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不良土壤進行改良?
一、增施腐熟的農家肥,每畝增施腐熟有機肥5000~10000公斤,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二、春耕、旋耕,利用春耕、旋耕,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氣性。
三、秋收后,秸稈還田,并實施深翻,增加土壤耕層深度,秸稈腐爛變成有機物質,提高土壤團粒結構。
四、種植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效菌的形成。
五、科學合理增施生物菌肥,提高土壤有效菌的生成,改善土壤結構。
六、種草。對特別脊薄的土壤進行種草,結合深翻地進行改良。
總之,對不良土壤進行改良要結合地塊的實際情況,施實有效的手段,進行改良。
如何正確改良土壤、抗病害、生根壯根、改善果實品質?
目前中國很多土地已經被污染,改良土壤任重道遠,改良土壤需要從綜合角度出發來推進:
首先要認識到什么叫好的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疏松不板結,通透性好,酸堿性適中,無過量化學肥料富集,無農藥重金屬殘留污染,土壤無土床病蟲害,水排灌方便性好等是綜合因素。
改良土壤的方法歸類幾種:
1.對土壤進行定期的深耕,改善土壤的土層結構及通透性;
2.多施優質的有機肥或者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動物糞便肥料等),少用工業化生產的雞糞及豬糞,防止重金屬殘留污染;
3.充分利用種植綠肥,地里生長的玉米桔桿打碎深翻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
4.施用微生物肥料,激活土壤富含的營養成分,包括激活富集的化學肥料;
5.合理輪作不同類的作物,比如水旱輪作倒茬,不同科目蔬菜輪作等;
6.輪休深翻,多天不種植深翻讓土壤霜凍太陽曬,殺滅病蟲害等;
7.對酸性過大地塊可以適當使用撒生石灰等改善土壤PH值合理平衡點;
8.盡量少用化肥,合理高效施肥
以上是一部分方法,最好可以做到生態種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細致的可以根據不同地塊,不同作物,不同種植方式來做適合的方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逐步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化肥、農藥成為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它們在作物產量提升方面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環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例如土壤板結、鹽堿化、重金屬超標等,都對農業生產和食品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實現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近些年來土壤調理、土壤修復成為了行業的熱門詞匯,然而如何實現土壤改良呢,改到什么程度為宜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優質土壤中的幾個指標:
1.土壤物理指標:包括土壤質地及粒徑分布、土層厚度與根系深度、土壤容重和緊實度、孔隙度及孔隙分布、土壤結構、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土壤持水特性、滲透率和導水率、土壤排水性、土壤通氣、土壤溫度、障礙層次深度、土壤侵蝕狀況、氧擴散率、土壤耕性等。? ????
2.土壤化學指標:土壤質量的化學指標包括土壤有機碳和全氮、礦化氮、磷和鉀的全量和有效量、CEC(陽離子交換量)、土壤pH
、電導率(全鹽量)、鹽基飽和度、堿化度、各種污染物存在形態和濃度等。? ???
?3.土壤生物學指標: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和植物,是評價土壤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土壤中許多生物可以改善土壤質量狀況,也有一些生物如線蟲、病原菌等會降低土壤質量。
目前農業中可以實現的土壤改良和修復方式:
1.土壤深耕,中耕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和農家肥,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為土壤內有益微生物提供養分;
3.充分利用種植綠肥,地里生長的玉米桔桿打碎深翻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
4.為土壤補充有益微生物菌群,激活土壤富含的營養成分;
5.合理輪作不同類的作物,及時補充作物帶走的礦質營養;
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是一個綜合的過程,也是個一個持續的過程,希望廣大種植戶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土壤修復改良!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