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酸性土壤有機質含量低?
一、為什么酸性土壤有機質含量低?
酸性土壤是指缺乏堿金屬、堿土金屬而大量吸附h+的土壤大于7的土壤,一下就是形成酸性土壤的。雨水中含有碳酸可以形成酸性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部代謝產物會形成酸性土壤,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機酸形成酸性土壤,
土壤有機質是酸性物質,有機質含量高低直接影響土壤pH值。改良鹽堿地或南方酸性土壤其中一種方法就是施用有機肥,調節酸堿度。
二、為什么美國五湖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
結論,美國五大湖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如下。五大湖區緯度較高,常年受北極冷空氣的影響,因此這里的氣溫非常低。同時五大湖區還擁有大規模的農場和農田造成了五大湖區出現了水土流失災害。土壤中大量的有機質,隨著雨水進入湖水當中。
三、如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機化合物。對低產田來說,通過下列途徑可以增加有機質含量,以培肥地力。對高產田來說,由于有機質不斷分解,也需要不斷補充有機質。
一、增施有機糞肥。堆肥、漚肥、餅肥、人畜糞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機肥。
二、提倡秸稈還田。研究表明,秸稈直接還田比施用等量的漚肥效果更好。目前,大力提倡以小麥高茬為主要措施的秸稈還田技術,小麥收割時,留20—30厘米高麥稈,經一個雨季的風吹日曬雨淋,到小麥再播種時,已變成半分解狀態,成為上好的有機肥料。秸稈還田簡單易行,省力省工,但在還田時,就應加施化學氮肥,避免微生物與作物爭氮。
三、糧肥輪作、間作,用地養地相結合。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復種指數越來越高,致使許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實行糧肥輪作、間作制度,不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機質含量,還可以改善土壤有機質的品質,活化已經老化了的腐殖質。
四、栽培綠肥。栽培綠肥可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素,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狀。主要品種有苜蓿、綠豆、田菁等。苜??稍诖?、夏、秋三季播種,一般每畝用種1—1.5公斤,在盛花期壓青。綠豆、田菁3—6月均可播種,一般每畝用種3—5公斤,在初花期壓青。
四、土壤有機質含量垂直分布規律?
土壤有機質主要來自于地表植物的衰敗和人為的有機質的添加,所以有機質多聚于土壤表層,一般在20厘米左右。越往深處,有機質越少。土壤深處的有機質主要是地表植物的根的殘留,當然越往深處有機質越少。
一般來說,干旱地區,1米以下的深度的有機質含量,高于濕潤地區同等深度的有機質含量。
五、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條件?
單位體積土壤中含有的各種動植物殘體與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機物質的數量。一般以有機質占干土重的百分數表示。
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如中等水熱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積累最多(溫帶半濕潤環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過影響巖石的風化過程、地貌形態及生物的活動,間接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育。如:濕熱條件下風化殼最厚,土壤層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條件下,風化殼薄,土壤層也薄。
生物是土壤有機物質的來源,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沒有生物的參與(生物循環),就不會有土壤的形成。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機質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六、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海拔的關系?
先說結論,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海拔的關系如下,一般來說,在標準大氣壓下,海拔越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海拔就越低,同時,海拔越低,也就說明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這主要是由于海拔低的地方氣溫較高,物質循環的速度較快。
七、南方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概多少?
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差異很大,含量高的可達20%或30%以上(如泥炭土,某些肥沃的森林土壤等),含量低的不足1%或0.5%(如荒漠土和風沙土等)。
在土壤學中,一般把耕作層中含有機質20%以上的土壤稱為有機質土壤,含有機質在20%以下的土壤稱為礦質土壤。一般情況下,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通常在5%以上。有機質的含碳量平均為58%,所以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大致是有機碳含量的1.724倍
八、什么植被下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溫帶草原植被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森林植被和荒漠植被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
草類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莖葉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腐殖質化的有機質,再加上冬季漫長,有機質分解慢,土壤中積累了大量有機質。
森林生命周期長,大量有機質存活在活的植物組織內,每年的殘落物歸還量并不大。
荒漠植被少。
所以,草原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九、低海拔地區土壤有機質低的原因?
【答案】
(1)較低海拔處。依據:草本入侵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說明在該自然環境下草本較灌木具有競爭優勢。
(2)土壤較薄,灌木不易著生和定植。
(3)與灌木相比,草本涵養水源能力較強:草本入侵導致灌木減少,生物量減少,生長耗水量減少。???
(4)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減少,枯枝落葉量減少,有機質來源減少。
【拓展】土壤有機質多少的分析思路
(1)核心思維:土壤有機質的變化=有機質的收入量—有機質的支出量。
(2)有機質的收入量:枯枝落葉多,夏季氣候溫和濕潤或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植物生長多,冬季寒冷干燥,枯枝落葉多。
(3)有機質的支出量:
①微生物消耗:氣溫高,微生物活躍,分解快,消耗多。
②植被消耗:植被生長旺盛,消耗大。
③土壤侵蝕或淋溶:外力侵蝕導致土壤有機質流失;降水多導致有機質溶解流失。
十、全國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值?
全國土壤有機質統一劃分的六級制分級。
一級:有機質含量(%)>4.00;
二級:有機質含量(%)3.01--4.00;
三級:
有機質含量(%)2.01--3.00; 四級:有機質含量(%)1.01--2.00;
五級:有機質含量(%)0.60--1.00; .
六級:有機質含量(%)
全國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7%左右。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