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冬季怎么管理?
茶園最怕冬季,因為地勢的原因,加上天氣的變化,管理起來異常的麻煩,但是如果冬季疏于管理,就會造成減產和病蟲害的發生,那在冬季如何管理茶園呢,下面就給大家說幾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提前預防和管理
1.深翻除草
冬季管理茶園,要從秋季開始,因為進入冬季再去做預防的工作,那會為時已晚的,所以冬季的預防要從秋季開始。
秋冬季深翻有利于疏松土壤,促進茶樹根系的生長發育和土壤的通透性,對恢復茶樹生機十分重要。深翻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過深易傷根系,影響茶樹正常生長。深耕時結合鏟除雜草,埋入土中。
2.深施有機肥
10-11月份是茶樹根系生長發育高峰期,因此施基肥的時間最遲不超過12月份。基肥的種類以有機肥為主,如豬牛糞、堆肥、餅肥等,配合施用少量磷肥。基肥施用量一般占全年施肥量的30%,不同生長階段的茶園施肥量有所不同。幼齡茶園一般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1500公斤,或餅肥100公斤,配施磷肥20公斤。成年茶園為每畝施用農家肥2000 -2500公斤,或餅肥200-250公斤,外加磷肥50公斤。施肥應沿行間開溝深施,也可結合深耕進行。施肥應立即覆土,防止肥料流失。對梯級茶園,肥料應施在梯級內側。
3.茶園培土
選擇一些外來清潔土,如茶園四周或基地坡地上的紅壤土、黃壤土、泥土等,培到茶樹基部,厚度達10厘米左右。一般要求粘性土茶園培入砂質的紅壤土,砂質土茶園培入粘性土,低產茶園和衰老茶園則應培入紅、黃壤心土。
二、茶樹修剪
要想茶園冬季管理起來方便,那在秋季的時候就必須開始修剪。
茶園秋冬季修剪是奪取春茶優質高產的重要技術環節,應注意因樹制宜,對于成年茶園應采取輕修剪、深修剪及邊緣修剪相結合的方法,對于幼齡茶樹則應以養為主,定型修剪,培育樹冠。這樣才能在冬季的時候更容易的去管理,茶樹才能張的更好。
1.輕修剪。對已投產茶園每年要進行一次輕修剪,目的是控制樹高和培養樹冠采摘面。一般剪去樹冠面3-5厘米,達到樹冠表面平整,使茶樹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修剪的時間要根據海拔高度確定,低山茶園在10-12月份進行,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園,可在年后2月份進行。
2.邊緣修剪。對已封行形成無行間通風道的茶園,必須進行邊緣修剪,剪除行間交叉枝條,保持茶園行間20-30厘米整齊的通風道路及操作行間。
3.深修剪。對于有較多細弱枝、雞爪枝、產量開始下降的茶園,應進行深修剪,可將超出樹冠面10-15厘米的枝條剪除,并將全部雞爪枝剪掉,以利于下年發芽粗壯整齊。
三、病蟲害防治
1.全面清園。茶樹行間的雜草及枯枝落葉均是害蟲、病蟲隱蔽的地方,及時進行清園有利于減少茶園內越冬病蟲基數。一是修剪和深耕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樹冠上的病枝病葉及蟲蛹;二是清除行間四周的枯枝落葉,然后集中燒毀,清除越冬病菌和蟲源
2.噴藥封園。茶樹越冬病蟲主要有小綠葉蟬、茶尺蠖、茶毛蟲及蚧類、蟥類等。秋茶采摘完后,對整個茶園用0.7-1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進行清園消毒。噴藥時要將茶叢上下、內外、葉片正面背面部噴到,地面雜草及枝條也要噴及,以提高防治效率。
四、茶樹防凍
1.施肥培土。茶園采摘結束后,立即進入田間管理,要及時做好施肥培土,在茶園行間多施一些牛欄糞、草渣、配施磷鉀肥等暖性肥料有利提高地溫。施肥后應及時進行培土,在茶樹基部培入厚度10厘米左右的新土,以防根系外露造成凍害。
2.茶園四周及行間清溝排漬。深度30公分以上,降低地下水位,預防因水漬造成凍害。
3.行間鋪草。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柴草、稻草、秸桿等鋪蓋茶樹行間及根部,以利提高土溫,保持一定土壤濕度。
4.蓬面覆蓋。在大寒潮來臨前,對幼齡茶園可以用柴草、雜草或薄膜等進行蓬面覆蓋,開春后及時揭去覆蓋物,以期達到防治茶樹受凍,促進茶樹春季早發芽、發壯芽,實現春茶優質高產的目的。
以上內容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和見解,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下方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