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的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達到什么要求?
(一)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人員活動區和生活垃圾存放場所,方便醫療廢物運送人員及運送工具、車輛的出入; (二)有嚴密的封閉措施,設專(兼)職人員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廢物; (三)有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滲漏和雨水沖刷; (五)易于清潔和消毒; (六)避免陽光直射; (七)設有明顯的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
醫療費物分類處理原則
展開全部
你是問醫療廢物誰分類吧,當然是醫療垃圾生產部門自己分開,國家對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化學性廢物、藥物性廢物、病理性廢物都有明確的規定。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將醫療廢物分為5類∶
1.感染性廢物是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包括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垃圾等;
2.病理性廢物是指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試驗動物尸體,包括手術中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病理切片后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
3.損傷性廢物是指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包括醫用針、解剖刀、手術刀、玻璃試管等;
4.藥物性廢物是指過期、淘汰、變質或被污染的廢棄藥品,包括廢棄的一般性藥品,,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等;
5.化學性廢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化學物品,如廢棄的化學試劑、化學消毒劑、汞血壓計、汞溫度計等
按照這個標準,各個生產單位按要求分裝,如損傷性裝入銳器盒,感染性裝入三層專用黃色垃圾袋等等
感染性廢物的處理應遵循哪些原則
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1)感染性廢物的確定
負責管理感染性廢物的人員應該清楚本單位有哪些廢物種類以及何處產生,然后按照廢物管理條例,有效地實施廢物的處理。
2)感染性廢物分流
感染性廢物不應與一般固體廢物以及危險性廢物相混合,應根據廢物產生特點予以分流。此外,感染性廢物尚須分門別類,每種類型的廢物相應的方法處理。再者在本單位處理的廢物也要與運往別處處理的廢物分開。
3)包裝和貼標簽
用來包裝廢物的容器可以保護廢物處理人員、病人、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無關人員免受感染性物質的損害和致病。選擇何種容器盛裝廢物應考慮廢物的種類、收集、轉運、儲藏以及處理方法。
(1)容器種類
塑料袋:用于不銳利、不受潮的感染性廢物,也可以襯在其他容器。高壓滅菌時,塑料袋不影響蒸氣滲透至廢物內。廢物處理、轉運、儲存時不易破裂、泄露、溢出。
其他材料:金屬、硬塑料、瓦楞紙、纖維板和玻璃等材料常用于制作盛裝廢物的容器。由這些材料制成的容器要比塑料袋堅固、持久,但也有各自的缺點。因此,選擇時要考慮廢物的類型、處理方法。有些不能透過蒸氣的容器,不適宜盛裝廢物進行高壓滅菌。
盛液體的容器:液體應該裝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內,以免在運送、處理過程中泄露、溢出。容器不宜太大。裝廢液的容器外層最好有一層包裝。
放尖銳物的容器:裝碎玻璃、刀片、針頭、注射器等廢物的容器應該更為堅固、密封、以防被穿透、刺破。容器上應有幾個通風孔,高壓滅菌中便于蒸氣進入。
(2)貼標簽和做記號
為了便于識別裝感染性廢物的容器,貼標簽和做標記是必不可少的。往往用醒目的顏色、標簽和記號表示,紅色、桔黃色或桔紅色常用來表明生物危險性。標簽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對傳染性廢物分門別類,以便明確用哪種方法處置。對于運往他處消毒處理的感染性廢物應標明廢物名稱、產生地點和聯系電話。
4)感染性廢物的處理和搬運
轉運和處理廢物的目的是未來減少人們的感染,確保廢物最終得到妥善處理,其內容包括:
(1)維持廢物容器在處理和搬運過程的完整性;
(2)消毒收集廢物貨車和重復使用的廢物容器。
擴展資料:
感染性廢棄物處置的管理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規范要求;將操作、收集、運輸、處理及處置廢棄物的危險減至最小;將實驗廢棄物對環境的有害作用減至最小;實驗室廢棄物處理,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須在實驗室內清除污染、高溫滅菌或以規定的方式包裹運至政府指定地點焚燒。
所有棄置的實驗室生物樣本、培養物和被污染的廢棄物在從實驗室取走之前,應使其達到生物學安全;從事實驗工作的所有人員,必須參加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
廢棄物處理措施:
1、嚴格遵照程序進行
實驗結束后需嚴格按照程序對危險廢棄物進行處理,所有不需要的樣本、培養物和其它生物性材料丟棄前均應高溫滅菌處理,應棄置于專門設計的、專用的和有標記的用于處置污染物的容器內。
對實驗室廢水、廢氣的處置,應嚴格按政府環保部門的要求進行達標排放。
2、充滿量不能超過設計容量
污染廢棄物容器的充滿量不能超過其設計的容量,充滿后應包裹好,由專人負責送至科研基地垃圾站指定容器集中處理。
3、動物尸體即時處理
動物尸體應及時送至專用冰柜冷凍,集中運至政府部門指定地點焚燒。
4、污染銳器集中處理
污染(感染性)銳器(針頭、手術刀、破碎玻璃等)應收集在耐扎容器內,按感染性物質消毒滅菌處理后置于專用銳器垃圾桶中處理。
5、重復使用的污染材料清洗應在高溫滅菌或消毒后進行
任何高壓滅菌后重復使用的污染(有潛在感染性)材料不應事先清洗,必要的清洗、修復須在高溫滅菌或消毒后進行。
6、廢棄物及容器不能放置在辦公區內
不允許積存和私自帶走垃圾和實驗廢棄物。普通廢棄物放置固定地點,由科研基地保潔人員統一收集到垃圾房轉運至政府許可的廢棄物處置場所進行無害化處置。
7、配備專業管理人員
實驗室管理人員應確保由經過培訓的人員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和設施處理危險廢棄物。廢棄物的處理和處置工作應由實驗室負責人監督執行,并進行工作備案、備查。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感染性廢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