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是什么意思
所謂“京津冀一體化”之說最早出現于1982年,原名“首都經濟圈”。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北京、天津為雙中心。臨近北京的區域成為“京津冀一體化”從而構建“兩核多點”格局。
目前北京大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人口、交通、就業和環保壓力嚴重,已經影響到居民生活和實際投資環境。從客觀需要看,發展周邊衛星城,疏導北京城內壓力刻不容緩。從操作可行性看,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內各主要城市間已經具備以上都市圈。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莊、邯鄲、邢臺、衡水、滄州、秦皇島、廊坊、張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80多個縣(市)。國土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9000萬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
京津冀海關一體化、稅收一體化等,作為基礎設施,公路和軌道交通的一體化,在軌道交通方面,在推動軌道交通為導向的新型城鎮的發展,其中重點就包括京津冀地區。對軌道交通站點、站場、上蓋和附近的土地,進行城市的綜合一體開發,和鐵路的交通能夠形成綜合開發新型城鎮的這個方向。
京津冀一體化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區長途及漫游通訊資費。
重點推進的9大類58項工作任務,交通一體化、大氣治理、產業合作三方面。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