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機械穩定性團聚體?
一、土壤機械穩定性團聚體?
土壤團聚體形成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礦物質和次生粘土礦物顆粒,通過各種外力或植物根系擠壓相互默結,凝聚成復粒或團聚體。第二階段是團聚體或復粒再經過膠結、根毛和菌絲體的固定作用形成團聚體。在自然界中實際上這兩種作用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在一定條件下,單粒可直接形成團聚體。
土壤團聚體形成條件
土壤團聚體的形成,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主要有:
1.需要有足夠的細小土粒細小的土粒包括微團聚體和單粒。土粒越細其粘結力越大,越有利于復粒的形成。過砂的土壤不能形成團聚體。
2.膠結作用:指土粒通過有機和礦質膠體而結合在一起的過程。土壤中膠結物質有兩大類:一類是有機膠物質。如有機質中的多糖、胡敏酸、蛋白質等。一類是礦質膠結物質,如硅酸,含水氧化鐵、鋁及粘土礦物等。腐殖質是最理想的膠結劑(主要是胡敏酸)與鈣結合形成不可逆凝聚狀態,其團聚體疏松多孔,水穩性強。含水氧化鐵、鋁、粘粒形成的團聚體是非水穩性團聚體。
3.凝聚作用:指土粒通過反荷離子等作用而緊固的過程。帶負電荷的土壤膠粒相互排斥呈溶膠狀態,但在異性電子Ca、Fe等陽離子的作用下,使膠粒相互靠近凝聚而形成復粒,這是形成團聚體內的基礎。
4.團聚作用:指由于各種力的作用使土粒團聚在一起的過程。主要的外力有:
(1)植物根系及掘土動物 對土粒的穿插、切割、擠壓而促使土塊破裂,根系、掘土動物在土壤中的活動,微生物、菌絲體對土粒的纏繞起到成型動力的作用。
(2)土壤耕作的作用 定時的合理耕作、中耕、耙、鎮壓等措施具有切碎、擠壓等作用,有利于促進團聚體的形成。
(3)土壤的干濕交替、凍融交替作用 干濕交替指土壤反復經受干縮和濕脹的過程,凍融交替指土壤反復經受冷凍和熱融的過程。農民對板結的土壤常以曬垡(犁冬曬白)、凍垡來改善土壤結構,就是這個道理。
二、為什么降水增加,土壤團聚體穩定性下降?
降水多,水分下滲至地下,土質粘重,所以土壤團聚體穩定性下降。
三、土壤團聚體的意義?
土壤團聚體是良好的土壤結構體。其特點是多孔性與水穩性。具體表現在土壤孔隙度大小適中,持水孔隙與充氣孔隙的并存,并有適當的數量和比例。因而使土壤中的固相、液相和氣相相互處于協調狀態,所以一般都認為,團聚體多是土壤肥沃的標志之一。現從以下4個方面說明:
(一)創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
團聚體內部以持水孔隙占絕對優勢,而團聚體之間是充氣孔隙,這種孔隙狀況為土壤水、肥、氣、熱的協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水氣協調土溫穩定
團聚體間的充氣孔隙,可以通氣透水,在降水或灌水時,水分通過充氣孔隙,進入土層,減少了地表徑流。團聚體內的持水孔隙具有保存水分的能力。因此滲入土層中的水分受毛管力的作用,被吸持并保存在持水孔隙中,團聚體起到了小水庫的作用。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團聚體間的孔隙滲入到下部土層。雨后天晴或干旱季節,表層團聚體因失水而收縮,隔斷了上下相連的毛管聯系,形成了隔離層,減弱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消耗。平時充氣孔隙經常充滿空氣,持水孔隙經常充滿水分,協調了水分和空氣間的矛盾。由于水和氣協調了,由水、氣產生的土壤熱容量等熱學性質適中,因此土溫能夠穩定。
(三)保肥供肥性能良好
團聚體內部的持水孔隙水多空氣少,既可以保存隨水進入團聚體的水溶性養分,又適宜于嫌氣性微生物的活動。有機質分解緩慢,有利于腐殖質的合成,所以有利于養分的積累,起到保肥的作用。團聚體間的充氣孔隙中空氣多,適宜于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有機質分解快,產生的速效養分多,供肥性能良好。所以保肥供肥的矛盾得以協調,團聚體的養分狀況良好。
(四)土質疏松、耕性良好
團聚體的土壤土質疏松,易于耕作,宜耕期長,耕作質量好,種子易于發芽出土,根系易于伸展,出苗整齊。
總之,團聚體的土壤,首先使充氣、持水孔隙比例適當,從而協調了土壤水、氣、熱和養分的矛盾,肥力狀況良好。
四、土壤團聚體測定方法?
步驟1:將土壤樣品經風干處理后置于40℃的烘箱內一定時間,確保土壤各徑級團聚體初始含水率一致,得到烘干后的土壤樣品;
步驟2:將步驟1制得的烘干后的土壤樣品進行不同破碎機制的預處理后,將土壤顆粒轉移到孔徑為0.05mm篩子中,浸沒在質量濃度為95%酒精中上下震蕩20次(振幅2cm);將保留在篩子中的土壤顆粒轉移至燒杯中在40℃溫度烘箱內烘40-50h,得到經過預處理的土壤顆粒;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經過預處理的土壤顆粒過孔徑為5mm、3mm、2mm、1mm、0.5mm、0.25mm、0.1mm和0.05mm篩,獲取>5mm、3-5mm、2-3mm、1-2mm、0.5-1mm、0.25-0.5mm、0.1-0.25mm和0.05-0.25mm徑級土壤顆粒含量;
步驟4:分別步驟3中對各孔徑的土壤顆粒加入雙氧水去除顆粒中的有機質,采用分散劑進行分散,確保所有土壤顆粒均處于原始顆粒狀態;
步驟5:將步驟4中經分散后的土壤顆粒在酒精浸沒條件下過相應孔徑的篩,將留在篩網上的土壤顆粒在40℃溫度下烘干,分別獲取各徑級中土壤原始顆粒含量
五、簡述團聚體小滴的特征?
團聚體通過混合兩種帶有不同電荷的膠體溶液而得的直徑只有幾微米的小滴。
?團聚體是一種由有機物構成、具有隔離外界的邊界膜和內化學環境的有機體。團聚體可以通過膜吸收外界物質,在內環境中合成新物質,并通過邊界膜派出廢物。 同時,團聚體可以通過分解自身合成的有機物來提供能量,維持系統存在。
六、納米分子體團聚的途徑?
納米微粒團聚是受熱納米微團分子運動和其它微團分子碰撞增加納米微團聚集。
七、為什么說土壤腐殖質對土壤團聚體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腐殖質中,腐殖質組分對土壤肥力和團聚體形成有直接的貢獻。
土壤團聚體是鑒定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其大小和含量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質,成為土壤質量高低、抗侵蝕能力強弱的主要指標。腐殖質并非單一的有機化合物,而是在組成、結構及性質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別的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以胡敏酸與富里酸為主。胡敏酸比富里酸的酸度小,呈微酸性,吸收容量較高,它的一價鹽類溶于水,二價和三價鹽類不溶于水,這對土壤養分的保持及土壤結構的形成都具有意義。
八、如何解決納米粉體的團聚問題?
納米粉體的團聚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采用表面改性技術可以有效解決納米粉體的團聚問題。納米粉體的團聚問題主要是由于其高表面能和表面活性導致的。表面改性技術可以通過在納米粉體表面引入一層包裹物質,如有機物、聚合物或無機物等,來改變其表面性質,減少粒子間的吸附力和靜電吸引力,從而防止團聚的發生。除了表面改性技術,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來解決納米粉體的團聚問題:1. 機械分散:通過高剪切力或超聲波等機械作用,將團聚的納米粉體分散成單個顆粒。2. 化學分散:添加分散劑或表面活性劑等化學物質,使納米粉體分散均勻。3. 電場作用:利用電場力將納米粉體分散開來,可以通過電泳分散或電場流變等方法實現。4. 溫度控制:在適當的溫度下進行處理,可以改變納米粉體的熱力學性質,減少團聚的傾向。綜上所述,采用表面改性技術是解決納米粉體團聚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還可以結合機械分散、化學分散、電場作用和溫度控制等方法來進一步提高分散效果。
九、丁烯同分異構體穩定性?
丁烯各異構體的理化性質基本相似,常態下均為無色氣體,不溶于水,溶于有機溶劑。易燃、易爆。正丁烯有微弱芳香氣味。分子量56.1,密度0.5951g/cm3(20/4℃)。異丁烯有不愉快臭味。爆炸極限為1.8%~9.6%.沸點-6.90℃。
2-丁烯更穩定.
2-丁烯的雙鍵在兩個甲基之間,不僅有空間效應(雙鍵被兩個甲基屏蔽),還有電子效應(兩個甲基都是給電子的)而使得比末端雙鍵(雙鍵是敞開的,只有一端有給電子效應)的1-丁烯穩定。
十、大拜年眾親屬團聚祝酒詞?
數九寒天人心暖,雨過天晴福盈盈。尊敬叔叔嬸嬸,姑姑姑爺,兄弟姐妹們,大家現在好!托四叔四嬸的福,在四叔的感召下,今日讓我們公幾名下的所有親人能在個里歡聚一團,感受我們的骨肉親情。在此,我代表公幾名下的所有血肉親人,對四叔四嬸及其全家人的勝情邀請,表示誠心的感謝!同時也感謝親友們都能響應四叔的號召,在百忙中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學習,不論遠近都抽時間過來參加這次血親大團聚活動。特別是啟虎夫婦更是不遠萬里,帶著兒女們漂洋過海來參加這次骨肉團聚活動。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們大家對這種骨肉親情,是多么的渴望,有多么的懷念。我相信,通過這次大團聚,更能加深我們的骨肉感情,更能使我們感受到親人團聚的力量。我們今后更要弘揚我們個家族精神,和畦團結,尊老愛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勤奮學習,艱苦創業。為創建我們美好的生活和幸福個家庭而努力拼搏。今日團聚活動的物資全部是四叔提供,在此我們大?拿出自己的金掌和銀掌,以熱烈的掌聲表對四叔四嬸的感謝。現在我們舉起手中的酒杯,一起為我們公幾名下的首次大團聚干杯!下午兩點聯歡會,希望親人們勇欲參加。!下面大家就盡情吃喝,開懷大飲吧。!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美滿,子孫發達。謝謝大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