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土壤有機質含量要求一般為?
一、果樹土壤有機質含量要求一般為?
土壤中的氮除少量呈無機態外,絕大部分呈有機態存在。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含氮量也就越多,一般來說,土壤全氮量為有機質含量的1/20~1/10。一般認為土壤有機質大于2.5%為宜,1%~2.5%為中等,小于1%為低。
我國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較低,除東北黑土有機質和氮含量較高外,其他地區均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地區最低。我國各地區土壤耕層的全磷含量一般在0.05%~0.35%。
東北黑土,寧夏、新疆、甘肅等沙漠土磷含量較高,分別可達0.14%~0.35%和0.17%~0.26%,其他地區磷含量較低。我國各地區土壤鉀含量變化范圍在0.52%~2.8%,速效鉀含量為40~45毫克/千克,我國主要土壤耕層全鉀含量,總的趨勢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含量逐漸增加。植物所需微量元素主要來源于成土母質,不同的成土母質形成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同。
如北方黃土母質形成的堿性土壤可能缺鐵,而南方酸性土壤一般不缺鐵,石灰性土壤缺鋅、缺錳;我國西北、華北地區,包括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可能是缺鐵、缺鋅、缺鉬地區。
二、如何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機化合物。對低產田來說,通過下列途徑可以增加有機質含量,以培肥地力。對高產田來說,由于有機質不斷分解,也需要不斷補充有機質。
一、增施有機糞肥。堆肥、漚肥、餅肥、人畜糞肥、河湖泥等都是良好的有機肥。
二、提倡秸稈還田。研究表明,秸稈直接還田比施用等量的漚肥效果更好。目前,大力提倡以小麥高茬為主要措施的秸稈還田技術,小麥收割時,留20—30厘米高麥稈,經一個雨季的風吹日曬雨淋,到小麥再播種時,已變成半分解狀態,成為上好的有機肥料。秸稈還田簡單易行,省力省工,但在還田時,就應加施化學氮肥,避免微生物與作物爭氮。
三、糧肥輪作、間作,用地養地相結合。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復種指數越來越高,致使許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實行糧肥輪作、間作制度,不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機質含量,還可以改善土壤有機質的品質,活化已經老化了的腐殖質。
四、栽培綠肥。栽培綠肥可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素,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土壤的理化性狀。主要品種有苜蓿、綠豆、田菁等。苜蓿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種,一般每畝用種1—1.5公斤,在盛花期壓青。綠豆、田菁3—6月均可播種,一般每畝用種3—5公斤,在初花期壓青。
三、土壤有機質含量垂直分布規律?
土壤有機質主要來自于地表植物的衰敗和人為的有機質的添加,所以有機質多聚于土壤表層,一般在20厘米左右。越往深處,有機質越少。土壤深處的有機質主要是地表植物的根的殘留,當然越往深處有機質越少。
一般來說,干旱地區,1米以下的深度的有機質含量,高于濕潤地區同等深度的有機質含量。
四、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條件?
單位體積土壤中含有的各種動植物殘體與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機物質的數量。一般以有機質占干土重的百分數表示。
氣候直接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和物理、化學過程的性質和強度。如中等水熱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積累最多(溫帶半濕潤環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過影響巖石的風化過程、地貌形態及生物的活動,間接影響土壤的形成和發育。如:濕熱條件下風化殼最厚,土壤層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條件下,風化殼薄,土壤層也薄。
生物是土壤有機物質的來源,土壤形成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沒有生物的參與(生物循環),就不會有土壤的形成。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機質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五、0.1克的土壤有機質一般為多少?
根據土壤普查耕層有機質含量數據標準劃分成6 個等級: 大于40 g kg-1、30 g kg-1~40 g kg-1、20 g kg-1~30 gkg-1、10 g kg-1~20 g kg-1、6 g kg-1~10 g kg-1、小于(等于)6 g kg-1。 在自然狀態下,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因素包括氣候、植被、母質、地形和時間,而在人類耕作活動影響下,施肥狀況和耕作措施則成為短期影響農田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主要原因。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六、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海拔的關系?
先說結論,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海拔的關系如下,一般來說,在標準大氣壓下,海拔越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海拔就越低,同時,海拔越低,也就說明土壤有機質含量越高,這主要是由于海拔低的地方氣溫較高,物質循環的速度較快。
七、南方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概多少?
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差異很大,含量高的可達20%或30%以上(如泥炭土,某些肥沃的森林土壤等),含量低的不足1%或0.5%(如荒漠土和風沙土等)。
在土壤學中,一般把耕作層中含有機質20%以上的土壤稱為有機質土壤,含有機質在20%以下的土壤稱為礦質土壤。一般情況下,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通常在5%以上。有機質的含碳量平均為58%,所以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大致是有機碳含量的1.724倍
八、什么植被下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溫帶草原植被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森林植被和荒漠植被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
草類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莖葉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腐殖質化的有機質,再加上冬季漫長,有機質分解慢,土壤中積累了大量有機質。
森林生命周期長,大量有機質存活在活的植物組織內,每年的殘落物歸還量并不大。
荒漠植被少。
所以,草原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九、水中的堿含量一般為多少?
水中的堿度是用鹽酸中和的方法來測定的。在滴定水的堿度時采用兩種指示劑來指示滴定的終點。
用酚酞作指示劑時,滴定的終點為PH8.2~8.4,稱為酚酞堿度或P堿度。此時,水中的氫氧化物全部被中和,并有一半的碳酸鹽轉化為碳酸氫鹽。即P堿度=1/2 CO32- + 全部OH-。
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時,滴定的終點pH為4.3~4.5,稱為甲基橙堿度或M堿度。此時,水中的氫氧化物、碳酸鹽及碳酸氫鹽全部被中和,所測得的是水中各種弱酸鹽類的總和,因此又稱為總堿度。即M堿度=全部HCO32- + 全部CO32- + 全部OH- 。
如果水中單獨存在OH-堿度,水中pH>11.0;水中同時存在OH-、CO32-時,PH9.3~11.0;如水中只有CO32-存在時,pH=9.4;當CO32-、HCO3-共同存在時,PH8.3~9.4;單一的HCO3-其存在范圍是pH=8.3;但pH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