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改良土壤入手防治作物疑難病害?
如何從改良土壤入手防治作物疑難病害?
隨著現代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對農產品的要求日益提高,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受到大眾的追捧,在生產農產品通往綠色、無公害的道路上,生產者摸索出了很多方式和方法來減少農藥與化學肥料的使用,其中土壤改良就是其中之一。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基礎,是水分和養分供應的源泉。土壤深厚、通氣性良好,土壤中微生物就活躍,就能提高土壤肥力,從而有利于根系生長和吸收,對提高作物抗病性以及生產優質農產品有重要意義。
土壤改良,主要包括深翻熟化、增施有利肥以及改善理化性質。
深翻熟化
土壤深翻可以加深耕作層,為作物根系生長創造條件,因為深翻后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空隙度,土壤微生物增加,微生物活動加強可加速土壤熟化,使難溶性營養物質轉化為可溶性,提高土壤肥力。
北方地區,秋冬季翻土,可以使越冬害蟲暴露在地表或破壞越冬場所而凍死,可有效的減少越冬害蟲基數。
增施有利肥
有利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可稱之為“完全肥料”。有機肥不僅能供給作物營養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質,還能增加土壤腐殖質。
施用有機肥的特點是,分解緩慢,整個生長季可繼續發揮肥效,土壤溶液濃度沒有忽高忽低的變化,此外,可以緩各施用化肥帶來的不良反應(土壤板結、元素流失、一些元素變為不可吸收狀態)。
應用土壤結構改良劑
近年來,不少國家和地區運用土壤結構改良劑,提高土壤肥力,使沙漠變良田。土壤結構改良劑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及生物學活性,可保護耕層,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透水性,防止滲漏,調節土壤酸堿度等。
縱觀農作物病害防治,很多都有“提高生長勢,增強抗病性”這一說法,改良土壤防治病害就是,給農作物根系創造適宜的條件,從而提高了生長勢,同時也就增強了作物的抗病性,可減少病害的發生。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