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葉色發黃的原因有哪些?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葉片出現發黃的情況很常見,估計種植水稻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不及時處理的話,對產量影響還是蠻大的,引起水稻發黃的原因有很多,有時我們防不勝防,比如病蟲害、藥害、中毒、缺素等等,下面,小幫手說的這4點,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自家水稻出現發黃情況,可進行對照,然后對癥解決:
1、中毒性發黃
因中毒導致的水稻葉片發黃,其實很好判斷,從根系來看,發黑癥狀很明顯,另外有一股臭雞蛋的味道,聞起來很明顯,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進行排水曬田,目的是為了讓土壤中獲取更多的氧氣,通過氧氣來進行排毒,然后,可以追施復合肥或者是噴打葉面肥,促進水稻的返青。
2、缺氮發黃
缺氮估計是大家第一想到的問題,因為一旦葉片出現發黃,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缺元素了,的確,氮素不足,能引起水稻黃葉,判斷起來也比較容易,一般先從老葉開始發黃,逐漸的像心葉蔓延,最后發展成整株發黃,從遠處看,跟成熟了一樣,這時候,追施尿素就可以了,建議在發黃前期就開始追施,不要等到整株發黃后,就晚了。
3、除草劑藥害發黃
除草劑藥害造成的黃葉,輕則葉片一般會出現黃色斑點,然后水稻枯萎,發蔫,嚴重的直接導致整株枯死,除草劑藥害就不多說了,如果沒打除草劑之前是正常的,打了除草劑之后沒多久,開始出現上述癥狀,就是藥害導致的了,如果發現較早,盡快噴施清水,降低除草劑濃度,如果發現較晚,水稻都已枯萎,那就沒救了。
4、細菌性病害發黃
能導致水稻葉片發黃的細菌性病害有多種,比如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等,染病后,水稻的心葉會凋萎卷縮,如果是細菌性條斑病,把患病的植株折斷,會有黃色“菌膿”,如果是細菌性基腐病的話,把病株折斷,會有一股腐臭味,細菌性病害,防治起來也不難,常用藥劑有葉枯唑、農用硫酸鏈霉素、噻森銅等,一遍不行,中間隔一周左右,再來一次。
關于水稻葉片發黃的情況,小幫手就先說這4點,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或其他防治措施,如果你知道,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學習交流。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了解更多水稻種植相關內容,可關注第一時間查看哦~】
按照題主你提供的信息,你那里有好多地下泉水,這樣不排除是中毒性黃葉,因為有些地上泉水中含有硫化氫。當然,水稻葉黃葉除了這一點,還有其他原因黃葉,我就結合我家種植水稻的經歷,分享幾點經驗:
一、肥多或藥多引起稻葉黃葉。在稻田里如果施肥或施藥過量,就會造成肥害或藥害,導致水稻中毒性發黃,出現焦灼斑,嚴重時葉片斑枯萎、甚至有的全株枯死。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及時拯救,向田中立即灌深水,或向稻株噴灑清水,減輕藥害程度。
二、缺鉀或缺氮引起稻葉黃葉。如果稻葉從葉尖開始發黃,并漸漸從莖葉蔓延到心葉,最后發展到全株黃綠色,嚴重時,葉尖、葉片邊緣向內枯焦,那么就是缺氮引起的,我們就應及時追施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氮肥進行補救。如果發現稻葉新葉暗綠無光澤,下部老葉尖端發黃,并出現赤褐色斑點,有著向四周擴散的趨勢,嚴重時葉片變成赤褐色枯死,那么這種情況就是缺鉀,我們應立即排水,采用間隙灌溉,及時追施氯化鉀、草木灰等鉀肥。另外還有一種缺鋅引起稻葉黃葉,主要表現先從葉基部發黃,后出現黃紅褐色斑點,葉片變窄,應用硫酸鋅等肥料進行補救。
三、病害引起稻葉黃葉。水稻有一些病害也會引起黃葉,比如白葉枯、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等。白葉枯主要表現為葉尖或葉緣上先出黃綠色斑點,后向著葉片四周擴散,最后出現黃褐色的“菌膿”;細菌性條斑病主要表現為初期心葉枯死,葉片、葉鞘上有褐色條斑,后期,葉片頂部以上枯黃,遠望一片火紅;細菌性基腐病主要表現為心葉凋萎卷縮枯死,莖根部發黑,莖節脆硬易折。面對這些病害,我們應通過曬田,加強農藥的噴灑進行防治。
四、生理性早衰黃葉。像這種情況主要水稻的品種有關,主要表現黃葉由下向上蔓延,病葉呈橙黃色,有一定金屬光澤,成片成片發生,這是水稻根須衰退引起的,防治的話就是我們在種植水稻前期,要選用抗早衰水稻品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