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的種類有哪些? 亞洲土壤種類有哪些?
一、污染源的種類有哪些?
污染源是指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發生源,通常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裝置或人體。
按屬性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如正在活動的火山。常見大氣污染源有:向大氣排入有害物質的源地稱污染源,進入大氣的有害物質稱污染物。大氣污染 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噴發、森林著火、風吹揚塵等,它們每年向大 氣排入約5.5億噸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城鄉交通和居民生活 污染源等,它們平均總計向大氣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約每年超過6.5億噸,其 中以工業污染排放量最為主要。我國1990年工業源共排放大氣污染物約0.4億噸,按人口平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排發水平。大氣污染物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們的種類超過100多種。從污染源排 進大氣后,直接污染空氣的稱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顆粒物(飄塵、降塵、油煙等)、CO和氨氣、及含氧、 氮、氯、硫有機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質等。所謂二次污染物則是由于陽光照射污染物、 污染物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污染物與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有害物質,光化煙 霧就是一種二次污染物。人為污染源是指人類社會活動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環境保護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對象。按排放污染的種類,可分為有機污染源 、無機污染源、熱污染源、噪聲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二、亞洲土壤種類有哪些?
我國由南向北土壤分布狀況:
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
我國由東向西土壤分布狀況:
黑土——灰褐土——栗鈣土——棕鈣土——灰漠土
1.磚紅壤:
形成條件:主要分布在海南島,云南和臺灣南部,是我國熱帶雨林或季雨林地區的地帶性土壤,能發育于任何母質上。
基本特征:土層深厚,質地粘重,鹽基高度不飽和,呈強酸性。
2.赤紅壤:
形成條件:分布于南亞熱帶,是磚紅壤和紅壤的過渡性土壤。
基本特征:風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磚紅壤,顏色紅,土層深厚,質地較粘重,肥力較差,呈酸性。
3紅壤、黃壤:
形成條件: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廣闊低山丘陵地區,形成于中亞熱帶條件下,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強烈的脫硅富鐵鋁作用下形成的。除石灰巖外,其他巖石均可發育。
基本特征:粘粒多,品質差,養分貧乏,酸度高,土層厚而耕層淺。
4.黃棕壤:
形成條件: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丘陵地區,形成于熱帶生物氣候條件下,在溫度較高、雨量較多的常綠闊葉或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基本特征:含粘粒量較多的粘化層;土體內有鐵錳結核。
5.棕壤
形成條件:分布于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形成于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基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
6.暗棕壤
形成條件:分布于東北地區大興安嶺東坡、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等地形成于弱酸性淋溶過程和溫帶濕潤森林下腐殖質積累
基本特征:表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
三、土壤微生物的種類有哪些?
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極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幾億到幾十億個微生物,貧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幾百萬至幾千萬個微生物,一般說來,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另外,土壤表層或耕作層中及植物根附近微生物數量也較多。土壤中的漸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細菌數量最多,細菌占土壤微生物總量的70%~90%,而且種類多,它們多數是異養菌,少數是自養菌。放線菌的數量僅次于細菌,多存在于偏堿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鏈霉菌屬、諾卡菌屬和小單孢菌屬等。放線菌雖然數量比細菌少,但由于其菌絲體的體積比單個細菌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于細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種類型都有,但以半知菌類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層中。土壤中的藻類數量遠遠少于上述各類,主要有綠藻、硅藻等。土壤中的原生動物都是單細胞異養型的,主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上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
四、土壤污染源屬于大氣污染源的是?
土壤污染源屬于污染源是土壤污染的,不是大氣污染源。
五、污染源有哪些?
污染源有工業企業、交通運輸、農業養殖、建筑施工、垃圾等處理等多種來源。工業企業是污染源之一,因為一些工業企業可能存在排放廢水、氣體、噪聲等問題,對環境造成污染。交通運輸也是污染源之一,因為汽車尾氣中含有有害物質,對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農業養殖會因畜禽糞便的排放、農藥的使用等而產生污染。建筑施工中,有些施工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廢氣,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垃圾的堆放也是污染源之一,垃圾細菌、異味不僅會影響空氣質量,也可能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六、污染源的分類有哪些?
1、生活污水和其它耗氧廢物;
2、傳染病菌和病毒;
3、植物營養劑,主要是氮和磷;
4、有機化學合成劑,如殺蟲劑、除銹劑和合成洗滌劑;
5、來自工業、礦業和農業操作的其它礦物質和化學物質;
6、來自土地侵蝕的沉淀物;
7、放射性物質;
8、熱污染。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七、食品污染源有哪些,食品污染源有幾類?
食品污染分為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三種。
生物性污染如致病菌污染或者諾如病毒污染等,污染源是受過污染的原輔料,或者加工過程衛生清洗消毒不徹底導致的微生物極速繁殖,一般通過控制原輔料衛生以及加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衛生操作規范操作來控制;
化學性污染如農藥殘留超標、種植環境被重金屬污染等。主要污染源來自于環境,比如土壤農藥污染,水質污染重金屬超標等。一般通過改善環境來控制,生產中對原輔料進行檢測確保不超標。
物理性污染如食品中毛發或者其他異物,主要來源是原輔料和加工過程的生產環境。一般通過生產良好操作規范來控制。
八、電磁污染源有哪些?
電磁污染源是指產生電磁波干擾和有害電磁輻射的環境和條件。影響人類生活環境的電磁污染源,可分天然和人為兩大類。天然的電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現象引起的,最常見的是雷電,除了可能對電氣設備、飛機、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還會在廣大地區從幾千赫到幾百兆赫以上的極寬頻率范圍內產生嚴重的電磁干擾;火山噴發、地震和太陽黑子活動引起的磁暴等都會產生電磁干擾。天然的電磁污染對短波通信的干擾尤為嚴重。
人為的電磁污染是由電子儀器和電氣設備產生的,主要有脈沖放電、工頻交變電磁場和射頻電磁輻射。
脈沖放電:切斷大電流時產生的火花放電。由于電流強度的瞬時變化很大,產生很強的電磁干擾。它在本質上與雷電相同,只是影響區域較小。
工頻交變電磁場:大功率電機、變壓器以及輸電線等附近的電磁場。它不以電磁波形式向外輻射,只在近場區產生嚴重的電磁干擾。
射頻電磁輻射:無線電廣播、電視、射頻加熱(焊接、淬火、焙燒)設備和介質干燥(塑料熱合、木材紙張干燥)設備等產生的輻射。射頻電磁輻射頻率范圍寬(0.1MHz~3000MHz),影響區域大,對近場區工作人員有危害,是電磁污染環境的重要因素。
九、嘉定污染源有哪些?
移動尾氣排放是嘉定污染源的首位,除此之外,還有加油站的污染
十、vocs污染源有哪些?
VOCs的來源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全球尺度上,VOCs排放以自然源為主;但對于重點區域和城市來說,人為源排放量遠高于自然源,是自然源的6-18倍。
在城市里,VOCs的自然源主要是綠色植被,基本屬于不可控源;而其人為源主要包括不完全燃燒行為、溶劑使用、工業過程、油品揮發和生物作用等。
目前我國VOCs排放主要來自固定源燃燒、道路交通溶劑產品使用和工業過程。
在眾多人為源中,工業源是主要的VOCs污染來源,具有排放集中、排放強度大、濃度高、組分復雜的特點。
含VOCs的產品
室外排放源主要來自燃料燃燒和交通運輸;
室內排放源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等燃燒產物、吸煙、采暖和烹調等得煙霧,建筑和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
煙草行業:油墨、有機溶劑;
紡織品行業:鞋類制品所用的膠水等;
玩具行業:涂改液、香味玩具等;
家具裝飾材料:涂料、油漆、膠黏劑等;
汽車配件材料:膠水、油漆等;
電子電氣行業:在較高溫度下使用時會揮發出VOC、電子五金的清潔溶劑等;
其他:洗滌劑、清潔劑、衣物柔順劑、化妝品、辦公用品、壁紙及其他裝飾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