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長三角會被珠三角超越嗎?
絕無可能,長三角三省36個城市,珠三角9個城市,怎么超?
看看主要城市的對位吧。
上海 VS 深圳,上海勝;
蘇州 VS 廣州,廣州勝;
杭州 VS 佛山,杭州勝;
南京 VS 東莞,南京勝;
寧波 VS 惠州,寧波勝;
無錫 VS 中山,無錫勝;
合肥 VS 珠海,合肥勝;
南通 VS 江門,南通勝;
常州 VS 肇慶,常州勝。
珠三角9市對位長三角前9名,9戰8負。就算長三角只拿出9個城市都完勝珠三角了,何況長三角后邊還排著徐州、溫州、嘉興、紹興、金華、揚州等27個城市。
一個長三角占了全國GDP的四分之一,總量高達24萬億,而整個廣東省才10萬億(其中珠三角8.4萬億),這怎么超越?
由于基數差距過大,長三角每年保證增速不低于3%就能比珠三角8%的增速效果還大,長三角想要不被擴大差距,每年增速都得達到長三角的2.7倍。如果長三角每年增速7%,那么珠三角就得達到18.9%才能確保不被擴大差距。而過去十幾年里,珠三角增速最快的一年也才14.6%。所以未來能不被擴大差距都幾無可能,何況是反超。
(1)上海電氣佛山市醫療廢物處置項目:
首先我們不否認珠三角的實力確實比較雄厚,這里面有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很多知名的城市。而且作為一個生活在珠三角的人,無論是從生活、創業或者發展等各方面來說,我們都希望珠三角能夠超過長三角。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不要說未來10年,哪怕未來50年,我認為珠三角都不可能超過長三角的。
我們就事論事,用數據說話,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珠三角跟長三角的一些基本數據就知道。
1、城市數量對比。長三角經過幾次擴容之后,目前已經難過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總共41個城市,這些城市包括上海,江蘇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泰州、揚州、鹽城;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臺州;安徽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等。
而目前珠三角只有9個城市,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陽江,肇慶。
相當于長三角的城市數量比珠三角多出了32個。
2、面積對比。長三角41個城市面積總共20.17萬平方公里,而珠三角9個城市的總面積只有5.53萬平方公里,相當珠三角的面積比長三角少14.6萬平方公里,這個少的面積比整個江蘇面積還要多4萬平方公里左右。
3、人口對比。截止2019年末,珠三角9市人口數量是6446.89萬人,而目前長三角41個城市的人口數量大概在2.25億,這個人口數量比珠三角多出1.6億左右。
4、 GDP對比。2019年長三角是41個城市的GDP總量達到23.7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接近25%;而2019年珠三角九市GDP總量只有8.68萬億,相當于長三角GDP總量比珠三角多出了15萬億左右,多出的這個GDP比整個廣東省2019年的GDP還要多。
5、高等教育對比。未來各大城市之間的競爭一定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因為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很多高端制造業對人才的依賴性會越來越高,因此誰擁有更多的人才,誰就能在未來占領更高的競爭高地。
而目前珠三角的高等教育跟長三角根本不在一個等級上,在珠三角9個城市當中,除了廣州高等教育比較厲害之外,其他幾個城市其實都相對比較弱。
目前珠三角的大學數量只有130個左右,本科院校只有58個,雙一流高校更是只有兩個;而截止2018年,長三角擁有的大學數量為458所,占全國的比例達到17%。
而且在長三角的這些大學當中,有很多都是非常知名的,比如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些C9聯盟高校,這些都是目前我國最頂尖的大學之一。
另外還有東南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眾多211工程學校。
可以說目前長三角是高等教育最集中也是最有實力的一個地區,不論是高等教育學校數量還是質量都要比珠三角高出很多。
這些高等教育將會成為未來長三角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7、上市公司數量對比。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珠三角九市總共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是598家,總市值14.91萬億元;而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上海,江蘇,浙江,安徽4個省上市公司數量數量已經達到1382家,這些上市公司90%以上都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相當于長三角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至少達到1240家以上,這個數量相當于珠三角上市公司數量的兩倍以上。
8、資金總量對比。資金總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地區對外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截至2019年末,在我國資金總量30強城市當中,長三角有8個城市上榜,分別是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寧波,合肥,無錫,南通,這八個城市資金總量達到360757億左右。
而珠三角只有4個城市,上榜分別是深圳,廣州,佛山和東莞,這4個城市資金總量加起來總共200280億左右,這個資金總量要比長三角城市少160,000億以上。
9、發明專利數量對比。發明專利數量是衡量這個地區科技創新的重要指標,科技創新越強,說明未來的經濟發展動力越強。
對長三角來說,因為擁有眾多的企業以及高效還有科研院所,所以他們的發明專利數量也是比較多的,比如在2018年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最多的14個城市當中,長三角有4個城市,上榜分別是上海、南京、杭州和寧波,這4個城市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達到47596個,而珠三角只有兩個城市上榜,分別是深圳和廣州,對應的發明專利授權量是32038個。
1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對比。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城市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越多,說明這個城市越有競爭力。
截止2019年,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前30強當中,長三角有10個城市上榜,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無錫,合肥,寧波,溫州,常州,嘉興,南通,這幾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總共是43913個;而珠三角只有6個城市上榜,分別是深圳,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珠海,這6個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總共是45008個,這個數量稍微比長三角小一點點。
11、產業布局對比。從產業布局上來看,長三角要比珠三角更有競爭力,因為目前長三角是我國工業門類最齊全的一個工業區,這里面既包括一些輕工業,也包括一些重工業,還有眾多的高新技術產業,還有很多高端產業也位于長三角地區,比如芯片,飛機制造等等。
而相對于長三角來說,珠三角的產業主要以輕工業為主,產業門類也沒有長三角那么齊全,特別是在高端制造業方面,珠三角跟長三角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12、經濟腹地對比。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除了跟本身的經濟、科技、教育、人口、產業等有關之外,跟它的經濟腹地也有很大的關系,因為經濟腹地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你發展的縱深。
目前長三角的經濟腹地包括長江沿岸的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另外北邊還靠近山東,河南,南邊靠近福建這些經濟規模比較大的省份,所以長三角的經濟腹地是非常龐大的,是我國經濟腹地最大的一個地區。
而相對來說,珠三角的經濟腹地就沒有那么大,珠三角的經濟腹地主要以廣東省內為主,另外還會輻射到周邊的廣西,海南,貴州,湖南,江西,福建部分地區等等,但這些地區的總體經濟水平跟長三角的經濟腹地是沒法相比的。
所以綜合各方面因素之后,目前珠三角的總體實力跟長三角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種差距仍然會繼續存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