢棄物處理作業。[2]
3、焚燒法,將污染土壤在焚燒爐中焚燒,使高分子量的有害物質?揮發性和半揮發性,分解成低分子的煙氣 經過除塵、冷卻和凈化處理 使煙氣達到排放標準。
4、土地填埋法,將廢物作為一種泥漿 將污泥施入土壤 通過施肥、灌溉、添加石灰等方式調節土壤的營養、濕度和pH值 保持污染物在土壤上層的好氧降解。對于可以用土壤酸度計檢測土壤ph值與濕度,用土壤EC計檢測土壤EC值,查看土壤改良效果。
檢測土壤ph
5、化學淋洗,借助能促進土壤環境中污染物溶解或遷移的化學/生物化學溶劑 在重力作用下或通過水頭壓力推動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的土層中,然后再把含有污染物的溶液從土壤中抽提出來,進行分離和污水處理的技術。
6、堆肥法,利用傳統的堆肥方法,堆積污染土壤,將污染物與有機物,稻草、麥秸、碎木片和樹皮等、糞便等混合起來,依靠堆肥過程中的微生物作用來降解土壤中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
7、植物修復,運用農業技術改善土壤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化學和物理方面的限制條件,使之適于種植,并通過種植優選的植物及其根際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吸收、揮發、分離、降解污染物,恢復重建自然生態環境和植被景觀。
8、滲透反應墻,是一種原位處理技術,在淺層土壤與地下水,構筑一個具有滲透性、含有反應材料的墻體,污染水體經過墻體時其中的污染物與墻內反應材料發生物理、化學反應而被凈化除去。
9、生物修復,利用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 其中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土著菌、外來菌、基因工程菌,對污染物的代謝作用而轉化、降解污染物,主要用于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通過改變各種環境條件如,營養、氧化還原電位、共代謝基質,強化微生物降解作用以達到治理目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