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的土壤特點?
土壤類型特點
1)黑土: 黑土是半濕潤草原草甸下,具有深厚腐殖質層,通體無石灰反應,呈中性的黑色土壤。黑土質地黏重,結構良好,土壤密度 1.0~1.5,孔隙度大,持水量大,通氣性較差,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PH 值 5.5~ 6.5 ,有機質含量3%~6%. 黑土的主要亞類有:黑土、草甸黑土、表潛黑土、白漿化黑土等。
2)黑鈣土: 黑鈣土是溫帶半濕潤草甸草原植被下,由腐殖質積累作用形成較厚腐殖質層,和碳酸鈣沉積作用形成碳酸鈣沉積層的土壤。黑鈣土主要的成土作用有腐殖質積累作用和鈣積作用(腐殖質的積累不如黑土多,鈣積作用使碳酸鈣淋移到土層下部聚積起來,形成明顯的鈣積層)。土壤多成中性至微堿反應。黑鈣土主要亞類有:黑鈣土、淋溶黑鈣土、石灰性黑鈣土和草甸黑鈣土等。
3) 潮土:是在地下水位較高的近代河流沉積物上,經過長期耕作影響形成的土壤。潮土成土作用:主要是潮化作用,土壤下部土體氧化還原兩個作用交替進行,形成了氧化還原層,潮土成土作用還有旱耕熟化過程。PH值8.0 左右,具有養分豐富等特性。潮土的主要亞類有:潮土、灰潮土、濕潮土和堿化潮土等。
4)白漿土:發育于溫帶和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條件下,有周期性滯水淋溶的土壤。主要特征:是在腐殖質層下有一灰白色的緊實亞表層,即白漿層,厚 20~4 0 厘米。白漿土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和濕潤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世界各地都有存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東部、東北部和吉林東部,以三江平原最為集中。白漿土分3個亞類:
①白漿土,黑土層較薄,厚 12~17 厘米,白漿層明顯,肥力較低;
②草甸白漿土,黑土層厚14~23厘米,白漿層發育較弱,肥力較高,是白漿土向草甸土過渡類型;
③潛育白漿土,黑土層厚15~22厘米,地表有短期積水,是白漿土與沼澤土之間的過渡類型。白漿土改良的中心環節是補充有機質和礦質養分,深耕打破心土層或逐步加深耕層,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狀。
5)草甸土:發育于地勢低平、受地下水或潛水的直接浸潤并生長草甸植物土壤。屬半水成土。其主要特征是有機質含量較高,腐殖質層較厚,土壤團粒結構較好,水分較充分。分布在世界各地平原地區。草甸土的形成:有潴育過程和腐殖質積累過程。草甸土有腐殖質層、腐殖質過渡層和潛育層。草甸土可分為:暗色草甸土、草甸土、灰色草甸土和林灌草甸土4個亞類。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