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抽血化驗后的血液怎么處理?是成為醫療廢物還是其它血液制品了?
當然是醫療垃圾處理,一般都是高溫焚燒填埋,咋可能做成血液制品。
按醫療廢棄物處理
血標本屬感染性有害物質感染性有害廢物包括實驗用的動物、微生物標本;血液、尿、糞便、痰液和嘔吐物等;實驗器材、細菌培養基和細菌陽性標本等。感染性有害廢物不得隨意丟棄,應根據感染性廢物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地點,分類收集進行消毒、燒毀處理。不能處理的由所在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公司)定期處理。
一滴血就夠檢測為什么要抽一管 1、考慮抗凝比例
有些項目的檢測對樣本量的要求特別嚴格,要注意血與抗凝劑的比例,標本量過少或過多都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 。
2、一滴血真不夠
現在基本都是全自動儀器,一次可以進行很多項指標參數的檢測,每一個項目都需要血清,這可還真不是一滴血就能完成的任務。
3、復查需要
對有疑問的標本進行復查、對比,以及特殊情況下保存原始的樣本,所以每份標本都需要保證能進行至少兩次以上的實驗。如果重新抽血,既耽誤時間又影響結果,完全得不償失。
病人做完手術,從病人身上切除的東西醫院是怎么處理的?
病人做完手術,從病人身上取下來或者切除的病變組織,醫院是怎么處理的?
主要有以下三個去向:
(1)送去病理科這是最常見的去處,例如切下來的乳腺癌,直腸癌,胃癌,脂肪瘤等組織,都要送去病理化驗,病理科醫生將病變組織取材,石蠟包埋,切成一片片的,非常薄的病理切片,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癌細胞,就可以診斷癌癥。
病理科醫生,還要根據腫瘤浸潤的范圍,測量腫瘤的大小,有沒有淋巴結轉移等等,得出患者的腫瘤分期。病理分期是最準確的癌癥分期辦法,根據病理分期結果,可以將癌癥分為一二三四期,不用分期的患者,生存率不一樣,復發率不一樣,治療方法不一樣。
病理科醫生還會做一些免疫組化或者基因檢測,用來幫助判斷預后,腫瘤惡性程度,對某種治療是否敏感。
病理取材制成的石蠟切片,醫院需要長期保存。用來制作石蠟切片的組織,只是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組織,在保存一段時間之后,如果對病理結果沒有異議,醫生會把剩下的組織當醫療廢物處理,有專門的人,銷毀這些醫療廢物。
(2)交給患者有一些不需要病理診斷的組織或者異物,可以交給患者或者家屬,例如骨折內固定的患者,再次手術,取出來的鋼釘,鋼板等等,可以交給患者。還有切下來的膽囊結石,腎結石,拔下來的智齒等等,如果是多顆結石,并不需要將所有的結石送去病理科,可以將其中的一些結石還給患者。
還有一些有特殊癖好的人,往自己的直腸,陰道,尿道等部位,塞入一些異物,例如茄子,雞蛋,搟面杖,按摩棒,啤酒瓶,體溫計等等,這些異物取出來之后,可以還給患者。
(3)醫生自己保存醫生也是人,也會有成就感。有一些醫生,就會收集一些標本,作為自己的“戰利品”,或者用來教學,給年輕醫生,實習生等講課。所以,有一些醫生會收集腎結石,膽囊結石,拔下來的牙齒等等。當然,收集標本的前提是不影響患者的診斷和治療。
許多人都非常的好奇,病人做完手術后,從病人身上切除的東西醫院到底是如何處理的?是直接扔到垃圾桶呢?還是交給別人呢?
對于在手術中切除下來的東西,也就是一些器官或許組織,它們一般作如下處理:第一,送去病理科檢查化驗
我們檢驗科就在病理科旁邊,所以經常看到一些病理組織都會送到病理性檢查化驗,有時候我們還曾經幫病理科代收過幾次標本,比如一些乳腺組織、闌尾組織,還有一些比較大的腫塊組織等,這些都是從手術中切除下來的一些病變組織。
為什么要將這些手術后的組織送到病理科化驗呢?
這是因為病理科醫生通過將這些組織進行病理切片,也就是將這些已經發生病變的組織進行處理之后,取一部分比較典型的組織細胞進行石蠟包埋,再將它它們切成一片片制成非常薄的病理切片。這樣就可以通過顯微鏡的作用,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組織細胞的情況,看是否發生嚴重的病變,比如炎癥性改變、有沒有發現癌細胞等,用來診斷這些組織是否已經發生癌變以及鑒別腫瘤的良性與惡性等用途。
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活檢,用來確診癌癥的分期,進而給臨床醫生提供臨床上的指導意見。最后,還有一些疾病的診斷也有賴于病理組織切片,比如,肝臟的纖維化、肺部的纖維化等等。
當然了,這些都是取小小的一部分,將它們制作成病理切片之后,那么剩下的那些組織就當成醫療廢物,由專門的人員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二,交還給患者
如果不是一些病變需要進行病理檢查的組織或者異物,在手術后醫生往往會將這些東西交給患者或者家屬,比如我們常見的一些結石,往往都會交給患者本人,讓患者作為一個留念。
另外,像生完孩子的胎盤,有時候也會交給患者。但是我記得我愛人生完孩子之后,醫院并沒有將胎盤交給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最后如何處理。話說,現在醫院有將胎盤交給患者嗎?這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制成標本,用作教學
在許多大醫院,特別是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一般都會將這些從手術上切除的組織或者器官制成標本,將它們放防腐劑中進行浸泡保存,用作教學。特別是一些比較典型的標本,那可是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材料,可以給在校的醫學生、或者實習生、年輕醫生等講課。
當然了,這些組織或者器官在制作成標本的時候,一般都會征求患者本人的同樣,而且這些標本大多數都是在進行病理切片之后才會制作成標本,并不會影響到這些原本的組織或者器官用來診斷病情的需要。
總的來說,對于手術中切除下來的東西我,一般不會隨意扔掉,先要進行疾病的診斷需要才進行無害化處理。畢竟做手術的目的不僅僅是將那些病變的組織切割下來,而且還要對這些組織進行病理分析,以便明確病因,做出疾病的診斷。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