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嗎?
中國能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嗎?
實際上,中國能開墾利用的土地非常多,甚至可以說再增加十億畝耕地完全沒有問題。
第一,400毫米降水線多年來一直向西北內陸推進,最新數據顯示,最近三年(2018--2019--2020),400毫米降水線向內陸推進了四百多公里。比如內蒙地區,原來都在400毫米降水線以外,而現在及乎有一半的土地被400毫米降水線覆蓋。原來的400毫米降水線在毛烏素沙漠以南,現在不但覆蓋了整個毛烏素沙漠,而且直接越過了河套地區北部的陰山山脈,到達了中蒙邊境,而西邊的賀蘭山脈也已經被400毫米降水線覆蓋,最西邊己到到了甘肅最西邊的敦煌地區。而南部也從西藏地區的最東麓一直向西覆蓋超過了整個西藏地區的三分之一的面積。有業內專家測算,400毫米降水線向內陸的推進,給我國釋放了最少五億畝耕地,這還是比較保守的數據,而且這個數據每年都在急據擴大。前幾天新疆的南彊地區下了一場有記錄以來的大暴雨,一天的降水量超過以前兩年的降水量總合。
第二,全國可開墾利用的土地超過三億畝。單新疆地區,可利用土地就有1.5億畝,內蒙和整個東北地區的土地開墾潛力1.5億畝,而整個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及南方眾多丘陵山地區,可開墾利用土地超過兩億畝。
第三,海水稻培育成功,為人類又打開了另一座糧倉的大門。保守估計,由于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未來十年,中國利用圍灘造田最少一億畝。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水稻生產大國。
綜上所述,完全可以說,中國在守住18億畝耕地的基礎上再增加十億畝耕地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雖然有足夠的土地開發潛力,但對中國來講,土地開發的迫切性并不強。因為中國的農業發展方向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國家在2012年開始的十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就能看出端倪。由于中國的糧食生產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安全期,因此中國要做的是,增加科技投入和現代化管理,讓更少的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減少對土地大面積的依賴,為更好的保護生存環境減少阻力。實際上在黨中央的鄉村振興計劃中都有明確的體現。有人計算過,到2022年,中國十億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如果平均每畝地年產1500斤糧食,總產量就是7.5億噸糧食,比2020年的糧食產量高出8000萬噸,保住中國人的飯碗沒有任何問題。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
為什么強行在沙漠邊緣、草原植樹造林,反而使地下水越來越透支?
西方忽悠我們,我們千萬別上當。
70年的建設,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寸草不生,一毛不拔不拔的沙漠邊緣也綠化起來。當年美國人希望我們造林。我們就向全世界承諾,要多栽樹。如今看到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了。又忽悠,說種樹錯了。這些雙重標準,我們還是不屑一顧好。
防風固沙治理沙漠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非常非常的困難。幾代人付出了努力,沙區的人民也在脫貧致富。
不可否認一些沙漠地區的地下水在逐步的降低。這主要是工業農業大面積的開發所造成的。另外就是人口增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發展中的問題。在當前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村人口也在逐漸減少。這就為防風固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沙漠的地方往往都是好地方。如果治理好了,一定能成為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也是人們向往的好地方。
我不是專家,從事的又是金融業,但是我有話說。
因為工作關系,我經常去鄂爾多斯出差。鄂爾多斯因為有錢,10多年前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現在以至于沙漠都成了保護區、景點。當地人告訴我,小時候難得下雨,現在雨水可多了。
請問這雨水是哪里來的?為什么專家們不去拿鄂爾多斯的數據去驗證?《自然》又不是你爹,他說啥就是啥?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