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老人說“大寒宜冷不宜晴”,大寒時節天氣暖和不好嗎?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表示天氣寒冷到極致。大寒正處于“四九”時間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
俗話說“大寒大寒,無風也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在古代,一到大寒時節,無論是皇室還是民間都忙著采冰貯冰,大寒時節可以用“冰凍三尺”來形容寒冷。
2021年11月,專家預測今年是“60年一遇”的寒冬,如今已經進入“四九”,今年的天氣明顯偏暖,根據氣象衛星顯示,未來一段時間,除了黑龍江中部和北部、吉林東南部、新疆西部、西藏西部有雪外,其它地區都以陰晴為主。進入1月份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比往年高2~3℃,今年是暖冬的概率很大。
大寒節氣的特征可以用“北風瀟瀟,寒雪飄飄”來形容,但是今年很多地方卻出現艷陽高照的現象。我國古代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很多有關大寒節氣的農諺,這些農諺蘊含著老祖宗的經驗和智慧,老人們都說“大寒宜冷不宜晴”,大寒時節天氣暖和不好嗎?我們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諺語,就知道答案。
一、大寒不下雪,大暑田開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寒時節如果不下雪,那么“大暑時節”田地就會開裂,預示著夏天會發生嚴重的干旱。
大寒時節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我國常出現大范圍的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大寒和大暑是天氣冷暖的極致,而如果大寒不下雪,老祖宗結合以往的經驗就認為夏天干旱會比較嚴重。
俗話說“春旱不算旱,夏旱減一半”,大暑時節農作物正處于生長旺盛期,此時需要大量的水分,水分不足必將影響農作物的灌漿乳熟,會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
二、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說的就是如果大寒非常冷,那么來年春天就會很暖和;反過來說就是,如果大寒節氣天氣暖和甚至熱,那么來年春天天氣就會很冷,預示著會有倒春寒發生。
農村還有句農諺叫“大寒不寒,春分不暖”,這句農諺說的是如果大寒不冷,那么來年的春分節氣就會很冷,同樣說明有“倒春寒”發生。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如果大寒節氣不冷,說明寒冷的冬天會延遲,這也意味著春天發生“倒春寒”的概率很大。
“倒春寒”是一種災害性天氣,會使處于返青期或者拔節期的小麥受到凍害,會使未出土的種子發霉腐爛,會使剛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凍死。如果果樹開花期遇到倒春寒,突然的強烈降溫會導致落花落果,果實會嚴重減產。
三、大寒多南風,明年六月早臺風“大寒多南風,明年六月早臺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大寒節氣經常刮南風,那么明年6月臺風會早早地到來,也預示著臺風會相對偏多。
南風也就是從南吹向北的風,這種風一般比較溫暖,而正常情況下大寒節氣多刮北風,多南風說明天氣異常,這是不好的征兆。臺風雖然會帶來大量的降雨,有利于作物生長,但是如果刮臺風的頻率過于密集,就會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僅會使農作物會倒伏,而且還會引起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四、該冷不冷,不成年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氣該冷的時候如果不冷,那么年景(糧食的收成)就不好。
大寒時節正處于寒冷“四九”,此時天氣寒冷有利于凍死土壤中越冬的地下害蟲,有利于來年莊稼豐收。如果寒冬臘月的天氣像6月一樣炎熱,肯定不是好現象。
這句農諺還有后半句,說的就是“該熱不熱,五谷不結”,一般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此階段雨熱同期,陽光充足可以促進植株光合作用,植株會合成更多的有機物,對于糧食作物來說,籽粒會更加飽滿。反之,如果三伏天對應的天氣比較冷涼,就會導致糧食嚴重減產。
五、大寒不寒,人馬不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寒節氣天氣很暖和,那么人和馬(這里指牲畜)都不安穩,說明糧食欠收。
上面的農諺已經說了,如果大寒節氣暖和(不寒冷),就意味著來年春天會發生倒春寒,倒春寒會使小麥減產。在古代,糧食是最重要的生活物質,糧食減產人就吃不飽,人都吃不飽了牲畜就更加沒有吃的了,可能就要宰殺牲畜來食用,所有人和牲畜都不會感到安穩。
六、大寒一夜星,谷米貴如金“一夜星”表示夜晚星星很多,說明白天是晴天,晴天就意味著大寒節氣“天氣晴朗”。因此,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大寒節氣天氣晴朗,那么來年糧食收成就不好,對應的糧價就很高。
上面農諺已經說了“該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節氣天氣暖和,根據老祖宗的經驗來說,來年的糧食的收成就會很差,物以稀為貴,糧食的價格就會很貴。
總結,農諺是老祖宗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雖然現代社會極端天氣多發,但是老祖宗留下的農諺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可以很好的指導我們進行農業生產。
今天,我們迎來了廿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大寒,再過半個月,就到立春來。
老人說大寒宜冷不宜晴,大寒時節天氣暖和不好嗎?回答是:大寒時節天氣暖和的確不好。這是為啥呢?且聽慢慢分解。
一年有四季,天氣有冷暖,這是大然的正常規律;廿四節氣是古人在長期的勞動中,根據天體運行變化以及對農業種植產生的影響,而做出的經驗總結。對農作物的種植時間,以及管理方式和收獲時節,都具有一定的研判和指導意義。
現代人利用高科技手段,能提前對天氣變化做出準確及時的預報,以便能更好及時的化解,大自然給生產生活帶來種種不利因素。我們的祖先,在過去只能依靠不斷總結和記錄,來指導和判斷農業生產,每一個節氣,也都充滿著智慧的結晶。
大寒應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如果這時天氣暖和,則預示著明年春季(可能)有兩種反常天氣出現。第一種是,春耕春播時節,容易出現大旱大氣,影響春季農作物的播種和小麥返青,人們要提前做好抗旱準備。第二種是,開春時容易遭遇倒春寒,春天播下的種子在剛剛出芽后,很容易被凍傷凍害;早期開花的果樹(櫻桃樹等),花蕾和花瓣因凍害而亡,造成減產或絕產。所以,菜農和果農,也要做好應對倒春寒的措施。
以上就是對大寒時節天氣暖和為啥不好?的淺見,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老師們指教。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