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礦質元素有哪些存在狀態?
一、土壤中礦質元素有哪些存在狀態?
土壤中的礦物質元素被細胞吸收時,一般是什么狀態影響植物根系吸收礦物質元素的環境因素①干旱:無水時元素不能成為溶解態或離子態,根無法吸收。所以缺素癥多出現在干旱年份或干旱季節。
②土壤反應(pH)不適:土壤反應強烈影響營養元素的溶解度,即有效性。有些元素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溶解,有效性高,有效性高,反應趨向中性或堿性時溶解度--有效性降低。
另外一些元素則與此相反,在堿性條件下有效性高而酸性條件下有效性低。與反應關系特別密切的是微量元素。
如鐵、硼、鋅、銅隨著pH下降(在pH4.5之前)溶解度顯著提高,有效性迅速增加,pH接近中性或趨向堿性時有效性下降,鉬則與此相反,其有效性隨pH提高而增加。
大量元素對pH反應一般比較遲鈍,但其中磷是例外,磷的適宜pH范圍極窄,嚴格說僅在pH6.5左右,<6.5和土壤中的鐵、鋁等結合而固定,pH值越低,鐵、鋁溶解度越大,固定量越多,>6.5則與土壤中的鈣結合固定,有效性也降低。
不過,磷酸鈣的溶解度要比磷酸鐵、鋁大,所以偏堿性土壤的磷的有效性通常比酸性土來得高。
氮的最適pH值為6~8。
磷的最適pH為6.5~7.5或8.5以上。
鉀的最適pH為6~7.5。
硫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堿的方向。
鈣的最適pH為6.5~8.5。
鎂的最適pH為6.5~8.5。
鐵的最適pH值要在6.5以下向酸的方向。
硼的最適pH為5~7。
錳的最適pH為5~6.5。
鋅、銅的最適pH為5~7。
鉬的最適pH值要在6以上向堿的方向。
③吸附固定:即營養元素被無機物或有機物所吸附固定,而不能為根系吸收。各元素的吸附固定與土壤或成土母質有密切關系。
④元素間的不協調
二、土壤酸堿度如何影響根系對礦質養分的吸收?
土壤的酸堿度是影響根系吸收養分的重要環境因素之一。
土壤pH不僅影響根系的生長發育,而且還影響土壤中養分的有效性。
pH對離子吸收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根表面特別是細胞壁上的電荷變化及其與K+、Ca2+、Mg2+等陽離子的競爭作用表現出來的。pH改變了介質中H+和OH-的比例,并對根系養分的吸收有很明顯的影響。
例如,在pH大于8.0的石灰性土壤中,常因鐵、鋅、硼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低而誘發果樹失綠黃化癥及小葉病等;在酸性土壤中,由于H+濃度高而抑制了果樹對Ca2+、Mg2+等陽離子的吸收,從而表現出典型的生理缺素癥。
三、礦質元素有哪些?
礦質元素有鈣、磷、鎂、鉀、鈉、硫、氯等,占體重0.01%以下者為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錳、碘、硒、鈷、鉬和鉻。一般常量礦物質添加劑有碳酸鈣、氯化鈉、硫酸鎂和磷酸鹽,其中以磷酸鹽類用的最多。
礦物質元素是動物體所需的營養要素之一,主要滿足畜禽的骨、牙、毛、羽、蹄、角、軟組織血液和細胞,特別是蛋殼、牛奶、羊奶的需要。動物必需的礦物質元素主要有16種,根據礦物質占體重的多少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四、什么是礦質元素?
礦物質元素是動物體所需的營養要素之一,主要滿足畜禽的骨、牙、毛、羽、蹄、角、軟組織血液和細胞,特別是蛋殼、牛奶、羊奶的需要。
動物必需的礦物質元素主要有16 種,根據礦物質占體重的多少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占體重0.01%以上者為常量元素,如鈣、磷、鎂、鉀、鈉、硫、氯; 占體重0.01%以下者為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錳、碘、硒、鈷、鉬和鉻。
一般常量礦物質添加劑有碳酸鈣、氯化鈉、硫酸鎂和磷酸鹽,其中以磷酸鹽類用的最多。?
五、什么叫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是指除碳、氫、氧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礦質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缺少這類元素植物將不能健康生長,礦質元素可以促進營養吸收。
六、什么叫礦質地?
礦山地質以地質學為主,以礦山采掘活動為對象,具有現實性,長遠性,階段性和探索性,工作精度要求高,綜合實用性強的技術工作。是礦山采掘生產經營活動的技術基礎與依據。這就是礦山地質的概念以及礦山地質的形成,也就是礦質地的由來。
七、玉石的礦質含義?
玉石中含有人體必需的鐵,鈣,錳,鋅等多種礦物質,由于佩戴手鐲時是直接和皮膚接觸,所以玉石中的礦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所以益處不言自明。
八、礦質氮是什么?
礦質氮(mineral nitrogen)是1993年公布的農學名詞。
礦質元素一般指主要由根系等器官從土壤、肥料等無機鹽中吸收的氮、磷、鉀、硫、鈣、鎂、鐵、銅、錳、鋅、硼、鉬、氯等元素。在自然條件下,土壤中的無機鹽是由礦物質風化而來的,所以在植物生理學中傳統地把這些元素稱為礦質元素。氮雖不存在于天然礦質中,但植物體內的氮素主要也是從土壤中以無機鹽的形式吸收,因此,氮元素也是礦質元素。
金屬礦物中,氮元素一般以硝酸鹽的形式存在。
氮元素在自然界有四種主要的存在方式:
單質,也就是氮氣,這也是氮元素最主要的存在方式。既然是單質,那么就不可能存在于礦物中。
氨態氮。例如氨和各種銨鹽,以及生物體內的各種有機胺類。氨態氮是不穩定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快會被氧化或者還原,在礦物中不能存在。
亞硝態氮。比如亞硝酸鹽、生物體內的亞硝胺類。亞硝態氮也是不穩定的,在自然界也比較容易被氧化或者還原。礦物中一般不含有亞硝態氮。
硝態氮,比如各種硝酸鹽。這是自然界中礦物質里面氮元素的最主要存在形式。比如很常見的硝石,就是天然的硝酸鉀礦物。
九、什么叫做礦質化過程?
有機肥料施入土壤后,向兩個方向發展,有機物和無機物化合物之間的來回轉化的過程。把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化合物為簡單的化合物終變成無機化合物,尾礦質化過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最終變成二氧化碳還有水和礦質營養成分。
十、什么是礦質元素呢?
礦物質元素是動物體所需的營養要素之一,主要滿足畜禽的骨、牙、毛、羽、蹄、角、軟組織血液和細胞,特別是蛋殼、牛奶、羊奶的需要。
動物必需的礦物質元素主要有16 種,根據礦物質占體重的多少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占體重0.01%以上者為常量元素,如鈣、磷、鎂、鉀、鈉、硫、氯; 占體重0.01%以下者為微量元素,如鐵、鋅、銅、錳、碘、硒、鈷、鉬和鉻。一般常量礦物質添加劑有碳酸鈣、氯化鈉、硫酸...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