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茶園如何能很好的越冬?
具體如下:(1)繁育抗寒性強的無性系茶樹良種,并大力推廣由于本地品種經(jīng)過多年的種植,適應性強,抗寒性強,因此應立足本地品種繁育無性系良種,從中篩選發(fā)芽早、抗逆性強的植株進行繁育和推廣。
(2)加強培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茶樹抗旱能力充分認識基肥的作用,以“早施重施”為原則,在秋末冬初結合深耕松土施人足量有機肥。 (3)選擇合適的修剪時間,掌握好留葉量輕修剪的原則是 “寧淺勿深”,減去細弱枝和秋梢嫩葉(青梗),留養(yǎng)春、夏梢(紅梗),同時配合疏花疏果。
這樣不僅留足了茶樹綠葉層,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而且可以增強樹體抵抗力,保證茶樹安全越冬。同時,可使次年春茶提早萌發(fā),提高鮮葉產(chǎn)量和名茶效益。 (4)建立防護林帶茶園建立防護林能夠降低區(qū)域內(nèi)風速,調(diào)節(jié)溫度,提高濕度,減少蒸發(fā)量,使茶園小氣候得到明顯的改善。
尤其是高山茶園,在迎風口種植防護林帶可以有效地抵御寒潮襲擊。
秋冬季,茶樹芽梢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但是根系卻恰恰相反,是全年活動的高峰期。針對這些特性,做好秋冬季茶園的修剪、耕作、施肥、封園等工作,為翌年提高鮮葉產(chǎn)量、品質(zhì)及收益打下物質(zhì)基礎。
1、修剪
修剪的目的是塑造壯、寬、密、齊的采摘面,以提高優(yōu)質(zhì)的鮮葉產(chǎn)量。修剪有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臺刈5種方式。定型修剪主要是幼齡茶園和改造茶園的幼樹修剪用:重修剪與臺刈改造主要是低產(chǎn)茶園和老茶園更新老樹時應用,特別要加強肥培管理,以盡快恢復樹勢。輕修剪與深修剪是生產(chǎn)茶園中常用的修剪。
定型修剪:
幼齡茶樹在我省一般二年內(nèi)進行3~4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在種植后離地15cm~20cm剪去主枝上段。之后每次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cm~20cm。春茶后臺刈茶園到秋季也要進行定型修剪。這為高產(chǎn)樹冠奠定良好基礎。
輕修剪
生產(chǎn)茶園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輕修剪,深度3cm~5cm??刂茦涓?0cm。90cm較好。覆蓋度>90%的茶園,每年進行茶行邊緣修剪,保持茶行間距20cm,通風透氣,以減少病蟲滋生。修剪深度越深,越遲萌發(fā),通過不同程度的修剪可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次年春茶開采期7N10天。大宗茶園修剪宜輕不宜重。。名優(yōu)綠茶茶園一般在春茶后進行輕修剪。
深修剪:
深修剪一般4。6年進行1次,以剪除雞爪枝,深度15~20cm。
重修剪、臺刈:
臺刈主要是衰老茶樹更新改造,在春茶前或后進行。離地面5~10cm處鋸掉或剪除全部枝干,重新養(yǎng)蓬。對未老先衰茶樹離地30~40cm進行重修剪。分批改造老化茶園,使低產(chǎn)變高產(chǎn)。
2、耕作技術
老百姓說“鋤頭底下三分肥”,可見耕作很重要。
深耕:
秋茶后(9月下旬到11月上旬)結合鋤草、施肥、清園進行。在茶叢邊緣垂直向下開溝,深25cm,疏松土壤。成齡茶園隔年或隔行深耕,盡量減少耕作傷根;幼齡茶園每年進行,以加快行間土壤熟化。土壤板結茶園提倡全園深翻,深耕還可與培土、客土相結合。
鋪草覆蓋:
清園后,用稻草、雜草(雜草應在其開花結籽之前割茬),全園鋪草覆蓋或茶叢根頸部覆蓋。有利提高土溫,抗旱防凍,還有利于改良土質(zhì)。
3、施用基肥
一年中基肥是最關鍵的,也是花費最多的一次施肥。氮肥占全年用量的30%~40%,磷和微量元素等可全量施。一定要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秋冬季休眠后,施用時間應適當提早,以秋(冬)茶采摘后10天內(nèi)進行為好。早生品種早施;陽坡茶園先施。早施,使根更充分的吸收營養(yǎng),使春茶肥壯。不能在冬季施用基肥,否則易傷根。
深施:基肥溝施,深度25cm以上;幼齡茶園可根據(jù)樹齡由淺漸深,一般15cm以上。高山寒冷茶區(qū)適當深施,
有利于根往深處扎,提高抗寒凍能力。
施足:基肥數(shù)量要多,肥效要全面。提倡施用有機肥、農(nóng)家肥或茶樹專用肥。一般每畝施無害化處理的農(nóng)家肥1~2t,或充分腐熟的餅肥或商品有機肥200。400kg,配施磷、鉀肥各25kg。隔年增施過鈣50~100kg、硫酸鉀復合肥15-25kg/畝。
4、病蟲害防治
秋冬季,病蟲害進入休眠,清園、封園對次年病蟲害防治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全年病蟲害防治的關鍵之一。
切實做好清園、封園工作:
茶季結束后,修剪與清園,剪去病蟲害、細弱、邊腳枝,及時將雜草、枯枝清除,并集中燒毀或深埋。清園后噴灑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茶園及周邊空隙地要均勻、全面噴灑。減少越冬蚧類、粉虱類、螨類和多種病害,減少第2年病蟲基數(shù)。一般11月底結束。
加強病蟲害
預測預報、安全用藥指導,根據(jù)產(chǎn)品不同銷區(qū)制訂相應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適時對癥用藥,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
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品種,如天王星、苦參堿、蟲螨克等農(nóng)藥,做到適時用藥和~藥兼治。杜絕使用劇毒、高殘留禁用農(nóng)藥,任何農(nóng)藥產(chǎn)品都不得超出農(nóng)藥登記批準的使用范圍。慎用水溶性高的農(nóng)藥,如啶蟲咪、三唑磷、樂果、馬拉硫磷、敵百蟲和敵敵畏及吡蟲啉等。
通過農(nóng)藝措施
調(diào)控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如不同程度修剪;
采用燈光(誘鱗翅目茶毛蟲、卷葉蛾等成蟲)、色板誘殺害蟲(20~25塊/畝,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蚜、茶黃薊馬l結合耕作進行深翻。
5、寒凍害防治技術
冬季、春初容易發(fā)生寒凍害,使老葉青枯脫落,新梢紅變,影響產(chǎn)量與品質(zhì)。根據(jù)氣象預報,提前作好預防措施。
蓬面用稻草、雜草或遮陽網(wǎng)覆蓋,待寒潮過后及時掀去。
寒潮到來時,土壤灌水或噴灌,減輕寒、凍害。
降溫到4℃之前,在空曠處熏煙堆,防霜凍。
安裝防霜凍專用風扇。
凍害茶園補救措施:待凍害天氣結束后,及時剪除凍害造成的枯死干枝。程度較輕(僅葉片受害),不修剪或酌情輕修剪;骨干枝已受到傷害,重修剪。原則上凍到哪里就剪到哪里。
6、規(guī)范與建設茶園,合理搭配品種
秋冬季、春節(jié)前后是我省新茶園開墾,種植的良好時期。要因地制宜做好新茶園道路、溝渠與等高梯層等設施的規(guī)劃與建設,為茶苗移栽做好準備。簡要歸結為以下八句話:緩路橫溝、等高梯層、深挖下肥、表土回溝,施足基肥,良種壯苗、合理密植、套種綠化。原則上選用芽葉色澤、百芽重相近的品種進行搭配。同時要加強不同品質(zhì)風格品種的搭配,以利于拼配、調(diào)節(jié)品質(zhì)。一個大型茶場宜選種6-7個品種,主導品種2-3個,約占茶園面積70%。早芽品種應占60%左右,晚生品種占10%左右,不同品種發(fā)芽期錯開,可緩和人員和機具緊張局勢。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