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史之亂沒有發生或者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唐朝的輝煌還能持續嗎,最終又會怎樣衰落?
謝謝邀請。
如果安史之亂沒有發生或者得到很好的解決,唐朝的輝煌頂多就是再延續百年時光,最終還是會衰落的,至于衰落的結局不外乎是以下幾個:
權臣篡位,宦官作亂導致統治崩塌,地方諸侯割據。
很明顯,封建王朝有幾個致命的老大難問題,一直沒法子得到有效地解決。
第一個老大難問題就是朝廷和地方諸侯的問題,朝廷強大,地方弱小,那么就是宋朝的狀況,強干弱枝,枝干強壯,分枝細弱,很容易壓制不住地方的治安,甚至抵抗不了入侵;朝廷細弱,地方強悍,那么就是漢唐的狀況,強枝弱干,枝條強壯,軀干細弱,撐不住局面,崩潰是注定的。
這個老大難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只有小國寡民或許還能解決,可一旦是大一統的局面,正所謂山高皇帝遠,鞭長莫及,朝廷要么授權地方諸侯更多的權力,允許其便宜行事,否則事事都得稟報朝廷,肯定是治理不好地方,要么就是收縮,這就好比鄭和下西洋,明明有很好的機會開疆拓土,但為何卻收縮了,顯然就是皇權治理的極限所造成的,與其讓人拿著自家的資本去建立基業,倒不如不要,這就是皇權的致命點,自己要不了,也不想讓利與他人。
所以啊,古代封建王朝為了解決朝廷和地方諸侯的強弱問題,總是找不到適合的平衡點,不偏不倚是做不到的,隨著雙方力量變化,天下格局就會發生變化;
第二個老大難問題就是后宮和朝堂,后宮問題有外戚和宦官干政,甚至連太后也是后宮干政的主要力量,而朝堂則是權臣把持朝政。
外戚問題在漢朝的時候是十分嚴重的,當然有好也有壞,比如霍去病、衛青等人,在帝王強大的時候,這些外戚是很好的助力,但一旦帝王孱弱的時候,這些外戚就是可怕的老虎,搞不好就會向朝堂的權臣轉變,架空皇權。
至于宦官,唐朝除了安史之亂的地方節度使和藩鎮問題之外,其實更嚴重的是宦官作亂,他們竊取了皇權,架空了帝王,搞得天下大亂,政令成了亂令,民不聊生,治理成了奢望。
所以啊,朝廷和地方的博弈,后宮和朝堂的皇權旁落的危機,無一不是封建王朝解決不了的老大難問題,安史之亂不外乎就是這些老大難問題發生的一個縮影,它的發生與解決,其實只是整個唐王朝衰敗的映射,即便解決了,哪怕是完美解決,但只要老大難問題解決不了,那么衰敗是不可避免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