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顆粒度標準?
一、空氣顆粒度標準?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不同的顆粒物,其限值也是不一樣的,具體如下:
1、顆粒物PM10的限值是50/150 μg/m3(日均,一級/二級)。
2、顆粒物PM2.5的限值是35/75 μg/m3(日均,一級/二級)。
3、顆粒物HCL的限值是50 μg/m3(日均),60 μg/m3(時均)。
4、顆粒物二氧化硫的限值是80 μg/m3(日均),100 μg/m3(時均)。
5、顆粒物NOx的限值是250 μg/m3(日均),350 μg/m3(時均)。
6、顆粒物汞的限值是0.1 mg/m3。
7、顆粒物鉛的限值是1.0 mg/m3。
8、顆粒物二惡英的限值是0.1 ngTEQ/m3。
二、可吸入顆粒物和大氣總懸浮微粒有什么區別?
總懸浮顆粒物能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大小由0.05至100微米不等的顆粒物組成,小于10微米以下的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漂塵)總懸浮顆粒物由天然及人為來源產生,包括海洋、泥土、車輛廢氣、工業活動、建筑工程以及氣相化學反應。
三、大氣顆粒物按粒徑大小分為幾類?有何區別?
對顆粒物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按塵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可分為飄塵和降塵。習慣上分為:
塵粒:較粗的顆粒,粒徑大于75微米。
粉塵:粒徑為1~75微米的顆粒,一般是由工業生產上的破碎和運轉作業所產生。
亞微粉塵:粒徑小于1微米的粉塵。
炱:燃燒、升華、冷凝等過程形成的固體顆粒,粒徑一般小于1微米。
霧塵:工業生產中的過飽和蒸汽凝結和凝聚、化學反應和液體噴霧所形成的液
滴。粒徑一般小于 10微米。由過飽和蒸汽凝結和凝聚而成的液霧也稱霾。
煙:由固體微粒和液滴所組成的非均勻系,包括霧塵和炱,粒徑為0.01~1微米。
四、總懸浮顆粒物的標準?
以每立方米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的毫克數表示,用標準大容量顆粒采樣器在采樣效率接近100%濾膜上采集已知體積的顆粒物,恒溫恒濕條件下,稱量采樣前后采樣膜質量來確定采集到的顆粒物質量,再除以采樣體積,得到顆粒物的質量濃度。
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五、什么是大氣污染的三模態?
大氣三模態:
1.氣態 (氣體狀態)
2.液態 (液體狀態)
3.固態 (固體狀態)
(1)含硫化合物
大氣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氫(H2S)>二氧化硫(S02)、三氧化硫(S03)、硫酸(H2SO4)、亞硫酸鹽(MS03)和硫酸鹽(MSO4)等。大氣中的SO2 (就大城市及其周圍地區來說)主要來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燒。大氣中的SO2約有50%會轉化形成H2SO4 或SO42-,另外50%可以通過干、濕沉降從大氣中消除。H2S主要來自動植物機體的腐爛,即主要由植物機體中的硫峻鹽經微生物的厭氧活動還原產生。大氣中H2S主要的去除反應為:HO+H2S->H2O+SH O
(2)含氮化合物
大氣中存在的含量比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亞氮(N2。)、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O主要討論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用通式NO、表示。NO和NO2是大氣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們的人為來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燒。大氣中的NOx最終將轉化為硝酸和硝酸鹽微粒經濕沉降和干沉降從大氣中去除。其中濕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氣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機的碳氫化合物(HC)和含氧炷類,如醛、酮、峻等。
CO的天然來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轉化、海水中CO的揮發、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災和農業廢棄物焚燒,其中以甲烷的轉化最為重要。CO的人為來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大氣中的CO可由以下兩種途徑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細菌能將CO代謝為CO2和CH4)。
六、大氣顆粒物采樣方法?
1. 避免陽光直射,將其放在穩固的地方,或將其放在三角支架上。
2. 將采樣過濾器安裝在TSP采樣頭上,正確組裝采樣頭并用采樣器擰緊。
3. 確認電源為220 V AC后,打開電源線并打開電源開關或直接開始使用內置鋰電池,并檢查采樣器是否有錯誤信息請檢查是否。
4. 選擇菜單后,按左按鈕滾動菜單,按右按鈕執行所選菜單功能,按取消按鈕返回上一級菜單。
5. 更改參數后,按鍵使用循環移位功能,可以選擇要更改的位,按鍵移動0到9之間的所選位,按鍵確認更改的數字調整操作后,按下按鈕,原始數據保持不變。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