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施肥有何優點?它能代替土壤施肥嗎?
一、葉面施肥有何優點?它能代替土壤施肥嗎?
葉面施肥可使養分從葉中進入體內,參與作物的新陳代謝與有機物的合成。
他和土壤施肥比較有以下五個優點。
1.吸收快。用尿素噴施蘋果、菠蘿葉片,1-4小時后可吸收50%;用尿素噴施黃瓜、蠶豆、番茄、香蕉的葉片,1-6小時后也可吸收50%而土施尿素一般需3-5天才能見效;
2.肥料利用率高。據研究,葉面噴施硼肥的利用率約為作基肥的8倍左右;
3.可避免磷、鐵、鋅等肥料在土壤中的固定;
4.當作物根系受到環境脅迫(如鹽害、水害、干旱等),或作物某一時期有特殊營養要求時,能及時補充營養; 5,可改善農產品品質。盡管根外施肥有許多優點,但受到適宜濃度范圍較低,花費勞動力等因素的限制,當作物需肥量大時,還得靠土壤施肥來攻給,才能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所以,根外施肥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施肥措施。
二、土壤科學施肥方法?
土壤施肥首先要在土壤的底部是用一些肥料作為基肥能夠,使植株的根系生長,補充養分需求。其次在土壤的表面將復合肥直接埋進去使用即可,可以幫助植株進一步增加營養,使植株生長旺盛。
三、土壤與施肥配方?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土壤含有的養分不同,適合生長的作物也不同,所以不同土壤施肥方法也不同,下面就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一、沙土
土壤沙性大,土質松散,粗粒多,毛管性能差,肥水易流失,其潛在養分含量低。這類土壤宜多施有機肥,如土雜肥,秸稈還田,或種綠肥適時翻壓培肥地力,逐步改善土壤性狀。
二、黏土:
這類土壤質地粘重,具有較強的保肥保水能力,但通透性能差,肥效較慢。故施用有機肥必須充分漚制腐熟,追施化肥應適當提早,并宜“多吃少餐”,適當減少施肥次數,后期忌過量多施氮肥,以防作物貪青遲熟。此外,還應勤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氣性。
三、壤土:
是農藝性狀較好的土壤。其通透性、保蓄性、潛在養分含量介于沙土和黏土之間,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一般可按產量要求和作物長相,適時適量施肥。但也要做到合理施用,培肥地力,要好地發揮肥料增產效應。原則上要做到長效肥與短效肥結合,及時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有機肥與化肥結合培肥土壤,用養并重;大量肥料與微肥結合,及時為作物提供所需的各種養分。
四、為什么土壤施肥要求考慮施肥時間?
現在土壤問題越發多,我們在土壤施肥時考慮時間、位置、深度的原因是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讓肥料最大化被土壤吸收。
一、不同施肥方式的比較
1、表面施肥
表面施肥一般是不提倡,因為表面施肥容易讓雜草等植物吸走營養物質,而且容易隨著雨水流失、導致化肥利用率降低。表面施肥多是為了滿足作物苗期需肥的需要,這個時候植物根系分布淺表施比較利于吸收。
2、全耕層施肥
很多地區采用的都是全耕層施肥技術,這種施肥方法是有一定好處的,由于耕層內的肥料分布均勻利于植物在一段時期內根系的伸展和對養分的吸收,農作物的長勢比較均勻。
3、分層施肥
分層施肥是將一部分肥料施用在耕層下面深度在10-20厘米之間,再將其余肥料施用于耕層1-10厘米處,然后攪拌均勻。
施肥的深度把握好了不但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還可以少傷害作物的根系,也可使用海和威根暴生根劑幫助作物生根,對于提高種植產量有著重要作用。
二、施肥時間、方式、位置的差異
1、施肥時間包含一天中適宜施肥的時間問題,早中晚氣溫、濕度有差異,建議避開中午高溫、高濕、強光時施肥,特別是葉面施肥時,這樣有利于避免傷害作物根系、嫩梢和葉片。
2、較好的方式是膜下滴灌和埋入土壤中覆蓋,撒施效果最差!只有百分之幾的利用率。
葉面追肥適合于作物生長高峰期,根系、傳輸系統無法及時提供足夠養分,以及適當快速補充中微量元素時使用。
3、植株根莖處往往是粗壯根系,吸收能力有限,如果施肥位置過遠,在根系少的地方又不便于利用。對于不同的作物,應根據其不同生長階段的根系分布特征確定施肥位置,以便于作物吸收。
五、為什么土壤施肥要求考慮施肥的位置?
現在土壤問題越發多,我們在土壤施肥時考慮時間、位置、深度的原因是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讓肥料最大化被土壤吸收。
一、不同施肥方式的比較
1、表面施肥
表面施肥一般是不提倡,因為表面施肥容易讓雜草等植物吸走營養物質,而且容易隨著雨水流失、導致化肥利用率降低。表面施肥多是為了滿足作物苗期需肥的需要,這個時候植物根系分布淺表施比較利于吸收。
2、全耕層施肥
很多地區采用的都是全耕層施肥技術,這種施肥方法是有一定好處的,由于耕層內的肥料分布均勻利于植物在一段時期內根系的伸展和對養分的吸收,農作物的長勢比較均勻。
3、分層施肥
分層施肥是將一部分肥料施用在耕層下面深度在10-20厘米之間,再將其余肥料施用于耕層1-10厘米處,然后攪拌均勻。
施肥的深度把握好了不但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還可以少傷害作物的根系,也可使用海和威根暴生根劑幫助作物生根,對于提高種植產量有著重要作用。
二、施肥時間、方式、位置的差異
1、施肥時間包含一天中適宜施肥的時間問題,早中晚氣溫、濕度有差異,建議避開中午高溫、高濕、強光時施肥,特別是葉面施肥時,這樣有利于避免傷害作物根系、嫩梢和葉片。
2、較好的方式是膜下滴灌和埋入土壤中覆蓋,撒施效果最差!只有百分之幾的利用率。
葉面追肥適合于作物生長高峰期,根系、傳輸系統無法及時提供足夠養分,以及適當快速補充中微量元素時使用。
3、植株根莖處往往是粗壯根系,吸收能力有限,如果施肥位置過遠,在根系少的地方又不便于利用。對于不同的作物,應根據其不同生長階段的根系分布特征確定施肥位置,以便于作物吸收。
六、土壤輪作的優點有哪些?土壤輪作的優點有哪些?
土壤輪作的優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可以調節土壤的肥力狀況。
2.可以改善一下土壤的化學性狀。
3.可以改變土壤的結構。
4.還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的危害。
主要的優點就是以上4點。
七、土壤活化劑施肥方法?
1.
直接噴施于土壤。使用的劑量為:每畝用土壤活化劑350至450克,兌水稀釋成70倍液。使用方法:在水稻田放水泡田整地前1個月左右,將稀釋好的溶液均勻地噴施在田地面上,噴完后立即翻耕,將溶液埋入土壤中。在種植玉米、棉花的旱地使用,使用的劑量與水田劑量相同,可以在春耕前或者秋播整地前,將稀釋液均勻地噴施在旱地土壤上,然后翻耕整地。
2.
施底肥使用方法:主配料為:土壤活化劑,紅糖,米糠,水。比例為1:2:8:15(即1公斤活化劑,2公斤糖、8公斤米糠,15公斤水),將主配料按比例混合拌勻,裝在瓦缸或塑料桶等容器中,密封發酵7天左右,然后與農家肥混合拌勻,再次密封發酵10天即可。
3.
施追肥使用方法:主配料為:活化劑、紅糖、復合肥、水;比例為1:2:5:10(即1公斤活化劑,2公斤紅糖,5公斤復合肥,10公斤水)混合拌勻后用缸或者桶密封發酵7天即可。使用時混合肥料一起深施土壤中。室內盆栽花木的使用方法室內盆栽花土板結或因常澆自來水造成的堿性土壤,用土壤活化劑兌水稀釋成1500到2000倍液,直接灌根,每半個月澆灌一次,連續澆灌3到5次,堿性而板結的土壤逐漸變得疏松透氣。
八、土壤施肥的方法通常有?
常用的土壤施肥方法有以下幾種:
(1)環狀施肥。幼樹根系分布范圍較小,多采用這一方法,此法操作簡便,并且較經濟。缺點是環狀開溝對水平根損傷較大,施肥面積較小。
(2)放射溝施肥。一般盛果期樹多用此法,這種方法開溝時順水平根生長的方向開挖,傷根較少,而且可隔年或隔次更換施肥部位,擴大施肥面積,促進根系吸收。
(3)條溝施肥。即在石榴樹行間開溝,常結合石榴園秋季深翻進行。開溝時可視具體情況,每行或隔行深翻施肥。此法多用于幼園深翻和寬行密植園的秋季施肥時采用。
(4)穴狀施肥。即在樹冠垂直投影下,均勻挖穴狀小坑,將肥料施入。這種施肥方法多在成齡園生長期追肥時采用。
(5)全園撒施。盛果期園內已郁閉,根已密布全園時采用此法。施肥面積大,石榴樹吸收的面積也大,但不能連年使用,而應與深翻施肥相結合,交替使用。
九、施肥后,土壤孔隙度怎么變?
施肥后,土壤空隙會隨著肥土或者肥水而填滿,所以,施肥也就憨實了土壤。
十、根外施肥有哪些優點?
根外施肥,又叫葉面施肥。就是將化肥溶解于水中,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噴霧在葉面上,營養液通過葉片上的氣孔吸收進入花卉細胞內,在花卉體內參與代謝活動,同時轉移到各個部位,被植株吸收利用,以補充根部營養的不足。這種施肥方法,對花卉生長發育有如下好處:
1、 葉片對養分的吸收和轉運比根部要迅速,根外施肥能較好的被花卉吸收利用。
2、 根外施肥不會被土壤固定和不受根系吸收功能的影響。用肥少,肥效顯著。
3、 葉面噴施氮、磷肥能增加葉片的光合作用和根的活力。
4、 根外施肥用肥量容易掌握,而且可以和一些適于葉面噴施的殺蟲劑、殺菌劑同時噴施,可以節省勞力,提高工效。
適用于葉面施肥的化肥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氫鉀、硝酸鉀、硫酸銨、硫酸鉀、過磷酸鈣以及一些可溶性微肥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