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效磷的測定? 土壤硝態氮測定土壤保存條件?
一、土壤有效磷的測定?
土壤有效磷測定,是指土壤有效磷含量是指當季作物吸收的磷量,土壤有效磷測定用生物的方法進行是最直接的,用同位素32P稀釋法測得的“A”值被認為是標準方法,也可用同位素“E”值法進行,但應用受到限制。由于不清楚各形態磷對土壤有效磷貢獻的大小,很難真正地測定土壤有效磷的“絕對含量”。
通常所謂的土壤有效磷只是指某一特定化學浸提方法所得出土壤中與作物生長狀況有顯著相關的磷量,而不是指土壤中某一特定形態的磷,所以同一土壤用不同的化學浸提劑提取可以得到不同的有效磷結果,使用土壤有效磷數據時應標出測定方法。土壤有效磷測定的方法,常根據土壤的特性選用。
二、土壤硝態氮測定土壤保存條件?
土壤銨態氮、硝態氮是作物吸收氮素的最主要的2種形式。近年來,隨著土壤銨態氮、硝態氮檢測量的增加,土壤樣品采集的集中性與檢測時間分散性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了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確保土壤中銨態氮、硝態氮含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特對土壤及浸提液中銨態氮、硝態氮浸提液在恒溫、常溫下的流失性狀況進行研究,探索出對于土壤中銨態氮、硝態氮的測試過程中處理及測試過程中適宜的儲藏條件。
三、土壤碳氮比測定意義?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發酵分解。
耕層(上部15CM)土壤有機質C/N比通常變動在8:1-15:1,中問值在10:1-12:1之間,在同一氣候條件下,C/N比變化很小,至少在同樣管理的土壤中是如此。
C/N比的變化一般而論與氣候條件相關。如干旱地區比濕潤地區土壤的C/N比低,在氣溫大致相同條件下,如果年降雨量大致相同,那么較溫暖地區的土壤,C/N比較寒冷地帶土壤為低,C/N 比底土層一般比表土層底。
微生物發酵中培養基的碳氮比:
由于碳源和氮源在生物生長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分析營養源對重組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時,人們在碳氮比以及碳源和氮源濃度對發酵過程的影響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發現,碳氮比過高和過低都不利于細胞生長和外源蛋白表達和積累,過低導致菌體提早自溶;過高導致細菌代謝不平衡,最終不利于產物的積累。
即使碳氮比處在合適水平,碳源和氮源濃度過高和過低也不利于細胞生長和外源蛋白表達和積累,濃度過高,細胞在發酵過程后期生長緩慢,代謝廢物產生較多,最終使得菌體代謝異常,影響外源蛋白合成;濃度過低,培養基所能提供的營養物質有限,影響細胞的繁殖。
四、土壤氨氮的測定標準?
1. 土壤銨態氮的測定
用吸管分別吸取浸提劑 2mL(作空白),浸提劑 2mL+1 滴土壤養分混合標準儲備液(作標準用),土壤待測液 2mL 于三個小試管中,分別依次加入:
土壤銨態氮 1 號試劑 4 滴
土壤銨態氮 2 號試劑 4 滴
土壤銨態氮 3 號試劑 4 滴
搖勻,5 分鐘后分別轉移到比色皿中上機測定:
①撥動濾光片左輪使數值置 1,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比色”鍵,功能號切換至 1,按“調整+”鍵或“調整-”鍵,使儀器顯示 100%。
②將標準液置于光路中,按“比色”鍵,功能號切換至 3,按調整鍵,使儀器顯示值為 48.0。
③再將待測液置于光路中,此時儀器讀數即為土壤中銨態氮含量(mg/kg)。
2. 土壤硝態氮的測定
用吸管分別吸取浸提劑 2mL(作空白),浸提劑 2mL+1 滴土壤養分混合標準儲備液(作標準用),土壤待測液 2mL 于三個小試管中,分別依次加入:
硝態氮 1 號試劑 4 滴(逐漸加入并搖動)
硝態氮 2 號試劑 10 滴
硝態氮 3 號試劑 1 滴(使用前劇烈搖動或 70℃左右熱水水浴 3 分鐘后搖動幾下,使沉積物充分懸浮后加用)
振蕩一分鐘,靜置 15 分鐘后分別轉移到比色皿中,上機測定。
①撥動濾光片左輪使數值置 2,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比色”鍵,功能號切換至 1,按“調整+”鍵或“調整-”鍵,使儀器顯示 100%。
②將標準液置于光路中,按“比色”鍵,功能號切換至 3,按調整鍵,使儀器顯示值為 48.0。
③再將待測液置于光路中,此時儀器讀數即為土壤中硝態氮含量(mg/kg)。
[ 注1 ]硝態氮隨水升降,主要分布在 0~40cm 土層中,為了使測試結果更加符合土壤實際,建議采土深度取 0~40cm,同時將計算時土重系數 0.15 改為 0.3。
五、土壤中微生物碳氮的測定方法?
1.3 土壤微生物區系測定
細菌、真菌、放線菌采用平板培養法。細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放線菌采用改良高氏1號培養基,真菌采用馬丁氏培養基。
1.4 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標測定方法
1.4.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測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測定:采用氯仿熏蒸—0.5mol (L-1K2SO4提取法,TOC自動分析儀測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測定:采用熏蒸提取一開氏定氮法測定微生物生物氮量。
1.4.2 土壤氨化作用強度、硝化作用強度分析:土壤氨化作用測定采用土壤培養法,用半微量開氏定氮蒸餾法測定NH4+-N的含量;土壤硝化作用測定采用溶液培養法,用比色法測定NO2-N的減少量。
六、采用濕燒法測定土壤全氮時,土壤中氮的形態是如何變化的?
答:樣品在加速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時,各種含氮有機化合物經過復雜的高溫分解反應,轉化為銨態氮。
堿化后蒸餾出來的氨用硼酸吸收,以酸標準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態氮)。
包括硝態和亞硝態氮的全氮測定,在樣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錳酸鉀將樣品中的亞硝態氮氧化為硝態氮后,再用還原鐵粉使全部硝態氮還原,轉化成銨態氮。
七、試論土壤中氮、磷、鉀的測定原理與方法?
不同作物在不同時期氮、磷、鉀最適施用量是不相同的,所以你要針對某種作物在具體的生長時期來判斷,而且與所種植的土壤中所含有機質及氮、磷、鉀的量也密切相關。
你可分二步做,一是取好土樣,送土壤肥料工作站檢測,得出土壤中有機質及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二是根據種植作物的不同時期配用不同比例的肥料。
八、土壤含氮量的測定標準?
耕種的土壤一般性標準,單位是毫克/公斤,氮在150-200,磷60-100,鉀100-150.其中氮分為銨態和硝態,土壤中的氮素絕大多數是以有機態存在的,有機態氮素在耕作等一系列條件下,經過土壤微生物的礦化作用,轉化為無機態氮供作物吸收利用.
九、土壤堿態氮測定的實驗目的?
土壤堿解氮?含量的測定?、目的要求 土壤堿解氮?包括無機態?氮和部分有?機質中醫分?解的、比較簡單 的?有機態氮,它是銨態氮?、硝態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 白質?的總和。它能反映出?土壤近期內?氮素供應情?況,所以又稱為? 土壤有效氮?。
十、土壤堿解氮的測定實驗結果?
土壤堿解氮也叫土壤速效氮,是土壤氮含量豐缺指標。按照1982年土壤普查分級標準,60-80ppm為適宜,大于80ppm為豐富小于60ppm為缺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