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葉子偏黃是怎么回事?
謝謝邀請,水稻葉子偏黃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缺素或肥害、除草劑使用不當、病蟲危害及生理性早衰等,下面根據田間實踐情況來談談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引起水稻葉子偏黃的情況:
1、除草劑使用不當
除草劑的使用效果與藥劑質量、氣溫、水田環境等因素均有關,使用不當時多數情況下會引起水稻葉子發黃。當前早稻正值除草的時期,一般不建議使用雙草醚,但在稗草抗性嚴重時,早稻也使用雙草醚,常導致禾苗發黃,在用量過大或溫度低于15℃時,藥害會加重。除雙草醚會導致禾苗發黃外,過量使用吡嘧磺隆/芐嘧磺隆也會造成秧苗葉片發黃,稻株矮化的情況;高溫天氣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也會引起禾苗發黃。
圖:吡嘧/芐嘧磺隆藥害 攝/蔡潤國
使用雙草醚一般是會出現禾苗發黃的情況,若未引起禾苗嚴重發黃有枯葉的情況,在追施分蘗肥后能夠快速返綠。若出現除草劑藥害,則需要及時噴施碧護、蕓苔素、復硝酚鈉等生長調節劑,以促進秧苗快速恢復生長。
2、缺素或肥害
缺素:水稻種植過程會出現缺鋅、缺鎂、缺氮、缺鉀等引起發黃,一般缺鋅出現分蘗期,表現為葉基部中脈先發黃,后黃紅色或紅褐色斑;缺鎂主要表現在中下部老葉上,葉尖、葉緣變黃,葉片下垂;缺氮先是老葉發黃,莖葉和心葉也逐漸發黃至全株黃綠色,遠看綠色帶黃;缺鉀表現為株型矮小,生長慢,下部老葉先黃,葉片上可見赤褐色小斑點。
圖:水稻缺鎂 攝/蔡潤國
改善措施:根據缺素癥狀選擇相應的肥料,缺氮可追施速效氮肥尿素或碳銨等,缺鎂可追施硫酸鎂,缺鋅可用硫酸鋅,缺鉀可追施氯化鉀。建議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科學平衡施肥,基施鈣鎂磷肥、硫酸鋅,也可在分蘗期追施尿素時加用硅鋅肥,補充鈣、鎂、硅、鋅等中微量元素。
肥害: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者秸稈還田腐熟過程引起水稻葉片發黃,另外高溫天氣施用碳銨、氨水,易出現“燒葉”發黃發紅的情況,尤其是缺水的田塊。
救治措施:及時灌水洗田,減輕肥害的程度。建議碳銨做基肥施用,追肥以尿素為主,若要追碳銨應在陰天或拌細土撒施。
3、病蟲危害
病蟲危害導致導致的水稻黃葉現象較為普遍,細菌性條斑病(葉片上有黃色菌膿)和細菌性基腐病(發病后拔起稻株,稻株基部有腐臭味)均可致葉片發黃,細菌性基腐病是自下而上變黃,條斑病是黃褐色短虛狀條斑,細菌性病害多發于大風大雨天氣后!條紋葉枯病、惡苗病也會引起水稻葉片發黃,惡苗病很容易辨識,細長,比正常苗高出3/1左右,條紋葉枯病在病葉上會出現明顯的黃白斑,后變成黃色條斑,發病心葉不能展開。
圖:細菌性條斑病
防治措施:對于細菌性病害,可選用噻菌銅、噻唑鋅、春雷霉素等藥劑防治,隔一個星期左右在防治1次;對于惡苗病只能做好用咪鮮胺或氰烯菌酯浸種;條紋葉枯病是因灰飛虱引起病毒病,發病后基本無特效藥救治,可用吡蚜酮加毒氟磷拌種預防,也可在苗期和分蘗期用吡蚜酮、烯啶蟲胺等藥劑防治稻飛虱。
4、生理性早衰
一般多發生于水稻后期,因水稻根系活力下降,營養得不到有效供應而出現稻葉發黃,當然也有品種不佳的原因。生理性早衰主要表現為葉片大部分是橙黃色,發病葉片呈從上自下發展的趨勢,并且葉片沒有病斑或細菌性病害,則基本可判斷為生理性早衰。
預防措施:在水稻拔節后若出現禾苗發黃,應及時追施點尿素加氯化鉀,切忌長期灌深水,以濕潤灌溉為宜,在抽穗至齊穗灌漿期結合防治病蟲害加入磷酸二氫鉀、鐵桿大鼓粒或其他優質葉面肥。
水稻葉片發黃時,要注意診斷病因,若發生誤癥可能會延誤救治時期,如病蟲害不及時防治可能會引起較大的損失,所以農技人員或種植戶需要對以上各種病因表現有所知曉,通過精確的診斷及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保證水稻能夠豐產穩產。
云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云眾地】。
水稻葉子發黃原因:
①硫化氫中毒。
根系發黑,并有臭雞蛋氣味,白根少而細弱;基部老葉呈現黃褐色,葉尖枯黃,隨后老葉枯死,上部僅存一二片綠色新葉。
②有機酸中毒。
稻株根系萎縮,很少生發新根,植株根系表皮發生脫落,葉色顯黃,或產生萎縮現象,嚴重時下部葉片枯黃而死。凡發生中毒性發黃的稻田應立即排水曬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并結合中耕,在曬田復水時施用氮、磷、鉀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營養條件。在有機酸過多的稻田,可施用土壤改良劑,如生石灰等以中和酸性,消除有害物質,葉面可以噴施普綠植物免疫蛋白誘導劑,提高植物免疫系統抗病能力,三天見效。①缺氧發黃。
主要是從老葉片的尖端開始發黃,后逐漸由莖葉延至心葉,后發展至全株成黃綠色。嚴重時由葉尖、葉緣向內枯黃,秧苗生長緩慢,遠看秧苗一片黃色。出現這種癥狀狀應及時追施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氮肥。
②缺鉀發黃。
主要發生在大量施用氮、磷的高產稻田。初期表現為生長緩慢、株形矮小,分蘗少,葉片挺直,頂端葉片叢生狀。新葉暗綠色無光澤,下部老葉尖端首先發黃,有大小不等的赤褐色斑點,后沿葉脈向基部擴展,后整株葉片變成赤褐色,有的甚至枯死,遠看像被火燒焦一樣,這是典型的缺鉀赤枯病。出現這種癥狀要立即排水,采用間隙灌溉,及時追施鉀肥(如氯化鉀、草木灰等)。
③缺鋅發黃。
主要發生在山區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現發病高峰期。葉基部中脈先黃化,后呈黃紅色或紅褐色斑點,葉片變窄,葉脈發脆易斷,葉片老化較快,新葉長出速度慢并葉片細窄,基部和中脈失綠變褐色。可用硫酸鋅等肥料進行補救,如用0.1%的硫酸鋅進行多次葉面噴施,效果很好。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