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固相體積計算公式?
一、土壤固相體積計算公式?
土壤固相體積=土壤容重/土壤比重
1. 按測土壤容重的方法用環刀在土壤中采取原狀土,放于盛水的搪瓷盤內,有孔蓋(蓋底)的一端朝下,盤內水面較環刀上緣低1-2毫米,勿使環刀上面煙水。讓水分飽和土壤。
2. 在相同土層采土,風干后磨細過1毫米篩孔,裝入環刀中(或用石英砂代替干土)嚴實裝緊,稍微裝滿些。
3. 將水分飽和一晝夜的裝有原狀土的環刀取出,打開底蓋(孔蓋)將其連濾紙一起放在裝有干土(石英砂)的環刀土上。為緊密接觸,可壓上重物。
4. 經過8小時吸水后,從環刀內取出15-20克原狀土測定含水量,此值近改土壤的田間持水量。
5. 結果計算:土壤田間持水量(重量%)=(濕土-干土)重/干土重×100 土壤相對含水量=土壤自然含水量/土壤田間持水量
根據土壤比重、容重和田間持水量,可測土壤在田間持水量時的固相體積。
土壤固相體積=土壤容重/土壤比重
二、簡述土壤固相物質組成及常用的物理指標?
土壤是一種很復雜的物體,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氣相 三相物質組成,一般情況下,土壤的固相部分占50%,液 相約占25%,氣相占25%。
(1) 土壤固相物包括礦物質和有機質,是養分的貯 存場所,決定著養分的潛在供應能力。
土壤礦物質包括石礫、粗沙、細沙、粉沙和黏粒。石礫和沙粒是巖石的風 化碎屑,所含礦物成分與巖石基本一致,不能提供很多有 效養分。黏粒細小,表面吸濕性強,黏粒間空隙很小,有顯著的毛細管作用,能夠吸附養分,具有較強的保肥能力。
土壤有機質包括處于不同分解階段的死亡的各種動 植物殘體,是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的良好膠結劑,能夠改善 土壤通氣性能和 蓄水狀況。
(2) 土壤液相 土壤液相的主要組分,包括水分和溶 解在水中的鹽類、有機化合物、無機化合物以及最細小的膠體物質。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幾 乎都是從土壤溶液中獲得的。
(3) 土壤氣相主要是指土壤的空氣含量,而土壤空 隙及水分含量是決定土壤空氣含量的主要因素,若土壤通氣不良,土壤中氣體所占比例下降,土壤空氣中的氧氣 就會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相應會迅速增高,危害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嚴重時可導致作物生長不良,根系腐爛壞死。
三、固相)分別是指什么?三相(氣相,液相,固相?
化工生產及教學中經常提到這些,但不是三相,是兩相,即氣相,液相。有三態,即固態,液態,氣態。
在化工生產吸收操作中經常說到氣相,液相。
簡單定義:混合氣體中的溶質(氣相)溶解于吸收劑中而得到一種溶液(液相),即溶質由氣相轉移到液相的相際傳質過程。
四、土壤是什么相?
土壤三相是指構成土體的固相(土粒)、液相(土壤水)和氣相(土壤空氣)物質。以三相各自的容積分別占土體容積的百分率表。其數量,分別稱為固相率、水分率(液相率)和氣相率,這三者之比就是土壤三相組成或三相比。土壤中各種形狀的粗細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骨架內部有寬狹和形狀不同的孔隙,構成復雜的孔隙系統,全部孔隙容積與土體容積的百分率,稱為土壤孔隙度。水和空氣共存并充滿于土壤孔隙系統中。土壤孔隙度、水分率、氣相率和三相比數值可反映土壤的松緊程度、充水和充氣程度及水容量和氣容量等,是農田管理和土建工程中常用的土壤參數,應根據生產要求進行調節。各種植物對土壤三相比均有一定的要求,為了增產應使其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避免把土壤孔隙度和氣相率降低至允許限度以下,這正是耕作、灌排等管理措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五、為什么土壤固碳比植被固碳多?
植物和土壤固碳能力此消彼長。
近日,一項針對100多個實驗的分析結果表明,當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植物生物量增加時,土壤能夠儲存的碳量反而會減少。由于當前的陸地碳匯模型并沒有計入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因此未來的預測數據很有可能需要修改。相關論文3月25日刊登于《自然》。
陸地生態系統每年大約能去除30%人為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植物在借助光合作用促進自身生長的過程中固定二氧化碳,而土壤可以把碳作為分解生物量封存起來。不過,目前并不清楚這種碳匯對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續增加作何反應。
一種假說認為,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將增加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César Terrer和同事的研究表明,事實可能并不是這樣。
研究人員分析了108個提高了二氧化碳水平的實驗數據,發現了一種相反的關系,即當植物生物量隨二氧化碳水平升高而增加時,土壤的儲碳量反而會下降。在他們的實驗中,二氧化碳水平升高會使草地土壤的儲碳量增加(約8%),但森林土壤的儲碳量不會增加——這還是在森林生物量增加約23%的情況下。
專家指出,這種互為消長的關系可能與植物獲取營養的方式有關。在生長過程中,植物的根部會從土壤中汲取營養元素,而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會降低土壤的固碳能力。
六、室溫固相法?
室溫固相反應是固體間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固體產物的過程。固相反應有著不同的分類方式,按反應機理不同,分為擴散控制過程、化學反應速度控制過程、晶核成核速率控制過程和升華控制過程等;
按反應物狀態不同,可分為純固相反應、氣固相反應(有氣體參與的反應)、液固相反應(有液體參與的反應)及氣液固相反應(有氣體和液體參與的三相反應);按反應性質不同,分為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加成反應、置換反應和分解反應。
七、微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的關系?
固相微萃取和微固相萃取的區別是什么?
微固相萃取是一種基于液-固分離萃取的試樣預處理技術,由柱液相色譜技術發展而來。固相萃取技術自70年代后期問世以來,由于其高效、可靠及耗用溶劑量少等 優點,在環境等許多領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國外已逐漸取代傳統的液-液萃取而成為樣品預處理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而固相微萃取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項試 樣分析前處理新技術,是在固相萃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保留了其所有的優點,摒棄了其需要柱填充物和使用溶劑進行解吸的弊病,只要一支類似進樣器的固相微 萃取裝置即可完成全部前處理和進樣工作。
固相微萃取和微固相萃取的工作原理有什么區別?固相萃取技術基于液相色譜的原理,可近似看作一個簡單的色譜過程。吸附劑作為固定相,而流動相是萃取過程中的 水樣。當流動相與固定相接觸時,其中的某些痕量物質(目標物)就保留在固定相中。這時用少量的選擇性溶劑洗脫,即可得到富集和純化的目標物。固相萃取可分 為在線萃取和離線萃取前者萃取與色譜分析同步完成;而后者萃取與色譜分析分步完成,兩者在原理上是一致的。而固相微萃取主要針對有機物進行分析,根據有機 物與溶劑之間“相似者相溶”的原則,利用石英纖維表面的色譜固定相對分析組分的吸附作用,將組分從試樣基質中萃取出來,并逐漸富集,完成試樣前處理過程。 在進樣過程中,利用氣相色譜進樣器的高溫,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的流動相將吸附的組分從固定相中解吸下來,由色譜儀進行分析。
總結:固相微萃取技術是一項新穎的樣品前處理與富集技術,屬于非溶劑型選擇性萃取法。固相萃取作為樣品前處理技術,在實驗室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 用分析物在不同介質中被吸附的能力差將標的物提純,有效的將標的物于干擾組分分離,大大增強對分析物特別是痕量分析物的檢出能力,提高了被測樣品的回收 率。裝置有全自動固相萃取儀,主要是固相萃取小柱。
八、土壤的固磷作用可通過?
土壤固磷是通過Al(鋁)、Fe(鐵)、Mn(錳)等氧化物的物理化學吸附、包裹作用實現的。
此外,Ca(鈣)、Si(硅)等元素也影響土壤磷的遷移。
九、固相萃取柱的固相萃取柱使用?
固相萃取柱是一種常用于化學分離和提純的工具,其使用步驟通常包括首先將待萃取樣品溶液緩慢通過固相萃取柱,然后用洗滌劑進行洗脫,將需要的目標化合物從固相中洗出,最后進行溶劑揮發得到純凈的目標物。
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洗脫液的選擇、流速的控制以及洗脫次數的把握,以確保最大限度地提高萃取效率。此外,固相萃取柱的使用還需要注意避免樣品漏失和柱子破裂等情況的發生,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和結果的準確性。
十、固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在經典色譜法的基礎上,引用了氣相色譜的理論,在技術上,流動相改為高壓輸送(最高輸送壓力可達4.9′107Pa);色譜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徑的填料填充而成,從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經典液相色譜(每米塔板數可達幾萬或幾十萬);同時柱后連有高靈敏度的檢測器,可對流出物進行連續檢測。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